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争做“实力派”干部

 指间飞歌 2012-09-12

 

争做“实力派”干部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12日 11:03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刘伟雅
 

  人们常把歌坛、影视等行业中具有一定实力、有真本事的人称作“实力派”,意味着更具长远竞争力。笔者认为,党员干部也可用“实力派”来形容,把那些真正具有为民服务 “实力”,乐做打基础、重长远工作的干部称作“实力派”干部。党员干部应争做“实力派”干部。

  争做“实力派”干部,首先要有“为人民服务”的长远目标和追求,避免急于求成的短期思想。有的干部为证实自身实力,展示自己的能力,在推进城市建设中,热衷于搞一些立竿见影的政绩工程。实践证明,这些工程多是表面看上去投资大、见效快,实际上整体工程质量不高、使用寿命短、中看不中用,也因此常遭群众“吐嘈”和质疑,显然这种抱有短期思想的干部不具真实力。相反,有的干部心里时刻装着群众,默默坚守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以其作为毕生的事业和追求,他们普遍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爱戴,他们的名字也“铭刻”在每个人心里,这样的干部就是“实力派”干部,比如李林森、杨善洲等,都是党员干部的榜样。

  如果说想干事是一种境界,那么能干事、干成事则是干部能力和实力的体现。所以,争做“实力派”干部,还要千方百计地提高自身素质,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这就需要干部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在为民服务过程中,勤调研、勤谋划、勤总结。具体地说,就是要放下架子,沉下身子,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亲身感受基层群众最大的需求和最急于解决的困难,真心实意地帮助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造和增长才干。正如平常所说的“高楼大厦平地起”,干部的实力,不是靠搞某个大工程或某项大政绩打造出来的,而是靠不断的为民服务和点点滴滴工作之中摸索和积累出来的。所以,争做“实力派”干部,关键是从群众关注的所急、所需、所难开始,从点滴的小事、实事开始。

  “实力派”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也更能得到群众信赖和拥护。因此,每名党员干部都应该把争做“实力派”干部当成一种追求,真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从而不断增强解决问题、服务群众、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更好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诺言。

  (作者单位:河北省安新县组织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