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果的功效

 xdh2118219 2014-08-09
  • 草果的功效作用


    【性味归经】辛,大温。入脾、胃经。
    【功效】散寒燥湿,温脾截疟。
    【功效特点】本品与草蔻为一类二种,气味相殊,外形不同,作用略异。本品辛温燥烈而味臭浊,善化脾胃湿浊,而草蔻辛香而气清爽,能健胃燥湿、行气开郁。
    【功效作用】
    1.散寒燥湿:①用于寒湿内积、胸腹胀痛,可与高良姜、丁香、厚朴、藿香、半夏、青皮、生姜同用。②用于湿浊郁伏、脘腹胀痛或呕吐不欲食者,可与苍术、厚朴、陈皮、生姜同用。③用于湿滞痰饮、头痛背痛、恶心欲吐、不欲饮食者,可与半夏、陈皮、南星同用。
    2.温脾截疟:①用于脾寒疟疾、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可与附子、生姜、大枣同服。②用于正疟,寒热往来,一日或隔日一发,头痛肌痛、面赤口渴者,可与柴胡、黄芩、常山、知母、槟榔、生姜、甘草同用。
    3.消食化积:用于寒湿内聚、腹部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大便溏泻者,可与苍术、茯苓、高良姜、半夏、生姜同用。
    【鉴别应用】
    1.草果与草豆蔻,性味皆辛温,归脾胃经,功效燥湿温中,然不同点在于:草豆蔻具有行气作用,草果行气作用几无;草果功能截疟,可用以寒湿偏盛之疟疾,而草豆蔻则无此作用。
    2.本品与砂仁,二药性味皆辛温,归脾胃二经,同具化湿、行气,温中之功效,不同点在于:砂仁行气作用强,相比之下,草果的行气作用要弱得多;草果的温燥作用比砂仁强,砂仁因行气作用强,故能行气和中而达止呕、安胎之效,是为其独有特点。本品燥湿、散寒,更有截疟之特长,可用治寒湿偏盛之疟疾。
    【配伍应用】
    1.配知母:本品味辛浮散,性温燥烈,为治疟专药;知母苦寒,长于清热泻火;草果能涤痰湿、振脾阳,以胜阴霾湿浊之蕴祟;知母可疗热结、泄胃火,以治邪郁于里之烦热。二药相辅相合,具有调寒热、和表里之功,善治疟证,症见太阳湿浊熏蒸,烦热汗多者。
    2.配常山:常山苦辛性寒,有毒,功专除痰截疟;草果辛温,具有化湿辟秽、涤痰截疟之功。二药相须配对,可起协同作用,加强截疟之药力。此外,由于常山服用有致呕的副作用,草果则能化燥和胃而止呕,二者合用,又有相制作用,可免除常山涌吐之弊,有利于截疟功效的更好发挥。
    3.配砂仁:二者性味皆辛温,同属芳香化湿之品。然砂仁芳香气浓,功偏行气化湿、醒脾和胃;草果气味芳烈,功偏温中燥湿、辟瘴除疟。二药常相须合用,产生协同作用,以增强药力,具有较强的化湿浊、温脾阳、和胃气的功效。
    4.配厚朴:二者同属芳香化湿类药物,草果辛温性燥,主升,最善除湿运脾;厚朴苦温性散,主降,功偏于温中下气、化湿除满。今以草果配厚朴,协同相助,化湿浊、健脾胃,功倍力加,升降相宜,生脾气、降胃气,相得益彰,合为化湿运脾、行气和胃之良剂,最宜于湿困脾阳,胸膈痞塞,脘腹胀满,呕哕恶心,不思饮食,口淡无味,苔白厚腻,或见肢体懈惰,头重如裹等。
    5.配白豆蔻:二者同属芳香化湿类药物,二者气味相同,善入中焦脾胃,皆有化湿醒脾、行气宽中之功;白豆蔻芳香气清,温燥之性较弱,偏于调畅胃气,以止呕止痛为长;草果香气较浓,温燥之性较强,偏于燥湿散寒,以醒脾宽中为长。二药相使配对,各取所长,具有较强的化湿醒脾、暖胃散寒、行气止痛、调中止呕作用,宜治湿浊中阻、脾困胃呆,症见脘腹冷痛,恶心噫气,口中黏腻,纳食不香,舌苔白腻而厚者。
    【应用注意事项】气虚或血亏、无寒湿实邪者忌用。
    【用法用量】内服:3~6克,入煎剂,或入丸散。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