分享

伪史之源:著名希腊历史之父竟是波斯人

 安徽文武 2012-09-12
著名的希腊历史之父竟然是波斯人伪造一个小亚细亚的希腊殖民地是希腊全部伪史之源。

  希罗多德的《历史》是文艺复兴人改编或编制的诗情小说而非信史。

  希罗多德出生在小亚细亚的哈利卡纳苏斯(今天的土耳其的博斯鲁德)城邦,他出生时这个城邦是波斯的第一省区。换句话说,如果历史上确实曾经有过希罗多德此人的话——那么此人并非希腊人,而是希腊的对头波斯人。

  那么,何以一个波斯人希罗多德竟然成为了最著名的希腊历史之父呢?这一转换的关键是文艺复兴以后的西方史学家编制了一个关于希腊人在公元前1000年——500年前后500年期间曾在小亚细亚的爱奥尼亚建立过殖民地的伪史。据说这个波斯城邦曾经是”多利斯人“(何新按语:这是历史上没有真实存在的一个虚构种族)在小亚细亚的殖民地。而所谓多利斯人,并非历史上真正存在的一个民族,而来自来源不明的荷马神话诗中的虚构。

  所谓多利安人(希腊语:Δωριε??, Dōrieis, 单数是Δωριε??, Dōrieus,英语:Dorians),又译为多利斯人、多利亚人、多里安人,传说的古希腊四个部族之一。最早提到多利安人这个名词的是《奥德赛》,据说他们源自于赫楞(Hellen)之子多洛斯(Dorus),居住在克里特岛上。他们讲多利安语,是一种希腊的方言。约公元前12到11世纪,多利安人由巴尔干半岛北部迁来,大部分布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克里特岛、罗得岛以及西西里岛东部一带,之后逐渐扩展到希腊各地。定居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多利安人建立了斯巴达、科林斯、阿尔戈斯等城邦,并且在小亚细亚建立了殖民地。这些说法得不到考古的支持,也得不到波斯方面的史料支持。而这种说法也被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所否认,他认为在古代的希腊半岛上并没有形成固定的居民和民族。

  我推测编撰希氏《历史》的与编撰荷马史诗的应当属于同一组人。据希罗多德说,当时(公元前1000—500年)希腊有两个比较有实力的人种,分别叫做拉栖代梦人和雅典人,拉栖代梦人属于多利斯族,而雅典属于爱奥尼亚族。雅典人从前属于皮拉斯基民族,一直没有离开过故土。而多利斯人是希腊本土的外来者,他们原先是在北部地区,文化较为落后。

  希氏说,多利斯人原来在丢开里昂统治时代(西方人认为是在诺亚洪水过后),居住在弗提奥提斯地区,在希伦儿子多鲁斯统治时代,移居到了奥萨山和奥林帕斯山山脚下一个叫希斯提埃奥提斯的地方,后来有一群多利斯人南下移居到了奥林匹亚一带,为了纪念他们的先祖,他们把这个居住点叫做奥林匹亚。

  这些说法中充满难以置信的混乱抵牾和自相矛盾,也没有任何可以稽考的考古实证资料或来自巴比伦或亚述或波斯方面的史料支持,实际都是属于完全不可信也难以考据的神话。但就是这类乱七八糟的混沌说法,在西方希腊学中一直被奉为信史。愚蠢无脑一族的中国精英只会怀疑中国古史的一切,对矛盾百出千奇百怪的希腊伪史则始终深信不疑。

  据希罗多德自己说,在公元前444年的第84届古代奥林匹亚竞技会的第一天下午,(来自波斯的)这位希罗多德竟然能在奥林匹亚神庙里朗诵他写的《历史》中一段他热情歌颂希腊将士在抗击波斯侵略军在表现出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而且这一举动立刻震惊四座,观众为之陶醉,组委还授予他一顶神圣的橄榄枝花冠。

  正是为了遮掩来自波斯的希罗多德不爱波斯爱雅典之类的诡异说法,伪史家把希罗多德的波斯故乡小亚细亚的爱奥尼亚,说成是希腊本土阿提卡(雅典)人在小亚细亚的殖民地。

  实际上,所谓的爱奥尼亚地区位于今日小亚细亚的土耳其半岛,与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十分接近。问题在于,在历史上除了产生于中世纪后期的荷马史诗提到希腊人远征小亚细亚的特洛伊之战外,没有任何史料和考古证据能够证明史前希腊人曾经远征小亚细亚并且把这里建立为雅典的殖民地。而据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说法,事实上,在荷马史诗描写的那个时代,希腊半岛的希腊民族还未形成。

  同样是根据这种荒唐虚构凭空捏造出来的小亚细亚是希腊太古时期的殖民地的说法,小亚细亚地区的许多非希腊族的哲学家从第一个哲学家泰勒斯,到历史学家赫开提阿斯(约公元前550~478年?)、戴奥尼素等来自爱奥尼亚米利都城邦的人,以及来自爱奥尼亚萨摩斯城邦(萨摩斯岛(Σ?μο?),位于爱琴海以南,东临安纳托利亚海岸。历史上一直属于波斯、土耳其,直到1912年才被西方夺取强行划归希腊——目的应也是为希腊历史圆谎)的毕达哥拉斯和欧几里得等,都被荒谬地称作希腊哲学家,实际上他们与希腊和雅典毫无关系!

  由希罗多德编撰的《历史》(希腊语:?στορ?αι),又称《希腊波斯战争史》,原书用土耳其半岛的伊奥尼亚方言——而非所谓的古希腊语言文字书写,内容包括古希腊城邦、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近东、中东等地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以及叙述著名的希波战争,竟然成为希腊的史学经典……

  按照希罗多德自己在《历史》里的开首中说,该书是他本人的“研究成果”。他将之发表出来的目的“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为了使希腊人和异邦人的那些值得赞叹的丰功伟绩不致失去它们的光彩,特别是为了把他们发生纷争的原因给记载下来。”

  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中承认东方民族具有比希腊更古老,更高的文明。波斯人希罗多德并不欣赏雅典的民主,相反他赞扬波斯大流士的统治。

  (例如在《历史》第3卷第80节至第82节,希罗多德对大流士一世夺位后,波斯贵族中就有关民治、寡头、独裁的争辩大书特书,并提到最后由大流士一世提倡的“独裁之治是最好的统治方法”)。

  《历史》一书是在14世纪——15世纪前后才出现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校注学家将其整理成9卷本,每卷卷首都冠以希腊神话中9位缪斯女神的名字。这是明显的伪造,波斯人希罗多德不可能这样做。全书以希波战争为主线,但内容不仅限于这次战争。

  大致而言,《历史》分为两大部份:第1卷至第5卷第27节希波战争发生前为前半部,讲述波斯雅典战争前阿契美尼德王朝、小亚细亚、埃及、利比亚等地的情况;第5卷第28节开始专门记述希波战争史事,如伊奥尼亚起义、马拉松战役、温泉关战役、萨拉米湾海战等等,而以希腊军队攻陷赛斯托斯作结。

  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所描写的世界错误百出。关于欧亚非,希罗多德在《历史·第4章·第42节》说“就长度来说,欧罗巴等于其他两地之和;就宽度来说,在我看来欧罗巴比其他两地更是宽得无法相比。我们可以十分明显地看到,除去与亚细亚接壤的地方之外,利比亚(希罗多德对非洲的称呼)的各方面都是被海环绕着的。”希罗多德除了把世界分成欧亚非三个部份,还认为应该有第四个部份,就是尼罗河三角洲,理由是“既然尼罗河在三角洲的顶点的地方分成数支,则这个三角洲便必然是亚细亚和利比亚之间的一块地方了。”但是,希罗多德否定赤道及南北半球的观念。据希罗多德所记载,古埃及法老尼科二世,曾下令腓尼基航海人员进行一次环绕非洲的航行,并发现当船只驶到非洲的最南端向西航行时,太阳是在他们的右手面,这本是符合地理事实的——然而据说,曾多次从小亚细亚渡海到过雅典的希罗多德在书中却认为这是错误的。

  近代历史学家J·W·汤普森(James Westfall Thompson)赞扬希罗多德《历史》辞藻优美:”他不但是一位历史家而且是一位诗人。他以爱奥尼亚方言从事写作;他的词汇清简洁,字里行间富有宗教色彩和诗意。他的文笔流畅、亲切而优雅。”实际上,当时小亚细亚的人只能在泥版或者昂贵稀缺的纸草写作,必须惜墨如金,不可能铺垫诗句。这种文风的兴起,是文艺复兴以后的事情。

  与希罗多德的时代甚为接近的修昔底德,据说读过希罗多德原著——他批评《历史》一书,内容中有太多不实而备受质疑的传说,“他们所关心的不在于说出事情的真相而在于引起听众的兴趣,他们的可靠性是经不起检查的;他的的题材,由于时间的遥远,迷失于不可信的神话境界中。”

  古罗马作家西塞罗据说也读过此书。他虽然把希罗多德称为“史学之父”,但同时认为《历史》中不少内容实在“难以置信”。他在《法律篇》里说:“对历史来说,评论万事的标准是真实,而在诗歌中,标准一般是其所给予的愉悦;即使如此,在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的著作及泰奥彭波斯(Theopompus)的著作中,人们却发现有数不清的难以置信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