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集中精力到一个焦点上

 hnr360 2012-09-12

--------------------------------------------------------------------------------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青年非常苦恼地对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不知疲劳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我爱好的事业上,结果收效甚微。”法布尔赞许地说:“看来你是一位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这位青年说:“是啊,我爱科学,可我也爱文学,对音乐和美术我也感兴趣。我把时间全都用上了。”法布尔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放大镜说:“把你的精力集中那个到一个焦点上试试,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

朋友们,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个故事引出的问题——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成功的几率更大。

一个人,对许多事情都感兴趣,或是喜好广泛,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比如说,你喜欢唱歌,又喜欢绘画,这绝不是坏事;你喜欢数学,也喜欢语文这更是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你说:“我将来想当一名医生,又想当一名律师。”那我要告诉你,这个确实有点困难。

当然,我不是说,这种现象不存在。但通常情况下,一个人既是医生,又是律师,且做得都非常的出色,这种概率小之又小。在我的身边曾有过这样的反例:

我大学时的一位同学,毕业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那并没有满足他想要致富的愿望,于是,他利用闲暇之余开了一家茶馆。因为这边工作有一定的压力,那边茶馆又需要日常的经营,两头忙得他焦头烂额。最主要的是,由于不能集中精力于一件事上,两边都没有照顾好,工作业绩差,茶馆效益不好。最后,没办法,只能舍弃开茶馆的念头,损失了些钱财是小,长了经验是大!

听我这样一说,朋友们可以了解到,原来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就是要专心致志的去做事。任何一件事都要专心致志的去做,那你离优秀还有多远?

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曾犯过这样的毛病:

以前,我写作业的时候,总喜欢听音乐,或是看电视。我觉得听听音乐、看看电视是一种精神享受,还可以调节学习的疲劳,不会影响我写作业了。可是,时间一长,老师总会在我的作业本中发现一些错能误,而那些错误多数是因为马虎造成的。考试时,也有类似的现象,自然会影响我的成绩。

后来在老师的劝导下,我把自己的精力焦点重新进行了调整,给自己定了这样一条规矩——一心一意做一件事情。

我主要是这样做的:

第一,看书或学习的时候不看电视,不听音乐;

第二,该休息的时候要彻底放松自己,可以完全沉浸在音乐之中。

这样一段时间后,我的成绩确实有了好转。如今的青少年中间,有类似于这样的学习习惯的人不在少数。在学习时捎带着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听音乐、看电视、吃东西等。自己可能觉得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作业一样是做了,还满足了自己娱乐身心的需求。其实不然,我们都说一心不可二用,当你把用在学习上的精力分给了听歌、看电视时,那你用在学习上的精力就会减少很多,人的精力一分散,就很难快速而深刻的理解学习上的各种问题:可能原本只要你认真的思考一下就可以深入理解的知识,就这样被你忽略了;可能原本只要你再集中一点精力就可以背下来的知识点,就这样被你淡忘了……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但影响了你的学习效率,而且也浪费了你的很多宝贵的时间,绝对的得不偿失!

亲爱的青少年朋友,如果恰巧你也有这样的毛病请马上改掉。当你专注于做一件事的时候,你发现取得的效果要比同时做两件事要好得多,为什么我们不这样去做呢?

在心理学的著作中也有相同的结论:集中精力可以忘掉自我,忘掉疲劳,增加时间的持续性,提高效率。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这件事上,他可能会忘记吃饭,忘记睡觉,忘记疲劳,甚至忘记自己,而长时间的投入到这件事上,自然也会提高效率。

纵观中外古今,凡大学者、大科学家,无不是将分散的经历聚集起来,获得某个领域的突破的。

闻名于世的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就是一个专注力极强的人。他为了观察昆虫的习性,常常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一天,法布尔天一亮就蹲在一块石头旁,几个村妇早晨去摘葡萄时看见他在那里,到黄昏收工的时候,她们仍然看见法布尔蹲在那儿。村妇们实在是不明白:他花一天的时间,怎么就只盯着一块石头呢,简直是着了魔!其实,为了观察昆虫的习性,法布尔不知花去了多少了日日夜夜。就是因为这样,法布尔在昆虫学领域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又答王气书》中写道:“书富如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做一意求之。”说得就是知识如商场的货物一样多,我们不能全部学会,只有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如果要学,一次最好只选择一个来学习,这样会学得更好。把精力集中到一个问题上,通常学起来会获取比较好的结果。

以这样的精神从事某一项事业,怎么还会有不成功的道理呢?

青少年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学习也该如此。如果学,就专心致志的学;如果玩,就痛痛快快的玩,这样的你,多么的潇洒,多么的可爱。

知识点: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儿”。历经数十年完成《昆虫记》的写作,由于《昆虫记》中精确地记录了法布尔进行的试验,揭开了昆虫生命与生活习惯中的许多秘密,达尔文称他为“无法效仿的观察家”。这部作品展现了他在科学观察研究方面的才能和文学才华,还向读者传达了人文精神以及对生命的无比热爱。


把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
笛卡儿说过:"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这提醒我们:要掌握创新的读书方法与技巧,否则将成为新时代的瞎子。

                把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
                       ——选择读书法

  世界著名科学家爱迪生,他一生的发明有一千三百二十八项,在人类科学史上创造了奇迹,被人们誉为"发明大王"。可是有谁能料想到他在选择正确的读书方法上,还走过一段弯路呢!
爱迪生小时家境十分贫困,他一边卖报,一边读书。一天,有位先生问他:"你读过多少书?"小爱迪生天真地回答:"我已经读了十五英尺厚的书了。"这位先生好奇地问:"你原先读的书,和你现在手里拿的这本书,内容完全不同,你是怎样阅读的?"小爱迪生认真地答道:"我是按照书架上图书的次序读的,我想把这图书馆里所有的书,一本接一本读完!"这位先生听了更为惊讶,他郑重地对爱迪生说:"如果没有目的,不会选择书籍,学习效果不会很好。希望你选定一个目标,然后朝这个目标去努力。
真应该感谢这位不知名的先生,不然,小爱迪生即使将整个图书馆的书全读完,也未必有一项发明吧。试想,一个人做学问,选择方向和目标,怎么能由书架上书籍排列的顺序来决定呢?一个人一生的精力怎么能够将整个图书馆的书都读完呢?退一步说,即使能读得完,那又有什么好处呢?幸喜爱迪生经历了这样一次不平凡的谈话,它给了爱迪生莫大的启迪和帮助。从此他严格遵循朝一个目标读书的方法,终于在科学发明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无独有偶,一次,一个青年苦恼地对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不知疲倦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我爱好的事业上,结果都收效甚微。"他还说:"我爱科学!可我也爱文学,对音乐和美术我也感兴趣。我把时间全用上了。"法布尔昕了这些话,掏出一块放大镜,意味深长地对他说:"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千焦点上试试,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
爱迪生的经历、法布尔的经验,生动地告诉我们:读书首先必须要自有一个明确的主攻方向和目标,这样才可望有所成就。否则,无的放矢,有什么书,读什么书,爱什么书,看什么书,收效肯定不大。一个人今天读这类书,明天读那类书,什么都知道二点,什么都不能深入了解,这怎么能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呢?歌德说得对,我们要"把精力集.中在最有价值的东西上面,把一切对你没有好处和对你不相宜的东西都抛开。".
今天,我们面临的时代与爱迪生所处的时代又大不相同了。各门学.科异军突起,各种书籍浩如烟海。一个人纵然什么事也不干,用毕生精力和时间也绝对读不完世上的书。据有关资料统计,当今世界,仅科技图书每分钟就出版三千多种。专家证实,人们利用整个人类历史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也不过百分之二至三。如果让一位化学家每周阅读四十八.小时,浏览世界上一年中发表的化学论文,得四十八年。如果每天读一篇,得一千一百年!很明显,这是吃力不讨好,并且是根本办不到的。这也就要求我们读书时,首先必须明确主攻方向,选定读书目标。.
选择读书的主攻方向,首先应根据特定历史时期的要求,根据祖国.和社会的需要,有目的、有选择地读书。只有将个人的追求和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最有效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孙中山和鲁迅,两人在年轻时都曾经学过医,但在那风云动荡,民不聊生的时代,他们亲眼
目睹了社会的腐败和黑暗,为了适应革命潮流,为了救国救民,毅然放弃了医学,分别从事政治运动和文学事业,为中国的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现代史上树立了两座巍峨的丰碑。孙中山、鲁迅为我们今天的青年做出了光辉的榜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按时代对自己的要求,确立志向,确定读书的主攻方向和奋斗目标。
选择读书的主攻方向,还应该根据将来择业或本职工作的需要。一般情况下,本职工作占据每个人近二分之一的时间,要是能根据自己的职业或科研课题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读书,尽量做到学与用的统一,就能节省时间和精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们称这种读书方法为"利
用阵地法"。实践证明,凡是能根据自己工作的特点来选择主攻的突破口,既有益于提高业务,又能在学业上有所建树,这是一举两得之事,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选择读书的主攻方向,除了考虑以上两个因素之外,还可以兼顾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热情是人们获取知识、钻研知识、运用知识过程中一种特殊认识倾向和心理素质。《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认为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只有对某件事充满热情乃至痴情,才可能在这件事上有所创造和贡献。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促使我从事科学工作的,是一种要懂得自然奥秘的不可遏制的愿望。"而这些热情、痴情乃至不可遏制的愿望又总是和读者的兴趣、爱好、专长密不可分的。所以,当我们选择读书的主攻方向时,妥善地兼顾自己兴趣、 爱好和专长是很重要也是很有好处的。
古今中外,凡是善读书的人,都是善于选择读书主攻方向和突破口的。明代陆容笔下有个叫阿留的人物,他原是名士周元素的书僮,其人"性痴呆无状"。一次主人让他扫地,他一个上午扫不清一间房,元素责备他,他却理直气壮地说:"你能扫,为什么还要麻烦我呢?"又有一次,主人叫他看守新柳,到吃饭时,他却把新柳一一拔起带回屋收藏起来。像阿留这样痴呆的人,看来是无可造就了吧!可是有谁曾想到,他的才干是在绘画上面。当主人注意到他这方面的特长,并热心加以培养后,阿留经过自己不懈地努力,终于成为一名大画家。
马克思青年时代曾一度酷爱写诗,大学时参加过"花环社",创作了不少诗歌。在同燕妮热恋的日子里,他写了三大本诗集寄给燕妮。但当他发现自己在写诗方面不具特殊的才能,自己并非缪斯的宠儿时,便毅然与诗神告别,焚毁了自己的诗稿。当时,马克思感慨地说:"看了最近写的这些诗,才突然像叫魔杖打了一下似的……一个真正的诗歌的王国像遥远的仙宫一样在我面前闪现了一下,而我所创造的一切全部化为灰烬了。"于是他坚定地转向研究社会科学,终于同恩格斯一道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人类开辟了认识真理的新纪元。
李时珍三次应试都名落孙山,而在医药学方面,他却成了天之骄子。
陈景润黯于教学,但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他却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达尔文教学呆头呆脑,可是兴趣一转到生物学方面,他则精神抖擞,灵光焕发。
爱迪生健忘,却精于发明。
柯南道尔庸于医术,写侦探小说却名扬天下······
前人的经历雄辩地告诉我们:人贵有自知之明"。每个人在选择读书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时首先必须对自己有客观的估量和评价,清醒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优势和劣势,从而把时间和精力放到正确的读书方向上来。


把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
  有人问拿破仑打胜仗的秘诀是什么。他说:“就是在某一点上集中最大优势兵力。也可以说是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这句精辟的话道出了集中精力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集中精力去做你必须要做的事情,是你攀登顶峰路途上很重要的一步。许多勤奋人工作不可谓不努力,工作时间不可谓不长,但就是成效不大。而他们自己也清楚,效率不高的原因是他们的精力没有得到有效的集中,这常常是他们自责的原因。他们一直在忙活着,而实际上,工作、学习的内容没有多少进到他的脑子里。一个人一旦失去了焦距,那么就像一张模糊的照片一样,只能消减你运用时间的能力,你的思绪很容易乱作一团,结果一事无成。

  有位青年人,非常刻苦,可事业上却没什么起色。他找到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不知疲倦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了事业上,结果却收获很少。”

  法布尔同情、赞许地说:“看来你是一个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

  这位青年说:“是啊,我爱文学,我也爱科学,同时,对音乐和美术的兴趣也很浓,为此,我把全部时间都用上了。”

  这时,法布尔微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凸透镜,做了一个“小实验”:当凸透镜将太阳光集中在纸上一个点的时候,很快就将这张纸点燃了。

  接着,法布尔对青年说:“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点上试试看,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

  这就告诉人们,做事一心一意、集中精力,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从本质上来讲,精力集中意味着在某一次特殊事件或任务中,你所有的精神和力量集中在一起。因此,精力集中和专心是获得成功的基本组成部分。艾萨克·牛顿在谈到精力集中和专心的时候说:“在课题面前,我总是不断地坚持和等待,直到第一丝曙光慢慢显现,逐渐的,阳光就会普照大地了。”如果艾萨克·牛顿有一些消极的想法,可能就不会有万有引力定律以及其他的科学发现了。专心的对立面就是分心,焦虑或者其他吸引注意力的东西都会使人分心。人类的思维是复杂的,很难在同一时间将注意力放在两件事物上。因此,如果一个问题搅乱了思维或者一些烦恼使人分心的话,就会极大地削弱正确的执行任务的能力。

  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索表演者,在一次重大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事后他的妻子说,她预感他要出事,因为上场前他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前,他只想着走钢索这件事本身,并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后果。因为一旦进入状态后,人们就来不及多想,就等于逼上梁山,背水一战,只有一条路走到底,这样反而容易成功。

  专心、用心,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比同时做几件事更容易成功。但很多人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喜欢一会儿干这,一会儿干那,结果有时连一件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任何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时做好几件事,但可以一次做好一件事。

  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和神经学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只有在持续不间断地处理一件事务的时候才能发挥最佳功能,专心致志地做事效果更佳。

  日常生活中人们一心二用甚至多用的情况随处可见。例如人们早锻炼时会听广播,打电话时能敲电脑键盘,出门遛狗时看报纸,聊天的时候也可以抽空发几条手机短信。人们还常因同时做多种事而津津乐道,窃喜自己节约了时间。

  实验中,研究人员让志愿者在同一时间处理两个或两个以上问题——比如一边做数学运算一边辨认图形,结果发现大脑在两项任务间转换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从事两项工作所用时间比做完一件再做下一件所用的时间多出一半。

  在另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让志愿者听复杂句子时让他们同时辨认几何图形,这两项任务由大脑的不同部位处理。研究人员发现,在同时处理两项任务时,大脑的两个部位都不能进入最佳状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不具备同时处理多项工作的能力,只是这么做效率和准确率均会下降。

  专心致志是保持高效率的一个必要条件,这是毫无疑问的。法国文豪大仲马一生所创作的作品高达1200部之多。这个数字,几乎是萧伯纳、史蒂芬等名作家的10倍。对于有些作家来说,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如果你认为这是大仲马与生俱来的写作天赋造就的杰出成就,那么,你就错了。这正如哲学家亚当斯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再大的学问,也不如聚精会神来得有用。”这句话,正是大仲马的最佳写照。他总是聚精会神地专注于写作上。只要一提起笔,他就会忘记吃饭,就连朋友找他,他也不愿放下手中的笔,总是将左手抬起来,打个手势以表示招呼之意,右手却仍然继续写着。

  集中精力,可以收滴水穿石之效。马克吐温指出:“人的思维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都感到吃惊的成绩来。”集中精力,还包括对事业目标的专注力,不在于事业无意的事情上分心。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说:“切勿看见新的东西手痒心痒——至多只宜作辅助性的附带研究,而不能喧宾夺主。”只要集中精力研究一门学问,总会有所前进,取得一定成绩的。


专注---每件事都需要全身心投入  2008-04-11 11:58:59|  分类: 心态与工作 |  标签: |字号大

小 订阅
天下的麻雀是捉不尽的,一只手也抓不住两只鳖.自古以来,人不能在同一时间内,既能抬头望天又可以俯首看地,左手画方,右手画圆.所以说不能专心便一事无成.
  当你从一件伟大的事业时,或许操纵着很多部门的事情,来炫耀自己的博学多才,发挥自己的天才与威势;而奔驰在伟大的前程时,结果反而把自己推进了毁灭的深渊。反过来,你能小心谨慎地从事于一件小的事情,或者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埋头苦干,却能把你从渺小的凡人造就成伟大的人物。

3、1精力集中是做事的根本

  这个世界上有一把神奇的钥匙,拥有它就拥有了神奇的力量,就可以打开成功的大门。

  你会问:“这把‘神奇之钥’是什么?”

  拿破仑。希尔的回答只有两个字:“专注。”

  所谓“专注”,就是把意识集中在某个特定的欲望上的行动,并要一直集中到已经找出实现这项欲望的方法,而且成功地将之付诸实际行动为止。

  在工作过程中,专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果说,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这个秘诀就是“专注”。

  事业上成功的人,大多把全副身心投入到事业中。由于注意力高度集中,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几乎都顾及不上,由此做出了不少令常人惊讶可笑的事情。例如下面4个故事:

  一、苏格拉底解题

  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哲学方面有很深的造旨,他取得的成就,除了他先天聪颖与后天的谦逊好学有机结合之外,可贵的是他对每个问题都能认真探讨,殚精竭虑,专心致志地求索答案。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只要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他就会像疯子一样呆站自家的院子里,冥思苦想,直到彻底思考出答案,不管这其中站立了多长时间。有时,他会从第一天早上呆站到第二天中午才能获得满意的答案。这种精神不是普通人所能拥有的。

  二、爱迪生交税

  有一次,爱迪生去交税,他站在队伍的后面缓慢地向纳税窗口移动。就是在这个时间里,爱迪生仍然没有忘记他刚才思考的有关发明的问题,轮到他缴纳税款了,当税务人员向他问他话时,他竟然一下子变得目瞪口呆起来,以至于税务人员问他姓甚名谁时,他都不知该做何回答。等他将记忆从思想的海洋里拉到眼前的事情上来时,才想起自己的名字是爱迪生,但这时,税务人员已经在给他后面的人办理业务了,而他只能重新排列队伍后面去,再次回来缴纳税款。

  三霞飞被孚

  霞飞将军客居力非赛斯,偶然散步到当地著名的巴拿马堡垒,忽然对设计奇特的堡垒发生了兴趣,他便用堡垒建筑家的眼光,对那堡垒尽情观察。这种毫无顾忌的行动,当然引起守军的注意,他们看他衣衫褴褛,根本不知道他是世界闻名的协约军的大将,以为是德国派来的奸细,便立刻将他逮捕送到军事法庭审问,幸亏经当地土著的翻译解说,才使真相大白。后来霞飞将军的姐姐知道了,问他当时为什么不立即解释清楚。他说:“他们逮捕我时,我一心只想那个堡垒!”

  四、安培先生不在家

  物理学家安培研究物理着了谜。为了免受俗人打搅,便在自家门上挂了一块牌子,上写“安培先生不在家”。一次,他边走边思考一个物理问题,走到家门口,抬头看见了门上挂的牌子,惊讶地说:“原来安培先生不在家?”扭头就走了。很晚很晚,家里人才在街上找到游荡的安培先生。

  天地位一,人心定一,盛德立一,事功成一。凡是存二三心,立二三德,办二三业的人,什么事都难以成功。志因集中在一点上而专,心因集中在一点上而定,气因集中在一点上而静,神因集中在一点上而明,学因集中在一点上而精,艺因集中在一点上而工。

  孟子说:“精力集中在一点上能成就万事,志向确定在一件事情上,并全心全力投入上去,不避险阻,不辞艰苦,不计患难,不计得失,不计生死,这样就是前面有移山倒海的大困难,也能妥善解决。”又说:“以精深的学识,以坚定的恒心,运用精进的力量,还有什么做不成的事情呢?还有什么难以造就的事情呢?”

  如果獐飞快地奔跑,马也追不上,它之所以常常被猎人捕获,只因它时时分心,回头张望。冬夏两季不能同时形成,野草和庄稼不能一同长大,果实繁多的树树林长得低矮,思想不专一的人难以成功事业,这就是自然的规律。

你可以长时间卖力工作,聪明睿智,才华横溢,屡有洞见,甚至好运连连——可是,如果你无法专注地做事情,不知道自己的方向是什么,一切都会徒劳无功。

不是焦点的阳光不能燃烧

专注是成功的秘诀,是做事的方法。专注就能够掌握事情的重点,忽略其他令人分心之事;专注做事的人知道自己现在做什么,也明白自己的梦想,因此会尽量避开歧途和不重要的支线,以免妨碍主要目标的进展。只有专注,只有内在心灵的焦点集中在特定目标上,你才能超越别人。

  爱默生是一位谦虚的作家,可是他在老年时反思自己一生的成就却说:“让我步入失败深渊的人不是别人,是我自己。我一生中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是我自己。我是给自己制造不幸的建筑师,我一生希望自己成就的事业太多了,以至于一无所有。”以爱默生的成就,他还这样反省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所成,足见他是多么的谦虚。不过我们能从他说的画中,得到一个启示,做事必须将所有精力投入到一点上,三心二意,只能一无所成。正如俗话说:“你要把天下的麻雀捉尽,结果一只也捉不到。”

  黄石公:“最悲哀的情形,莫过于心神离散;最大的病态,莫过于反复无常。”我们应懂得,不是焦点的阳光,是不能起到燃烧作用的。

  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观察昆虫的习性,常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有一天,他大清早就趴在一块石头旁。几个村妇早晨去摘葡萄时看见法布尔,到黄昏收工,仍然看到他趴在那儿,他们实在不明白:“他花一天工夫,怎么就只看一块石头,简直中了邪!”其实,为了观察昆虫的习惯,法布尔不知花去了多少个这样的日日夜夜。

  有一次,一个青年苦恼地对法布尔说:“我不知疲劳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我爱好的事业上,结果却收效甚微,这是怎么回事?”

  法布尔赞许地说:“看来你是位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

  这位青年说:“是啊!我爱科学,可我也爱文学,对音乐和美术我也感兴趣。我把时间全都用上了。”

  法布尔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放大镜说:“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试试,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

  凡大学者、科学家取得的成就,无一不是“聚焦”的功劳。

  一山一石,一花一鸟,只言片语,我们都能从这些事物里面看出生命来,看出精神来,看出人品来。有些人即使我们相隔千山万水,相隔千秋万代,可是我们仍然能从他的只言片语中想象出他的为人怎么样。这些是精神专注的工夫。

 〈荀子。劝学〉中说:“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庄子。达生〉记载,有位粘知了的驼背老人,曾用五、六个月时间专心练手腕,能在竹竿头上堆放两颗弹丸、三颗弹丸乃至五颗弹丸而不掉下来,因此能够一粘便是一只。好象在地上拾取东西一样容易。驼背老人在粘知了,自身条件当然是很差的,但是,专心和努力,使他在这方面表现出惊人的技巧。

  从古至今,只要在事业上、艺术上有所成就的人,都在事业和艺术上贯注了全部的精力。三心二意的人,很少能取得大的成就。

防止注意力分散

世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善于把自己的精力集中于重点工作的人,有成就的科学家和各行各业的专家是这样的人。科学家进行某项研究时,废寝忘食,在实验室里连续工作数天至数周,才能出成果。有成就的决策者、管理者,也是善于集中精力和集中使用力量的人。这类人也属于少数。另一类人,是不善于和不大善于抓重点的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毛病。他们一天到晚不知道在忙些什么,但总是听他们说,忙死了。为什么?就是不知道怎么集中注意力,不知道怎样抓住事情的重点。

        为了成功,为了能有效地开发自己的财富,做事时要防止注意力分散。

        注意力是专注的代名词,甚至在一种极特别的情形之下,只要我们能找到另一个专心的对象,我们仍是能保持泰然的态度的。

       曾经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家及医学奖的著名医师及药理学家拉尔维是一个注意力非常强的人。拉尔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从小喜欢绘画和音乐。但他的父母是犹太人,深受各种歧视和迫害心有余悸,不断敦促儿子不要学习和从事那些涉及意识形态的行业,要他专攻一门科学技术。

       在父母的教育下,拉尔维进入了大学学习时,放弃了原来的爱好,进入施特拉斯堡大学医学院学习。拉尔维是一位勤奋志坚的学生,他不怕从头学起,他相信专心致志,必定会成功。他带着这种思维,很快进入角色,用心于医学课程的学习。

        思考是行动的推进器,拉尔维在医学院攻读时,被导师的学识和专心钻研精神所吸引。拉尔维在这位教授的指导下,学业进展的很快,并深深体会到医学也大有施展才华的天地。

       大学毕业后,拉尔维先后在欧洲和美国一些大学从事医学专业研究。在药理学方面取得较进展。由于他在学术上的成就,1921年奥地利的格拉茨大学特聘他为药理教授,专门从事教学和研究。在那里他开始了神经学的研究,通过对青蛙迷走神经的试验,第一次证明了某些神经合成的化学物质可将刺激一个神经细胞至另一个神经细胞,又可将刺激从神经元传到应答器官。他把这种化学特质称为乙醚胆碱。1929年他又从动物组织分离出该物质。

       拉尔维对化学传递的研究成果是一个前人未有的突破,对药理及医学上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1936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拉尔维成功的事实再次说明:当你对一项工作有着浓厚兴趣的时候,你就会因为这种兴趣的吸引而全身心地投入进去,那么也正是这种投入与忍耐、恒心,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伟业。

       以下是做事的经验之谈:

       1、选择清除头脑中分散注意力、产生压力的想法,使自己完全沉浸于此时此刻,以便专心于所必须做的事。

       2、一旦你感到大脑有点僵化,不能很好地思考问题或不能集中注意力时,就应停止你手中的工作,让大脑得到片刻休息。例如站起来,走一会儿,喝杯水,跟别人交谈几句,看一些有趣的读物,呼吸一些新鲜空气等等。

       3、把你的致意力集中在某个具体、令人愉快、平静的事物上。如一幅画、一件摆设等等。

       4、听听轻音乐。工作时或在家中听一些能使你放松的音乐,这有助于你保持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效的思考状态。

用心看待身边的世界

成功者的特点之一就是他们能用心看待身边的世界。要得到圆满的人生,我们一定要学会真正的用心做事。要培养健康的态度,你就要培养对新事物用尽心意的能力,而且你也要能以新角度来看待早已成熟的事物。

       如果你是个固执的人,你要努力并且要有勇气改变自己的想法,这样你才能用崭新的方式来体验生活的创意。

       有一个牧师和他的儿子的小故事:

       在一个星期六的早晨,一位牧师打算在很困难的条件下,准备他唠叨的布道讲演。那天在下雨,妻子出去买东西了。牧师在无聊中拾起一本旧杂志,一页一页地翻阅,直至翻到一幅世界地图。他就从那本杂志上撕下这一页,再把它撕成碎片,丢在地上。

       他的这一举动被7岁的小儿子看见了。儿子说:“爸爸,我要将这幅地图重新拼起来。”

       牧师说:“孩子,你是拼不起来的,太麻烦了。”

      “不,爸爸,我会拼起来的。你相信我。”儿子说。

      “小约翰,如果你能拼拢这些碎片,我就给你5角钱。”

       牧师以为这件事准会使约翰花费上午的大部分时间。但是不到10分钟,就有人敲他房门。原来是他儿子送来已经拼好的地图,牧师十分惊讶约翰动作如此之快。

      “孩子,你怎样把这件事做的这样快?”牧师问道。

      “啊,”小约翰说:“这很容易。在它的另一面有一个人的照片。我只需要把这个照片拼出来,然后把他翻过来就行了。我想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他的世界也就是正确的。”牧师微笑起来,给了儿子5角钱。

       “你也替我准备好了明天的讲道。”他高兴地说,“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那么他的世界也是正确的。”

        这个小孩的话,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如果你自己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就是正确的。我们必须用心看待身边的世界。

       生活中,你看到什么就得到什么。你可以评估自己的用心程度,如果你没有完全看到眼前所呈现的一切,就需要对周围的世界多一点思考了。

       今日的世界正以空前的速度不断的改变,你不可以把自己的意见、信念和价值观牢牢地刻在心上,如此才能有效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变化。千万别当冥顽不灵的人,否则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上,你的日子就很难过了。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所谓“有心”,是指一种专注的做事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生活中的所思所想和大脑中储存的创造知识进行交融,经过潜伏或构想阶段的积极思考,在大脑中便会进一步建立起许多暂时的联系和信息间的组合,通常这些联系是微弱的、不明确的,并处在下意识中。而当思维受到外界的刺激成启发,某些联系突然加强并显现出来,这就是灵感。

       如果我们在思考过程中能抓住灵感到来的这一契机,将诱发出来的灵感思维内容加以更深入的分析研究,则会出现智力上的跃进和思维上的升华。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表面上微不足道的瞬间现象,以一种未认真考虑的解释将它忽略过去,从而错过机遇。而那些有心人恰恰抓住这个机遇,进而赚大钱,创大业。

       一、亚默尔卖水

      19世纪中叶,美国加州掀起一股淘金热。其中亚默尔也随着淘金热潮来到加利福尼亚,想碰碰财运。他穷得买不起船票,只得跟着大篷车风餐露宿奔向加州来。

       一大群淘金者,穷得叮当响,却又怀着强烈的发财欲望,在这样的浪潮之中,上哪里去找金子呢?亚默尔因地制宜,别出心裁地想了一个注意。

       原来,矿山里气候干燥,又没有水源,找金子的人最痛苦的是没有水喝。这一需要是伴随第一目标出现的。许多人一边找寻金矿,一边抱怨:“要是有一壶凉水,老子给他一块金币。”“谁要是让我痛饮一顿,老子出两块金币也干。”另一个也有同感。

       亚默尔是一个有心人,这些找矿人的牢骚,给了他一个非常有用的信息。他想,如果卖水给淘金者们喝,也许比找金子赚钱更快。于是,他放弃了寻找金矿这个众多竞争者的目标,开始挖水渠引水、经过过滤,制成了清凉可口的饮用水。他把水装进桶里、壶里,卖给找金矿的人们。

       开始有不少人嘲笑他,说上加州来本是为了挖金子、发大财,干这种蝇头小利的生意,干嘛要背井离乡跑到加州来。种种嘲笑、讥刺,亚默尔并不在意,仍然继续卖饮用水。

       谁能想得到,他竟然在很短时间里,靠卖水赚了6000块美金,这笔钱在当时是非常可观的。

       二、董事长整理小情报

       从中东战争爆发,到后来的石油危机所呈现的紧张状态,所有的中东首脑人物都严厉的指责欧美各国的亲以色列政策,助长了侵略的野心。阿拉伯石油部长亚蔓尼,甚至公开言明:“以色列为战略物资,来打击西方各国。”类似这些情报,虽然经常只是占据报端的一角,但将导致的严重后果却为一些细心的人注意到,因而能在危机来临之前抓紧时机做好准备工作,不致遭受太大的打击。类似这种不惹眼的小情报,到处皆是,而其所导致的后果则相当严重。我们必须经常有敏锐的眼光,才能在发生“突然”事变时,视之为“必然”结果。有位公司的董事长,他经常仔细地分析别人未曾注意到的小情报,并在石油危机发生之前,妥善地拟订了防卫措施,在其他企业公司相继倒闭的情况下,他仍然能一枝独秀地蓬勃发展。这便是有先见之明的最佳例证。

       随着时间的流逝,只要能察知蛛丝马迹,或琐碎事物的关联性,则一定能预先得知将来的巨大变化。所以从此刻起,不论你是坐在公共汽车内,或在街上行走,都要不失时机细心留意身边的琐事,并根据所得小情报,加以分析、整理,必定能比别人稍胜一筹。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你是一个“有心人”,善于把思考的注意力集中在最小的地方,生活就一定会给你最大的回报。


一次做好一件事

专注是把意识集中在某个特定的欲望上的行为,并要一直集中精力,坚持找到实现这个欲望的方法,直到成功地将它付诸实施。专注是:一种不可小视的力量,它会在你实现成功的过程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想成就大事的人不能把精力同时集中于几件事上,只能关注其中之一。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因为从事分外工作而分散了我们的精力。

       专注,要求我们学会一次只做一件事,而不要同时做两件事或三件事。手里做着一件事,心里又想着另一件事,这是矛盾的,也是行不通的,你如果想着别的事情,就不能放手做你所选择的事。

       有一位记者瑞瑟采访爱迪生时问道:“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什么?”

       爱迪生回答说:“能够将你身体与心智的能量契而不舍地运用在同一个问题上而不会厌倦的能力……你整天都在做事,不是吗?每个人都是。假如你早上7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你做事就做了整整16个小时。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肯定是一直在做一些事,唯一的问题是,他们做很多很多的事,而我只做一件事。假如你将这些时间运用在一个方向、一个目的上,那么就会成功。”

       我们在成功的途中遇到的问题之一,就是选择某一件事,然后一直做到该撒手的时候为止。任何事情只要值得去做,我们就应该全力以赴地去做。

       拉马科是一位著名的生物学家。小时侯,拉马科的父亲希望他长大后当个教师,就送他到神学院读书,后来由于德法战争爆发,拉马科当了兵。他因病退伍后,在银行里找了份工作,这时,拉马科想当个金融家。

       不久,拉马科又爱上了音乐,整天拉小提琴,想成为一个音乐家。后来,他的哥哥劝他当医生,拉马科学医四年,可是对医学没有多大的兴趣。

       一天,24岁的拉马科在植物园散步时遇上了著名的思想、文学家卢梭,卢梭一眼就喜欢上了拉马科,常带他到自己的研究室里去。在这里,这位“南思北想”的青年深深的被科学迷住了。

      从此,拉马科花了整整11年的时间,系统地研究了植物标本馆的管理员,之后的15年,他依然研究植物学。

       拉马科50岁的时候,开始研究动物学。从这一天开始,拉马科用了35年时间来研究动物学,直到他去世。这样算起来,拉马科从24岁起,用26年时间研究植物学,35年时间研究动物学,他因此成了一位著名的生物学家。

       最成功的人,都是能够迅速而果断做出决定的人,他们总是先确定并固定自己的主要目标,然后集中精力并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工作,就像拉马科那样最终获得了成功。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那些什么事情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都不能做,而终于导致失败。世界上有趣的事情异常之多,西班牙诗、化学、政治、音乐都很有趣味,如果有人对这些感兴趣,我们绝不能说他不对。但是一个人在特定的环境内,如欲有所成就,他必专注于一事,而不分散他的精力于多方面。”巴甫洛夫的一位学生这样来概括巴甫洛夫研究工作的基本特点:“在每一瞬间,在每一段时间里,巴甫洛夫只想一件事,如果他思考,他只思考一件事。”

       这就是说,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要取得事半功倍的成就,必须精力集中,一次做一件事,才能搞出“名堂”。

       拉马科的成功表明,在人生过程中,既要勇敢地去追求,又要勇敢地放弃,及早走向,集中精力,沿着既定目标,义无返顾地前进。不要让你的思维转到别的事情、别的需要或别的想法上去,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才有所得,“追逐两兔而不得其一”,生活的辨证法本来就是这样。

做一个工作狂也未尝不可

“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成功最现实的方法莫过于把你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专心做你当前的工作。

       不可否认,沉迷于工作、事业或目标的人可以做出很多事来,而且通常很有效率。很多富翁本身就是一个沉迷于事业之中的工作狂,因为他们总是工作至上。

       比尔。盖茨曾经对人们谈起。回顾过去辉煌的财富成就,他最大的遗憾是:除了事业,他竟然没有任何的兴趣。因为他们花费了太多时间和精力投注在他们关注的事物上,但他们有时候会忘掉一个事实:对他们来说,这不是牺牲而是乐趣。李。特里维诺说:“我就是爱这种比赛。”或许,我们不应该为这些沉迷的人感到难过,因为沉迷的原因各有不同,有些是来自罪恶感,有的则来自无知、天真或沮丧。但是,就像所有的成功人士一样,他们沉迷只是因为热爱他们手头上的工作,这些工作,这些工作给他们带来了快乐。

       在著名雕塑大师罗丹的工作室里,罗丹罩上了粗布工作衫,在一个架前停下来。“这是我的近作。”罗丹告诉一位前来参观的朋友肯定,把湿布揭开,现出一座女正身像。“这已完工了。”肯特心想。罗丹退后一补,仔细看着。但是他审视片刻后,他低语了一句:“就在这肩上线条还是太粗。对不起……”

       他拿起刮刀、木刀片轻轻滑过和黏土,给肌肉一种更柔美的光泽。他健壮的手动起来了,他的眼睛闪耀着。“还有那里……还有那里。”他又修改了一下。他走回去,把台架转过来,含糊地吐着奇异的喉音。时而 ,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半蹙着。他捏好一小块的黏土,粘在雕像身上,刮开一些。

       这样过了半个钟头,一个钟头……他没有再和肯特说过一句话。他忘掉了一切,除了他要创造的更崇高的形体的意象。他专注于他的工作,犹如在创世之初的上帝。最后,带着欣叹,罗丹扔下刮刀,象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地把湿布蒙上女正身像,于是,他又转身要走。在他快要到门口之前,他看见了肯特。他凝视着,就在那时他才想起来,他显然对自己的失礼而惊惶:“对不起,肯特,我完全把你忘记了,可是你知道……”

       肯特握着罗丹的手,他并不在乎罗丹工作时忘记了他,相反对罗丹工作的热情敬佩不已,他后来对此事感慨地说:“再没有什么象亲眼见一个人全然忘记时间、地点与世界那样使我感动。那时,我领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专注,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松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

        卡耐基说:“人生的最大生活价值,就是努力工作。”

       做同一件事,有人觉得做得有意义,有人觉得做得没有意义,其中有天壤之别。做不感兴趣的事所感觉的痛苦,仿佛置身在地狱中。爱迪生曾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未感觉在工作,一切都是对我的安慰。”

你是活在现在的人吗

大部分的人都没有活在现在:不是活在“过去”,就是活在“以后”。人生有了许多宝贵的时光都溜走了,因为我们的心都被过去和未来占满了。掌握现在对于思考很重要,思考品质的优劣要看你能不能完全投入活动之中,只有如此,你才会从所做的事当中得到充分的快意与满足。

       不管你正在下棋还是和朋友说话,或是观看落日,掌握此刻是最美好的生活,将精力投注于现在,会产生一种明快亲热的感觉。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学生乔根,在一个夏天去美国旅游。他到达华盛顿时,在魏拉德旅馆登了记,并买好了返程机票,可是他准备睡觉时,一次意外的打击迎头而来——他发现钱包不见了。钱包里有护照和现款。他急忙跑到楼下的旅馆柜台,向经理说明了情况。

      “我们将尽一切努力,请您放心。”经理说。

        直到第二天早晨,钱包仍不知下落。乔根的衣袋里只有两块钱。现在的他孑然一身,飘零异邦,该怎么办呢?难道只有打电报给芝加哥的朋友,告诉自己现在的情况吗?到警察总局坐等消息吗?

      “不,”乔根心里说,我不愿做任何这样的事!既然已经来了,我就要参观华盛顿。我可能再不会上这儿来。我在这里只能玩上宝贵的一天,何况我还有去芝加哥的机票,还有许多时间解决现款和护照的问题。如果我现在不去参观华盛顿,那我今后可能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现在的我和昨天失去钱包以前的我是同一个人。那时我很愉快,现在我应当也很愉快。我刚刚到达华盛顿,一定要趁此机会在这个城市里享受一个愉快的假日。

       “我不愿意把时间无谓地浪费在由于损失而引起的不愉快中。”乔根心想。

       他按原计划步行出发了。他看到了白宫和国会大厦,参观了博物馆,爬上了华盛顿纪念碑的顶部。虽然不能到华盛顿郊区阿灵顿以及他原来想去看看的其他几个地方,但只要是他到过的地方,他都看得很仔细。他买了些花生和糖果,边走边吃免得肚子过于饥饿。

       值得高兴的事,当他晚上返回旅馆时,警察已找到他的钱包,并安全送到了他的手中。乔根回到丹麦后,回忆起在美国那天徒步旅游华盛顿的经历时,心情就十分愉快。

       如果乔根不用这种开放的心情去游览,那一天就可能毫无意义的溜掉了。所幸的是他懂得:“现在”正是时候。必须在“现在”消失之前把它抓住,以免无限惋惜“昨天我本可以……”

       大部分的人很少处于眼前的时刻,这很不幸,因为他们错失了生活的许多机会。注意此刻,我们每个人都做得到,并且可以从中得到好处。不论工作或休闲,思考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活在现在,专注于手中的事情。

       我们的眼、手、整个的心灵和身体都生活在现在,也只能生活在现在,为什么要去一遍又一遍地回顾往事、忧虑未来呢?实际上,过去的事情不论多么值得留恋或是多么需要悔恨,那只是毫无意义的心理反应,“过去”已经过去了,已经不存在了,而未来尚未到来,也是不存在的。人生就像爬山登高,爬在中途的时候,不必往下看,也不要过多地往上看。何必为不清楚的未来费神费力,分散注意力呢?

心在哪里,你的财富就在哪里

柳宗元有一首《江雪》,诗中写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在山野大雪中垂钓的老人深深投入、物我两忘的境界。如果你问他钓到了什么,可能什么也没有,可老人钓到了他的感觉,钓到一个自如、自得、和谐的极至境界。这种境界,就是专注,就是追求者的情怀。

        如果临渊羡鱼,又怕湿脚,一辈子对事业、情感浅尝辄止,轻飘飘地来,轻飘飘地去,最后将一无所获。要想获得钓鱼的欢乐就必须到江边。一辈子不想耕耘的人,永远没有收获。

       不论做任何事,必须竭尽全力,全神贯注。这种精神的有无,可以决定一个人日后事业的成功或失败。

       有一位昆虫学家和他商人朋友一起在公园里散步、聊天。忽然,他停住了脚步,好象听到了什么。

      “怎么啦?”他的商人朋友问他。昆虫学家惊喜地叫了起来:“听到了吗?一只蟋蟀的鸣叫,而且绝对是一只上品的大蟋蟀。”商人朋友费劲地侧着耳朵听了好久,无可奈何地回答:“我什么都没有听到!”

      “你等着。”昆虫学家一边说,一边向附近的树林小跑了过去。

       不久,他便找到了一只大个头的蟋蟀,回来告诉他的朋友:“看见没有?一只白牙紫金大翅蟋蟀,这可是一只大将级的蟋蟀哟!怎么样,我没有听错吧?”

      “是的,你没有听错。”商人莫名其妙地问昆虫学家:“你不仅听出了蟋蟀的鸣叫,而且听出了蟋蟀的品种——可你是怎么听出的呢?”

       昆虫学家回答:“个头大的蟋蟀叫声缓慢,有时几个小时就叫两三声。小蟋蟀叫声频率快,叫得也勤。黑色、紫色、红色、黄色等各种颜色的蟋蟀叫声都各不相同,比如,黄蟋蟀的鸣叫声里带有金属声。所有鸣叫声只有极其细微,甚至言语难以形容的差别,你必须用心才能分辨得出来。”

       他们一边说,一边离开了公园,走在马路边热闹的人行道上。忽然,商人也停住了脚步,弯腰拾起一枚掉在地上的硬币。而昆虫学家依然大踏步地向前走着,丝毫没有听见硬币的落地之声。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呢?显然,昆虫学家的心在虫子们那里,所以,他听得见蟋蟀的鸣叫;商人的心在钱那里,所以,他听得见硬币的响声。这个故事说明,你的心里那里,你的财富就在哪里。

       教授正在课堂上做试验。他拿出一只装满了沙子的大纸盒,一边展示给学生们看,一边说:“这些沙子里掺杂着铁屑挑出来?”

       大家都摇了摇头。

      “我们无法用眼睛和手指从一堆沙子中间找到铁屑,然而,有一种工具能帮助我们迅速地从沙子中间找到铁屑。大家可能都想到了,这种工具就是磁铁。”教授从包里掏出一块磁铁,把它放在沙子里搅动着,在磁铁的周围很快地聚集了箭镞似的铁屑。教授把那一团铁屑举给同学们看,说道:“这就是磁铁的魔力,我们用手和眼睛无法做到的事,它却能够轻而易举地做得很好。”

        同学们都瞪大了眼睛,注视着教授手中司空见惯的奇迹。教授继续说:“如果说这一盒沙子就像我们面对的生活、挫折和枯燥的书本里,那么这块磁铁就是一颗充满爱的心,心在哪里,你的财富就在哪里:如果你有一颗充满爱的心,那么它会在你的书本里、在你的生活中寻找,从中寻找到许多有益身心的知识,就像磁铁能吸出铁屑一样。但是,一颗不懂得爱的心却像你的手指,它在沙子里面找呀找,可怎么也找不到一点点铁屑。”

       难道不是吗?只要你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灵,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中去,你就总是能够发现,每一天都有收获,每一天都有积累,每一天都有值得高兴的事情,专注总能带给我们意外的收获。

       心在哪里,你的财富就在哪里——不论今后遇到怎样的困难、怎样的逆境、怎样的迷茫,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一颗真正的爱心,你就能像磁铁一样,吸引到有用的资源、美好的事物以及幸福的生活。

 

一口井与一个点

  ◎黄小平

  法国大画家雷杜德,他一生只画玫瑰,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时代如何更替,他都心无旁骛,只管画他的玫瑰。他一生记录了170多种玫瑰的姿容,组成了《玫瑰图谱》画册,在此后的180多年里,这本画册以多国文字出版了200多个版本,平均每年都有新的版本问世。雷杜德,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画他的玫瑰,但他画的玫瑰成了画中极品,无人能超越。

  雷杜德以他无比的执著,一生只挖一口井,即画玫瑰这口井,不管其他井里有黄金还是有白银,他都不为所动,不心生贪念,一生只坚守画玫瑰这口井,终于在这口井里“挖”出了玫瑰的芬芳和美丽。

  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一生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研究他的昆虫。一次,一位青年苦恼地对他说:“我每天不知疲倦,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我热爱的事业上,可结果总是收效甚微。”法布尔赞许地对他说:“看来,你是一位立志献身科学的好青年。”这位青年听了法布尔的赞许,兴奋地说:“是啊!我爱好科学,也爱好文学,对音乐和美术也很感兴趣。我把自己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这些爱好上了。”这时,法布尔从口袋里拿出一个放大镜,把阳光聚焦在一个点上,然后对青年说:“试着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点上,就像放大镜一样。”法布尔正是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聚焦在研究昆虫这个点上,才有了在昆虫学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

  雷杜德一生只挖一口井与法布尔一生只聚焦一个点,都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生面临着无数的选择、无数的诱惑,但成功不会藏在那些繁华的泡沫里,也不会躲在灯红酒绿的喧嚣中,与其像小猫钓鱼那样一会儿追蜻蜓,一会儿捉蝴蝶,还不如一生只挖一口井,一生只聚焦一个点,瞄准目标不动摇,哪怕十年磨一剑,哪怕一辈子只做好了一件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