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摄地点:西藏拉萨大昭寺
拍摄主题:一个让人心灵震撼的女孩
前一段因为工作忙没有到大昭寺拍照,心里总是放不下。在西藏工作两个寒秋,优美的风景无数次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一些著名的风光景点自古无数绘画大师、艺术家、摄影家等等已经完成了巅峰创造,顶级艺术成就让后人很难出其右者,就像唐朝的诗歌,后代子孙只有瞻仰品读,而无法超越。有人说西藏的人文景观、人文景色是永远的主题,雷同少,容易取得突破。有了这种理念,我便更加倾向拍摄以人文为主题的摄影作品。
周六,带着“久违”的期盼来到大昭寺。初春的大昭寺门也复苏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香客、朝佛者、旅游观光者络绎不绝,人山人海,一幅幅西洋面孔也带着难以抑制的笑容穿梭其间。大昭寺有一种无法抵御的力量,吸引着形形色色的人。
游曳在人文圣地中,一个大概6、7岁小女孩虔诚的超佛姿势瞬间直击我的内心深处,她“青蛙跳跃”式全身投地,不断用身体碰撞坚硬的石砖铺成的地面,缓慢的向前移动,她那表情坚定而刚毅,从容而不迫,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人。
从她的头饰、面容和衣着情况来看,应该是经过了不少周折千辛万苦来到这里。我看到过从昌都超佛到拉萨的虔诚者,他们是用身体丈量几千里的长度,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勇气,这需要多大的精神力量。小女孩身体很瘦弱,身体激烈碰撞让她忍不住流泪。看到她那幼小的身体,想到不可思议的坚强,不禁让我深深的怜爱,又深深的怜悯。
一个问题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她小小的年纪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信念,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她?她在为谁朝拜?为谁祈福?为父母身体安康还是为家庭平安幸福?很想去向她追问,却不忍心打扰。只是不自觉的脚步随着她慢慢移动……
眼睛里活跃着这样一个女孩,心里的酸楚无法掩饰,内心的震撼和怜悯让我陷入久久的感动和迷茫之中。我驻足,观望,祈祷……
不过,小女孩不应该求助其他,而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改变未来,实现梦想,我看到这种场景很感动,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儿竟有这般力量,同时也为她此时此刻不在温馨的教室念书而感到可惜和怜悯。
眼前一直浮现着这个让人震撼流泪的小女孩,心里一直浮想着她背后的故事……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P17
附:【实拍】行走在漫漫朝佛路上的信徒(组图14张)

用镜头捕捉生活中感人的一刻,是我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体味生活、感悟生活的一种方式。在西藏工作生活以来,我就利用工作之余,架起相机拍摄这里的风景、人物、古迹、文化遗产等题材图片,用图片让不了解西藏,甚至误解西藏的朋友们能直观的去感受西藏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人们安居乐业、幸福安康的生活状态。有时,我也以人文的触角去发掘这里的人文风俗,在佛教盛行的西藏就绕不开信仰这个话题,佛教对于藏族同胞产生的深远影响远远大于对汉族同胞的影响。
朝佛是信徒们表达虔诚信仰的一种方式,特别虔诚的信徒甚至不惜跋山涉水,跨越千里来到圣城拉萨,令人难以想象和震撼的是,他们不是徒步旅行,更不是驾车长驱,而是磕长头到拉萨,用身体丈量漫漫长路。有一次,在去林芝的路上,我遇到了一位硬汉,个子很高,身体很壮,据他自己介绍,他是磕着长头从昌都到拉萨的信徒,已经磕了九个月的长头才到这里。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壮举,是挑战生命极限的极大考验,然而,像他这样的人,在西藏为数不少。前段时间在林芝回到拉萨的路上,我又见到了这样一批虔诚的信徒,虽然不知道从哪里来,不过从穿着、神情、以及疲劳程度上看,他们应该来自不远的周边县。
在西藏关于信仰的问题接触多了,思考的就多了,也更加深刻了。他们的思想深深扎根于佛经里的理论,尤其是前世、今生、来世的说法影响很深,所以,他们愿意以今生的虔诚祈福来祈求来世的吉祥如意。基于这种世界观、人生观,他们表现出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克服种种困难,甚至挑战生命极限,并不觉得太苦太累。这就让我不禁去思考,人的潜能到底有多大,充分挖掘潜能人类到底能够成就什么样的丰功伟业?我现在相信一句“每一个人都是天才”,我们真正开发自己的大脑不到10%,如果充分利用大脑,开放大脑,我们想不成为天才都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