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变异理论

 昵称3897598 2012-09-13
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变异理论

 

 

变异理论是世界著名教学论专家、瑞典哥德堡大学马飞龙(Marton)教授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在国际上相当有影响力的一种学习理论。近些年来,变异理论先后在我国香港和内陆得到传播和研究。

变异理论认为学习源于变异,变异(Variation)、审辨(Discernment)和同时性(Simultaneity)是变异理论的三要素。该理论认为学习意味着发展学生看待事物的一种方式,而这种方式的建立是基于对学习对象关键点的分辨及对这些特点的同时聚焦。正是由于变异,我们能够体验与分辨学习对象的关键方面。当不同的变异出现在同一时段时,它们使学习者认识到学习对象的不同方面。

变异理论源自迁移理论,传统的迁移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可以从单一事例中抽象分离出本质属性,或是从众多相似事例中归纳总结出普遍规律,因此要有大量相似练习,而变异理论理论对此作了有益的修正和补充。变异理论认为,以往的迁移观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人们总是通过对比、区分来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变异理论强调的,正是通过对所学内容的关键属性进行区分,从而掌握教学内容。如果仅仅在一个事例中,一般和具体完全纠结在一起,前者内隐,后者外显,因此很难对两者进行区分和分离。如果有两个反映同一原理且彼此之间有足够差异的实例,那么两者共通之处(原理)就有可能同两者不同之处(实例)区分开。学习者接触的实例越多,他们就越有可能排除其差异特征,进而把原理作为基本属性或唯一共性识别出来。换言之,没有彼此差异的实例(至少两个),学习者几乎不可能意识到普遍原理,学习者极少成功从地从单一事例抽象出一般性的解决办法,但在处理两个不同的事例时却常常能做到。

根据变异理论,学生在学习一种概念的属性时,必然会分辨和注意概念的相关属性,而如果没有概念相关属性不同维度的呈现,学生是不可能把握其关键属性的。学生需要在对比审辨中认识事物的关键属性和相关属性。例如,学生在认识红酒的基本特征时,必须经过对白酒、啤酒等不同酒特征的认识,在对比审辨的过程中,完成对红酒关键属性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概念教学过程中,必须呈现经过变异的案例(包括证明概念关键属性的正例、反例、非标准正例、非标准反例),在变与不变的类型的案例呈现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和相关属性,达到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