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年跑赢33年 农机化加速现代农业进程

 汾河图书馆 2012-09-14
 十年跑赢33年 农机化加速现代农业进程

        ——访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

发布日期:2012年9月10日         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      作者:孙红梅 刘小伟



十六大召开以来的十年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辉煌十年,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下,2010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首次超过50%,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实现由人力畜力为主向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农业机械化的跨越式发展,有效缓解了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的突出矛盾,有力保障了农业稳定发展,挖掘了粮食增长潜力,引领了耕作制度改革,推动了农业技术集成、节本增效和规模经营,加速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实现粮食产量“八连增”、农民收入增长“八连快”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十年,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事业发生了哪些巨变,未来又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就这些话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

 

十年两跨越

中国农机化导报: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您认为,十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取得的最大成就是什么?

宗锦耀:那就是两个历史性跨越。一个是2007年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2.5%,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降至40%以下,这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由初级阶段跨入了中级阶段。另一个是2010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2.3%,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已由千百年来人力畜力为主成功转入以机械作业为主的新阶段,实现了十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历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第二个历史性跨越。

中国农机化导报:请您用一组具体数据解读十年来农机化发展的速度。

宗锦耀:2011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54.8%,比2002年增加22.5个百分点,增幅超过之前33年总和,这样的发展速度前所未有。其中,全国小麦机耕、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达到98.8%86.0%91.1%,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水稻生产机械化成为农机作业的新亮点,机械种植和收获水平分别达到26.2%69.3%,分别比2002年提高了20.953.6个百分点,机收水平年均增幅达到6个百分点;玉米机收取得突破性进展,机收水平达到33.6%,比2002年提高了31.9个百分点。

 

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农机化发展道路

中国农机化导报:在十年的跨越式发展过程中,除了机械化水平的迅猛提升,最让您自豪的是什么?

宗锦耀:最自豪的是我们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农机化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以“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主导、社会化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为主要特征。十年来,我们通过科技创新使农业机械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逐步提高,部分“瓶颈”环节技术与集成问题得到解决,如大马力拖拉机研发取得明显进展,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装备基本成熟;通过农机化新技术的大力推广应用,使一些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应用范围逐年扩大。如农机深松整地、机械化秸秆还田、化肥深施、高效节水灌溉、水稻育插秧、玉米收获、高效植保、精量播种等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挖掘了农业增产潜力,为保障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通过创建农机农艺科研单位协作攻关机制,加强农机农艺的融合,为实现农机化发展方式的转变,求得速度与质量的协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农机服务组织作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织载体,通过十年来的扶持,已经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截至2011年底,全国拥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17.1万个,农机专业合作社2.78万个。农机作业环节从产中向产前、产后扩展。农机跨区作业从小麦机收向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机械化收获及水稻机插等作业环节快速拓展。

应该说,我们已经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农机化发展之路,在这条道路的引领下,农民发展农机化的积极性将不断提高,农机企业会根据市场需求研发、生产农机具,农机服务组织在政府的政策扶持、技术指引下,根据市场需求开展作业服务,最终实现让雇佣农机作业的农户在经济上获得更多收益,让提供农机作业服务的农机户有利可图,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构建了政策法规体系

中国农机化导报: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政策法规的保障,这十年农机化事业取得这么辉煌的成就,政策法规在其中起到了哪些作用?目前农机化行业的法规体系是否已经健全?

宗锦耀:农机化事业取得辉煌的成就,其源头归功于国家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2004年国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农业机械化的法律,首次明确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法律地位,全面规范了国家支持农民发展农机化的责任,使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依法促进的新阶段。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中央财政设立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几年来,资金规模由当年的7000万元,达到了2012年的200亿元。20099月国务院又颁布实施《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我国农业机械管理的第一部行政法规,建立健全了农业机械生产、销售、维修、使用操作、事故处理、监督管理等有关管理制度,构建了统一、完整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为农业机械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制保障。20107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机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扶持政策,表明了国务院对农业机械化在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建设现代农业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的充分肯定,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促进法》《条例》《意见》的颁布实施,基本构建起了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以此为基础,近几年来,农业部及省级政府相继出台农机化行政规章87部,省级地方性农机化法规62部,全国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形成了农业机械化工作有法可依、依法促进和依法管理的长效发展机制。

 

地位作用持续增强

中国农机化导报:两大跨越的实现,中国特色农机化发展道路的开创以及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让我们看到了这十年间农机化发展的脉络,那么,农机化在发展现代农业中起到了哪些具体作用?

宗锦耀: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农业机械化已成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农业机械担当了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角色,农机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务农青壮年劳动力短缺对粮食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实现粮食“八连增”、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第二,农业机械化已成为深入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推动力量。带动了规模作业、规模种植、规模经营和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第三,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引领农艺制度深刻变革,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应用的主要载体。推动了先进农业科技入户到田、实现了现代意义的精耕细作。第四,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一大批节种、节肥、节药、节水、节能效果明显的机械化技术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推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五,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业劳动者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涌现了一大批懂技术、会操作、善经营的农机作业能手、维修能手、经营能手,催生了更多的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等建设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

 

未来将向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发展

中国农机化导报:正如您所言,这十年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辉煌十年。作为一段历史,我们在总结经验得失的同时,更关注未来的发展。在未来的十年中,您觉得应如何再造新的辉煌?

宗锦耀:展望未来,我国农机化发展机遇大于挑战,前景光明,任重道远。当前及今后十年,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会越来越迫切,农业发展对农机应用的依赖越来越明显,农机化对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农机化正处在加快发展、结构改善、质量提升的又一个黄金时期,必将向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深入发展。

首先,农机农艺、农机化与信息化将深度融合。其次,农业机械化将向全程化、全面化推进。第三,农机服务组织作为农机化的主要力量,将成为农机化技术推广及其他公益性职能延伸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区域发展将更加协调,地区间农机化发展水平差距将逐渐缩小。展望2020年,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上将进入高级阶段。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70%左右,基本实现机械化,农机化在农业稳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