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博物馆 青铜器

 书楼寻踪馆 2012-09-14


 

山东博物馆 青铜器

山东博物馆鈥斺斘识P1 作宝鼎 西周,高83cm,口径63cm 立耳微撇,鼓腹下垂,圜底,三蹄足。口下及足上部饰兽面纹及扉棱,腹饰勾连雷纹。腹内壁有铭文:“作宝鼎”三字及一人形徽志。此鼎形制巨大,可能是用于宗庙中的祭器。似乎是省博最大的鼎,但好像由于信息较少,并没有受到特别优待,只放在门口站岗。

相比国内有些著名博物馆,省博的青铜器无法与之比肩,我是这样看的。虽然两件(颂鬶和亚丑钺)入选镇馆之宝,也算是瘸子里拔将军吧。总而言之,缺少重器,鼎更没有特别重要的,我取题目《问鼎》,只是想妄自高大一次:楚子问得,我为何问不得?与省博无关,何况“在德不在鼎”,省博不以重器见长,但“小器”足以傲视群雄,那就是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以前发过,不多说。

山东博物馆鈥斺斘识
P2 国子鼎 春秋晚期 淄博尧王庄西出土。高33厘米,口径34厘米,足高11厘米。子母口,腹壁较直,直耳按于器口两侧,腹底近耳处,附有三个蹄形足。鼎盖较平,盖面微上鼓,中间有半环形钮及三个长方形钮。器身有凸弦纹一周,器盖及内底各铸阴文国子二字。

山东博物馆鈥斺斘识
P3 融方鼎 青州苏埠屯遗址出土。高12.5、口长12、口宽13.4厘米。炊煮器。 装饰华美,尤其是口沿下的一组凤鸟纹饰立体传神,表现出东夷部族的图腾崇拜。

山东博物馆鈥斺斘识

P4 举方鼎 商长清小屯出土。器高23、口长16、宽14.2厘米。炊煮器。举方鼎是迄今在山东境内发现最精美的晚商铜鼎。器口沿下饰夔纹,腹饰巨眼凝视的兽面纹,足饰阴线蝉纹。腹内壁铸铭文举祖辛禹口

山东博物馆鈥斺斘识

P5 鲁姬鼎 周代浅腹,鸟形扁足,器身饰有一周饕餮纹。腹底有铭文:“鲁姬赐贝十朋用作宝尊鼎”。

山东博物馆鈥斺斘识

P6 夔足铜方鼎 商青州苏埠屯出土。因四足作夔形,足两侧饰有夔纹而得名。器型较小,腹部和足部有烟痕,可知为主人生前的实用器。内壁铸有“册融”二字,应为“作册融”的省文,“作册”是商周时官职名。

山东博物馆鈥斺斘识

P7 瓦纹罍 春秋沂水出土。通高53.4、口径25.1厘米。大型容器。侈口,束颈,广肩,折腹,其下渐收为小平底,肩两侧有兽首衔环耳,口上有鸟形钮盖。器盖通体饰瓦纹。

山东博物馆鈥斺斘识

P8 楚罍 战国 泰安城南出土。高35.6、口径23.8厘米。酒器。广肩,有盖,盖顶有圆形捉手,肩部双兽耳附连环,盖与腹饰蟠虺纹及凸圆形装饰,造型与装饰为战国楚国风格,被认为是楚国灭鲁之后在泰山举行祭祀活动时埋下的遗物。

山东博物馆鈥斺斘识

P9 举罍 商 长清小屯出土。高40、口径17、腹径35厘米。容酒器。侈口,短颈,圆肩,肩两侧附兽首衔环耳,下腹一侧有一兽首形鼻。肩与上腹以三条扉棱为中心,饰夔纹构成的三组兽面纹,下腹饰蝉纹。铭文及徽号铸于口沿内。

山东博物馆鈥斺斘识

P10 夔纹罍 春秋 莒县天井汪出土。高40、口径21.5厘米。容酒器。大腹,小平底,伞状盖。肩两侧有兽耳衔环。盖饰夔纹,腹饰夔纹及鸟纹。

山东博物馆鈥斺斘识

P11 邳伯罍 战国 峄县(今枣庄峄城区)文化馆收集。高28.5、口径21.4、腹径36厘米。容酒器。束颈广肩、圆腹平底,兽耳衔环。自上而下分别饰窃曲纹、蟠虺纹和垂叶纹。口沿铸铭文一周,凡29字,内有“邳伯夏子自作尊罍”字样。

山东博物馆鈥斺斘识

P12 铜方甗 西周滕州庄里西出土。分体式甗,上部饰有环带纹,下部四足,为蹄形,壮硕。器形大方,庄重,精美。

山东博物馆鈥斺斘识P13 铜甗 西周济阳刘家台子出土。和上一件甗不同,上下两部分连在一起,三足。

山东博物馆鈥斺斘识

P14 陈侯壶 春秋 肥城小王庄出土。通高50.5厘米。容酒器。扁方体,长颈,垂腹,圆角方圈足,盖为子口,盖顶有圆角长方形捉手。颈两侧附象首套环大耳,象鼻上扬。盖、颈、足饰弦纹,腹饰“田”字纹。器盖对铭,各阴文13字:“陈侯作妫橹媵壶,其万年永宝用。”

山东博物馆鈥斺斘识

P15 公子土折壶 春秋 临朐县杨善出土。通高29.5、口径8厘米。容酒器。长颈圆腹,有提链将颈耳与盖环贯连在一起。腹饰弦纹两道,腹一侧有环鼻。颈外阴刻铭文六行三十九字,大意为公孙造立事岁之时,公子土折为女儿中姜作媵壶,希望子孙后代永远宝用。

山东博物馆鈥斺斘识

P16 瓠壶 春秋 莒县天井汪出土。容酒器。斜颈鼓腹,龙形鋬。颈及上腹饰蟠虺纹,下腹饰垂鳞纹。

山东博物馆鈥斺斘识

P17 蟠虺纹壶 春秋 莒县天井汪出土。高37.8、口径8.8厘米。容酒器。平盖,中间一蛇背拱为钮,两边有二兽首吞蛇衔环。肩有二兽环耳,近底处有一环钮。盖及腹部饰蟠虺纹。

山东博物馆鈥斺斘识


P18 错绿松石铜豆 战国 长清岗辛出土。通高27.5、口径18.5厘米。礼器。半球形盘,柄上粗下细,下承扁圆形足。盘上有覆钵形盖,盖上有扁平捉手,却置即为盘足。通体饰红铜丝(展牌上写为金银丝)与绿松石镶嵌而成的几何勾连雷纹。 同时出土了三件。

山东博物馆鈥斺斘识
P19 珙从盉 商代 青州苏埠屯出土。通盖高28.4、口径11.3厘米 酒器。子母口,深腹,圜底,前有管状流,后有兽形鋬,下承三柱足。盖纽作菌形。盖侧与鋬顶有用来栓系的半环纽相对应,器颈与盖各饰一周兽面纹。盖与柄下对铭“作珙从彝”四字。

山东博物馆鈥斺斘识
P20 启卣 西周 龙口归城小刘庄出土。通高22.7厘米 容酒器。椭扁体,横置提梁,提梁两端作兽首形;高沿盖,深腹下垂,下承圈足。器与盖均饰一条波纹带,器纹中有突起的兽面。器盖对铭,各五行三十七字,尾书符号二字。铭文记载了启随周昭王南征一事。

山东博物馆鈥斺斘识P21 铜爵 商代 长清小屯出土。通柱高19.5厘米 饮酒器。卵形腹,前有倾酒的流,后有尖状的尾,旁有鋬可执,鋬内有铭文,近流处有双菌柱,腹下承三个三棱形足。铭文在鋬内。

山东博物馆鈥斺斘识

P22 铜餐具 战国。临淄张家庄出土。由耳杯、小碟、盘、碗、盒等组成,共计62件。整套餐具分三部分装在一个铜盒中,设计精巧,制作精良,部分餐具至今保持着青铜原本的金黄色。

山东博物馆鈥斺斘识

P23 裸人铜方奁 西周 莒县出土。高7.5、长12、宽7.5厘米。 容器。长方形,直壁稍内收,顶部有两扇可对开的小盖,每盖一纽,分别为男、女裸体人,呈面对面跽坐状。腹下部铸有六个人形器足,人形裸体,屈膝,双手在后背负器身。 这件造型奇特的奁盒,可能是类似后来“压箱底”之类的器物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