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历史博物馆十八国宝-青铜器部分

 吾大不了 2012-09-13

陕西历史博物馆十八国宝-青铜器部分

(2011-09-27 19:08:16)
陕西历史博物馆十八国宝(青铜器部分)

1. 商代晚期羊首勺 
长28.5厘米,中宽9.6厘米,重0.5公斤
1977年清涧县解家沟出土
造型精美,独一无二。
陕西历史博物馆十八国宝-青铜器部分

2. 商代晚期马头刀 
长32厘米,中宽6.1厘米,重0.175公斤
1965年绥德县出土
刀在商周出现的比较少,马头的形象很传神。器物很薄,似乎没有太多实用价值。 
陕西历史博物馆十八国宝-青铜器部分

3. 商代晚期夔龙纹爵
高20.3厘米,流长9厘米
1965年绥德县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十八国宝-青铜器部分

5. 商代晚期蛙纹钺
长20厘米,刃宽15.7厘米
1955年城固五郎庙出土
在青铜器上看到蛙纹比较少,而以蛙为主体纹饰的似乎更少见。是多子多孙的象征吗?

陕西历史博物馆十八国宝-青铜器部分

6. 商代晚期人形面具
高16.4厘米,宽15.3厘米
1976年城固县苏村出土
此类型面具在其它地方少见,但是在城固却时有发现。 和傩舞的面具有些相像。 
左边的镰形器也比较有特色,同样是城固出土,具有“巴方”特色,猜测为仪式用品。
右边为兽面具,有些像牛。和人形面具同时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十八国宝-青铜器部分

7.商代晚期四足鬲
通高23.2厘米,口径21厘米,重4.74公斤
1981年城固县龙头镇出土
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件四足鬲。 纹饰流畅大方。

陕西历史博物馆十八国宝-青铜器部分

8.西周中期孟簋
通高25.5厘米,口径23.8厘米,腹深13.6厘米,重9.16公斤
1961年长安县张家坡窖藏出土
孟簋共三件,造型、纹饰、尺寸相同。 庄重、华丽,特别是那突出的凤鸟。 
陕西历史博物馆十八国宝-青铜器部分

9. 西周早期旟鼎
通高77厘米,口径56.5厘米,重78.5公斤
1972年眉县杨家村出土
西周重器,有铭文27字,记录王姜(康王的后妃,昭王的太后)将原来赏赐给师栌的三田土地收回,转赐给旟。
在陕博没有看到实物,陕西历史博物馆十八国宝-青铜器部分
陕西历史博物馆十八国宝-青铜器部分
10. 西周晚期多友鼎
高51.5厘米,口径50厘米,重35公斤
1980年长安县斗门镇下泉村西周窖藏出土
没看到实物,只看到铭文的照片陕西历史博物馆十八国宝-青铜器部分
其貌不扬的国宝重器, 279字的铭文位列解放后出土的西周铜鼎之首。铭文讲述猃狁与周之间的作战记录,当时的作战方式是以战车为主,其铭文就是关键证据之一。 

陕西历史博物馆十八国宝-青铜器部分

陕西历史博物馆十八国宝-青铜器部分

11. 西周中期五祀卫鼎
高37.2厘米,口径34.1厘米,腹深19.8厘米,重11.8公斤
1975年岐山县董家村窖藏出土
没看到实物,只看到铭文的照片陕西历史博物馆十八国宝-青铜器部分
“青铜史书”, 19行207字铭文,讲述西周恭王五年正月的一桩土地交易事件。 

陕西历史博物馆十八国宝-青铜器部分

陕西历史博物馆十八国宝-青铜器部分

除了上述的国宝之外,商周青铜器中还有很多精品值得一看,凤柱斝、史迹角、单柱爵、日己觥、日己方彝、它盉、它盘、蠡方尊、牛尊、柞钟、双把杯、调色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