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为有不为【蒋光宇】

 喜洋洋1fraguom 2017-09-30

有位青年人,非常刻苦,可事业上却收效甚微,为此他很苦恼。
  有一天,他找到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不知疲倦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了事业上,结果收获却很少。”
  法布尔同情、赞许地说:“看来你是一个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
  这位青年又说:“是啊!我爱文学,我也爱科学,同时,对音乐和美术的兴趣也很浓,为此,我把全部时间都用上了。”
  这时,法布尔微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凸透镜,做了一个“小实验”让这位青年看:当凸透镜将太阳光集中在纸上一个点的时候,很快就将这张纸点燃了。
  接着,法布尔对有些惘然的青年说:“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点上试试看,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
  这位青年恍然大悟,由此受到很大的启发。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只有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一点上,才能干出一番事业。这个道理虽然通俗易懂,但如果用语言表达,则很容易平淡和一般化。法布尔借用凸透镜能将太阳光集中起来并点燃纸张的现象来说明,有所不为和集中精力的重要性,既明白易懂,又形象生动。
  其实,不仅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容易犯忽视有所不为和集中精力的毛病,而且有所专长的人也容易犯这个毛病。
  有一天,19世纪德国著名画家阿道夫·门采尔耐心地倾听一位画家诉苦。那位画家说:“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一天时间,可卖掉它,却要等上一年。”
  门采尔认真地回答:“亲爱的!请你颠倒过来试试吧!要是你花一年功夫去画它,那在一天里准能卖出去!”
  “请你颠倒过来试试吧!”门采尔的这句话,巧妙地揭示了一天画完的画往往得需一年才能卖出去,而一年画完的话画则往往只需一天就能卖出去的规律性,说明了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只有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一幅画上,才可能创造出为人们喜爱的佳作。
  少则得,多则惑。同时追逐两只兔子的人,一只兔子也抓不住。眉毛胡子一把抓,样样“通”的结果,只能是样样“松”。人无所舍,必无所成。一方面,要善于集中精力,抓住机会,做好可以做好的重要的事情;另一方面,又要善于舍弃不重要的事情或暂时不宜做的事情。“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这句老话讲得正是这个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