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在路上,迈进院落,总能闻到或浓或淡的桂花香,丝丝甜甜沁人心脾。循香找去,才发现行走的道路旁、单位的院子里和学校的花园中都栽有桂花树。微黄细小的花瓣都藏在绿绿的叶子下面,不是香味的吸引,你断然不会注意到这朴实无华的桂花树的,只有到了这每年的月到中秋之后,在不经意的某天某时,会有那么一股若有若无的芬芳向你扑面而来,自然而然地羁绊了你匆忙前行的脚步,禁不住凑上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说:“啊,真香!”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一直喜欢桂花这种独有的香气,感叹造物主竟这么神奇,在赋予它这么其貌不扬的外表的同时,却给了它这么精髓的灵魂,以致历代的文人墨客均对它推崇备至,以桂入题,歌咏桂花,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这是唐代张九龄的诗句,赞颂了春兰与秋桂芳洁的美质。北宋柳永在描绘西湖盛景时,也留下了令人难以忘怀的名句:“重湖叠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宋代朱熹的《咏岩桂》一诗,惟妙惟肖地刻划出了岩桂纯洁的天姿与醉人的清香:“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妆。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 宋代韩子苍诗:“月中有客曾分种,世上无花敢斗香”。李清照称桂花树“自是花中第一流”。 在空气中浸润着甜甜的桂花香味,冷露、月色、花香,最能激发情思,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中国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和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联系在一起。许多诗人吟诗填词来描绘它、颂扬它,甚至把它加以神化,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月宫系列神话,月中的宫殿,宫中的仙境,已成为历代脍炙人口的美谈,也正是桂花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桂树竟成了“仙树”。 桂花发于秋。我国古人又常用它来赞喻秋试及第者,称登科为折桂。其后以月中有桂,故又谓之月桂。而月中又有蟾,故又以登科为登蟾宫。于是,“蟾宫折桂”,便成为旧中国人们仕途得志、飞黄腾达的代名词。 桂花,是一种富有深厚文化的内涵和鲜明民族特色的民族精魂,是象征着胜利、崇高、美好、贞洁的吉祥之花,也是一种集色、香、形、韵、药于一体的“摇钱树”。 桂花,又名木犀、丹桂、岩桂,属木犀科常绿灌木或乔木,高可达 桂花,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早在古代的桂林、咸宁、成都、苏州、杭州等地就形成了浓郁的赏桂、食桂文化;从神话传说到诗歌领域对桂花有数不清道不尽的赞美,可以说,桂花是植根中华民族文化精髓中的一种奇花! 八月桂花遍地开,桂花开放幸福来!但愿这寄托着中国人一切美好情感的吉祥树、幸福花能让在深秋淡淡寒意中的人们收拾一份好的心情! 至少,我是这样深深感觉到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