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一次设计:厦门沙坡尾社区更新:“双环计”——避风港的老社区?新生活

 李灏 2012-09-12
 
 
               选址

        沙坡尾位于厦门岛南端,其名来源是因为这是一大段沙滩的最末端,而且各处的沙子都会流到这里来。历史上,沙坡尾作为厦门闹市区唯一的避风坞,以内湾为中心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渔港社区。以这个避风港为核心的厦门港片区在最繁盛的时期曾容纳过4000条渔船,人口达到近两万人。
场地区位
场地区位

        在这一时期,渔民在海湾内侧修建了整齐而极具特色的房屋。避风坞特殊的封闭形态造就了这些房屋相对连续完整的带状结构。
场地全景
场地全景

                                                                              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在90年代之后,厦门推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驻扎在沙坡尾的大量由渔业支撑的造船厂等等工厂不得不关闭或者外迁,加上厦门兴建环岛路,在避风坞的出海口修建了演武大桥,导致大型渔船无法进出避风坞,这一系列因素不可避免的导致整个沙坡尾渔业的衰落。

        渔业的衰落,使沙坡尾的社区也不可避免的衰落,并且,快速的城市开发和建设正在逼近避风坞的老社区!高耸密集的城市建筑的包围使得原本就紧张的避风坞显得更加封闭和拥挤,这个已经被“边缘化”的老社区如何才能在这一系列矛盾中找到出口?
历史发展脉络
历史发展脉络

场地现状
场地现状

                                                                                分析问题

        通过对社区的调研,我们发现沙坡尾特殊的地理形态不仅使其成为天然的避风港,也时围绕在其周围的社区有相对封闭的“环状”结构。

        在对社区进行进一步调研之后,我们认为这种“环状”的社区结构可进一步细分为“外环”和“内环”:“外环”即面对城市周边区域的一般住宅界面;“内环”即面对避风坞的渔民住宅。
社区结构
社区结构

他们分别有以下特点。
外环现状
外环现状

外环:
1.大多为渔民自建的联排式住宅
2.人群结构主要为老人,社区老龄化严重
3.外环住宅建筑的天际线丰富,极具历史价值。
4.居民对住宅的加建非常普遍,立面需要一定的整治。
内环现状
内环现状

内环:
1.为带骑楼的底商上住的住宅
2.骑楼的空间形态应得到保留
3.住宅的居住品质较差,需得到提高。
公共空间现状
公共空间现状

而针对整个避风坞的公共空间,我们认为有以下问题:
1.缺少集中的活动场地
2.巷道空间狭小,阻碍了老社区与城市的交流与联系
3.住宅本身设计的不足,导致大量公共空间被侵占。

                                                                              
 环的演化

        当我们将沙坡尾放到“社区是由‘外环’和‘内环’构成的环状结构”这个前提下来分析的话,我们或许能对整个社区的问题产生更清晰的认识。

        90年代之前,虽然环状结构是封闭的,但是由于渔业和造船业的兴盛,“环”内外的生活均是充满生机的,它们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90年代后随着城市扩张,演武大桥建成,造船也的外迁,渔业的衰落,“环”内的生活日益萧条,过于封闭的“环”特别是“内环”逐渐远离了城市生活,成为旧城改造运动下的“鸡肋”——边缘化社区。


        自我封闭的渔港老社区,“外环”界面与结构非常不同的城市界面直接接触。城市中开放的,流动而多元的资源与老社区是脱节的,而且,老社区封闭的形态围闭了内湾的城市公共水域,使得社区进一步与城市割裂开来。
环的演变
环的演变

          封闭的环状形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加剧了社区被边缘化的进城,在这种现状下,我们提出了沙坡尾的城市设计层面的改造策略:通过打开一些接口打破其封闭结构,加强其与周边社区的联系,强化内外联系。

        通过将老社区原有的狭窄巷道的放大,开创新的接口,激活老社区既有资源并鼓励社区与城市的资源互换与交流,给老社区带来新生活。
 

 
城市设计概念图
城市设计概念图

                                                                                    
 策略的提出

        面对“沙坡尾”的现实,厦门市政当局几年来都在进行规划研究和探索,鉴于积重难返的诸多问题,多数官员或者规划师都倾向于采用推倒重来的改造方法,在这种模式下,必定会讲用地内已经被高度扩建的住宅推倒,变为垃圾清除出去。而村民的资金和运作能力有限,需要开发商的参与。村民要求得到1:1的赔偿,开发商也要从中获利,因此通常的惯例是需要拆一建三。在这种方法下存在以下问题:

1.不堪重负的城市空间
城市空间、市政交通、住宅配套、活动场地是否能承受建筑体量和人口密度300%的扩张?

2.巨大的成本和再投入
将有巨大价值的住宅变成垃圾,再投入大量资金重新建造更密的,增值空间有限的住宅,这是否是一种经济、环保的可持续的做法?

3.断裂的文脉
将已有的城市脉络和生活彻底铲除是否是一种对城市历史和文化有益的做法?

4.社会公平
居民坐等其违法和低质资产通过政府倡导的改造得到合法和翻番的增值,这是否能体现城市利益分配的公平和公正?
 


 
策略
策略

于是设计围绕“双环计”的概念展开:

1.在与城市周边地区道路接口处做断开处理,扩大这些接口加强“环”的内外联系。
2.改建“外环”住宅,目的是改善其居住品质,同时获得屋顶平台作为社区公共活动的载体。解决社区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
3.由于“内环”建筑具有独特的立面特征,形成的城市天际线是城市发展中需要被保留的部分。我们对“内环”进行了保留,但强化了“内环”住宅屋顶与经过改造之后“外环”形成的公共屋面之间的联系,使内外环屋顶空间有机的交融。
 

 
需要保留的老社区天际线
需要保留的老社区天际线

4.插入三种不同尺度的“嵌入体”。“嵌入体”不仅提供了社区配套服务、必要的社区商业空间,同时加强了社区与城市的“内外联系”问题;解决了屋面公共活动系统与地面的“上下联立”问题;创造了公共服务体系与周边可能被改建为社区商业或渔家乐的老房子的“左右联立”问题;还创造了陆地与水面商业服务设施的“水陆联立”问题。

 
"嵌入体"概念
"嵌入体"概念

"嵌入体"设计策略
"嵌入体"设计策略

"嵌入体"剖面
"嵌入体"剖面

小号"嵌入体"平面图
小号"嵌入体"平面图

剖面关系
剖面关系

三种不同尺度的“嵌入体”对应了城市不同的开放程度:
单击可看大图


                                                                                   新生活的实现

        "外环"的新内廊式住宅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居住品质;1:1就地还迁的方式也较好的解决了经济开发的诸多矛盾

        屋面公共服务系统,不仅提供了社区公共活动空间,还为周边社区以及广大市民,旅游观光者提供了多样性的公共休闲空间。使渔港社区从一个即将被城市遗忘的边缘社区最终成为一个社区居民及城市不同人群都能在此自得其乐的新社区。

 
屋面系统
屋面系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