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豆蔻

 那曲 2012-09-13
百子堂前草果生,杨梅大种辨须清。

  缩砂益智常为伴,神曲乌梅每共行。

  温可散寒中不痛,辛能破滞气俱平。

  相传红小鹦歌舌,饮馔元朝制更精。  

  注:本诗出自清·赵瑾叔《本草诗》。

  按:草豆蔻味甘温无毒,入肺脾胃三经。一名草果。生南海,今岭南皆有之。苗似姜,二月开花作穗。时珍曰:今建宁所产草豆蔻,大如龙眼,而形微长,皮黄白,薄而棱峭。其仁大如砂仁。滇广所生草果,长大如诃子,皮黑厚而棱秘,其子粗而辛臭。盖草蔻、草果虽是一物,而微有不同尔。南人复用一种大杨梅,伪充草果,其形圆而粗,气味辛猛而不和,不可不辨。性温,能散滞气。辛能破滞,香能达脾。达膜原,破郁结,除寒燥湿,消积化痰。治瘴疠寒疟,杀诸鱼肉毒。散寒止心腹中痛,下气驱逆满之疴。开胃而理霍乱吐泻,攻坚而破噎膈症瘕。同知母,治寒热瘴疟。同熟附子、姜、枣,治脾寒疟疾。消宿食立除胀满,却邪气且却冷疼。同缩砂温中焦,佐常山截疫疟。辟山岚瘴气,止霍乱恶心。宗奭曰:调散冷气甚速。虚弱不能饮食者,宜与木瓜、乌梅、砂仁、益智神曲、麦芽、甘草、生姜同用。凡资入剂,取子锉成。气每熏人,因最辛烈。夏月造生鱼鲙,亦多用此酿成。故食馔大料方中,必仗以为君也。(李绍林)

主治

脘腹冷痛;恶心呕吐;胞膈痞满;泄泻泻;下痢;疟疾

生态环境

生于沟边林下。

各家论述

1.《纲目》:草果,与知母同用,治瘴疟寒热,取其一阴一阳无偏胜之害,盖草果治太阴独胜之寒,知母治阳明独胜之火也。
  2.《本草求真》:草果与草豆蔻,诸书皆载气味相同,功效无别,服之皆能温胃逐寒。然此气味浮散,凡冒巅雾不正瘴疟,服之直入病所而皆有效。
  3.《本草正义》:草果,辛温燥烈,善除寒湿而温燥中宫,故为脾胃寒湿主药。按岚瘴皆雾露阴湿之邪,最伤清阳之气,故辟瘴多用温燥芳香,以胜阴霾湿浊之蕴祟。草果之治瘴疟,意亦犹是。然凡是疟疾,多湿痰蒙蔽为患,故寒热往来,纠缠不已,治宜开泄为先。草果善涤湿痰,而振脾阳,更以知母辅之,酌量其分量,随时损益,治疟颇有妙义,固不必专为岚瘴立法。惟石顽所谓实邪不盛者,当在所禁耳。李杲:温脾胃,止呕吐,治脾寒湿、寒痰;益真气,消一切冷气膨胀,化疟母,消宿食,解酒毒、果积。兼辟瘴解瘟。
  4.《饮膳正要》:治心腹痛,止呕,补胃,下气。
  5.《本经逢原》:除寒,燥湿,开郁,化食,利膈上痰,解面食、鱼、肉诸毒。
  6.《本草求原》:治水肿,滞下,功同草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