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原溯源(五)两晋十六国:西晋名城?群雄争逐

 黑老赵 2012-09-14

太原溯源(五)两晋十六国:西晋名城 群雄争逐

(2012-05-05 00:00:00)
两晋十六国:西晋名城 群雄争逐

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黄河流域处于政治上四分五裂、军阀混战的大动荡时期,农民失去土地,人口大量减少,全国交通与商旅往来处于隔绝状态,晋阳也未能免遭浩劫,城市建设与发展遭到挫折,是晋阳城市发展的一个低潮时期。

一、西晋王朝的发祥地和根据地

随着东汉政权的瓦解,纵横错乱的三国之后诞生了一个由司马氏集团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晋,史称西晋。司马氏定国名为晋国,是源于曹魏末年司马昭曾受封晋王,以晋阳为中心的太原郡和并州是西晋的发祥地,也是支撑西晋王朝传国452年的战略根据地。238(魏景初二年),魏明帝病危时,太原中都(今平遥)人、中书令孙资力荐司马懿为大将军,辅佐太子,为司马氏篡魏兴晋打下基础。司马懿死后,258(魏甘露三年),魏高贵乡公曹髦任司马懿之子司马昭为相国,封晋公,食邑8郡:太原、上党、西河、乐平、新兴、雁门、河东、平阳,大部是以晋阳为中心的并州之地。260(魏景元元年),魏元帝曹奂封司马昭为晋王,加封到10郡,包括太原等并州6郡,平阳等司州3郡,雍州之冯翊郡。诏书中说:“封以晋域,翰屏帝室……提封之数方七百里,皆晋国之故壤,唐叔虞受之,世作盟主。实纪纲诸夏,开国光宅,显兹太原。”到264(魏咸熙元年),又增封至20郡。次年,司马昭死,其子袭晋王位,到年底便废魏立晋,是为晋武帝。在建立晋国及此后治国过程中,山西籍的平阳贾氏、闻喜裴氏、河东卫氏和太原王氏等高门豪族一大批人发挥了重要作用。太原王氏中有晋武帝开国功臣徐州刺史王浑,其弟司徒王湛,其长子亭侯王澄,继晋公位的次子王济,曾任豫州刺史的族人王沈,坐镇幽州的王浚(王沈子)

西晋时,并州所属有二国四郡,其中太原国都晋阳县,辖13县。265(晋泰始元年)封司马懿之侄司马环为第一任太原王,他去世后由儿子司马袭爵。277(晋咸宁三年),司马改封为河间王,以渤海王司马辅为太原王。此后,由其子司马泓、其孙司马铄相继袭爵。以太原为国,以晋阳为都,封近亲为王,充分说明司马氏对这一地区的重视。

司马氏集团在赋税和律治上虽然有所改革,但是在政治上却对士族阶层大加庇护、扶持,以期巩固皇室基业。但事与愿违,这种士族政治很快便导致整个社会陷入了腐化堕落、争权夺利、不思进取的泥沼,最终爆发了皇族争夺政权的“八王之乱”,各少数民族也乘机与士族野心家相互勾结起兵叛晋,掀开了五胡十六国的序幕。

二、刘琨坚守晋阳十年

304(晋永安元年),被晋武帝封为匈奴五部大都督的匈奴左部帅刘渊,改称汉王,建都于左国城(今方山县)。并州刺史司马腾虽多次帅兵或派兵讨伐,但均告失败。308(晋永嘉二年),刘渊正式称帝,迁都平阳,国号汉。刘渊虽都于平阳,却把战略重心放在匈奴人集聚的并州地区,而恰恰在刘渊称帝后不久,西晋派刘琨代替司马腾作了并州刺史,在晋阳组织西晋遗民进行了多年的顽强抵抗,展开了著名的晋阳保卫战。

刘琨,字越石,其家族是曹魏时的望族,父刘蕃,位至光禄大夫。刘琨自小混迹于魏晋士族社会,“引致宾客,日以赋诗”,“素奢豪,嗜声色”,过着赋闲清优的纵逸生活,与陆机、陆云、欧阳建等人交好,号称“二十四友”。刘琨与祖逖“情好绸缪,共被同寝”,留下了“闻鸡起舞”的佳话(《晋书·列传第三十二》)306(晋光熙元年),刘琨经兄长刘舆举荐,被委任为并州刺史,并监督邺城军事动向。而当时镇守晋阳的车骑将军东燕王司马腾迫于“并州饥馑,数为胡寇所掠,郡县莫能自保”的局面,在刘琨尚未到任时就已拔脚穿越太行井陉东下,带领官吏到河北境内“乞活”。刘琨一路招兵买马,辗转来到晋阳城。此时的晋阳城“府寺焚毁,邑野萧条”(《资治通鉴·卷八十六》)。刘琨为了抗击匈奴,立即扩建加固晋阳城。唐《元和郡县图志》记:“府城,故老传晋并州刺史刘琨筑。今按城高四丈,周回二十七里。”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称:“太原旧城,并州刺史刘琨筑,高四丈,周二十七里。”这里所说的“旧城”、“府城”均指唐代晋阳三城中的西城。此外,《方舆图》还说:“罗城,晋并州刺史刘琨所筑。”20世纪60年代,谢元璐、张颔两先生对晋阳古城进行勘察时认为:现位于罗城村东南方向的罗城,“南城墙是借用古晋阳城的北城墙,当时古城营一带地方,也许有原来‘古晋阳城’的部分宫院、城阙还被使用着。由城墙的包含物等推测,此城的使用年代应该是由东汉到魏晋,传说其为刘琨的并州城,从时代上看是很可能的”(《晋阳古城勘察记》)。可知刘琨在驻守晋阳期间曾扩建过府城,并增修了罗城。

309(晋永嘉三年),刘渊之子楚王刘聪曾袭击晋阳,未克。311年,汉主刘聪派归降的羯族人石勒为并州刺史,驻守襄国(今河北临漳附近),这样刘琨和石勒在晋阳地区展开各为其主的对抗和争夺。当时,幽并司冀等六州遭遇了大蝗灾,这对疲惫交加的晋阳城无疑是雪上加霜。但是,中原汉族人民虽然深受战乱和天灾之苦,对晋王室还是抱有一线希望,他们不愿忍受来自于外民族的统治,所以多愿加入刘琨的部队。另外,位于代地之外的拓跋族此时也正在觊觎中原的局势,企图借助西晋的力量,打败强大的匈奴刘渊,占得一席之地,便与刘琨结成了军事同盟。刘琨在晋阳保卫战中初见成效,军力有所壮大。

312(晋永嘉六年)初,汉国刘聪命镇北将军靳冲、平北将军卜翊进攻并州,正月十九日包围晋阳。三月,被西晋封为代公的鲜卑族拓跋猗卢发兵救晋阳,汉军溃败。七月,刘琨传檄各州郡,“期以十月会平阳,击汉”(《资治通鉴·卷八十八》)。但因听信宠臣晋阳令徐润干之言,杀死护军令狐盛,迫使令狐盛之子、大将令孤泥逃奔平阳,向汉主刘聪具言晋阳防守虚实。刘聪以令狐泥为向导,派河内王刘粲、中山王刘曜率军进攻晋阳。刘琨闻警,一面遣使向拓跋猗卢求救,一面亲自东出至常山、中山等处,聚合士卒,以求救兵,留部将郝诜、张乔等坚守待援。援兵未至,而汉军兵临城下,郝诜、张乔战死,太原太守高乔、并州别驾郝聿以晋阳投降刘粲。汉刘丰被封为并州刺史接管晋阳。十月,代公拓跋猗卢集结数十万之众,以其子六修等为先锋,进攻晋阳,刘琨收散兵数千参战,与汉军战于汾水之东,大败汉军。汉军退入晋阳,当夜将晋阳城洗劫一空,仓皇撤退。拓跋猗卢一路追击,擒刘丰,伏尸百里,血染成河,给匈奴人以迎头痛击,再次夺回晋阳。但是刘琨却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从此“徙居阳曲(按今阳曲县石城村),召集亡散”(《资治通鉴·卷八十八》),晋阳城由拓跋部将箕澹、段繁等戍守。

就在312(晋永嘉六年),晋怀帝司马炽被汉国俘虏,次年被杀,司马业继位,是为晋孝愍帝,西晋王朝已是风雨飘摇。但刘琨仍多次与拓跋猗卢共谋合击汉国,如313年刘琨进据蒙山蓝谷(在今山西平定),拓跋猗卢派其侄普根屯兵北屈(今山西吉县北),曾对平阳刘聪形成合击之势,后因汉军有备而退兵。316年,代国拓跋普根立,国中大乱,相互诛杀。代国左将军卫雄等率汉人及乌桓人3万家归附于刘琨,刘琨军势大振。十一月,石勒围攻晋并州乐平郡沾城(今昔阳县),乐平太守韩据求救于刘琨。刘琨不听卫雄谏止,全军出动,派箕澹率步骑2万为前锋,自率大军屯兵广牧(今寿阳县北)。石勒设两路伏兵,用诱敌之计,大败刘琨军。留守晋阳的并 州长史李弘献城投降。刘琨坚守并州10年,此时进退失据。鲜卑人段匹遣使来招,刘琨率众奔蓟(今北京)依附于段匹,后在318年被段诬以“图谋不轨之罪”杀害。

三、少数民族割据政权五国轮占的八十年

自刘琨被杀,到396(东晋太元二十一年)北魏拓跋氏占据晋阳,近80年中,晋阳先后被羯、氐、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所创建的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后燕轮流交替占据,成为当时少数民族争夺政权的战略重地。

羯族首领石勒用计打败刘琨夺取晋阳后,于319(东晋大兴二年)十一月正式建赵国(史称后赵),都襄阳(今河北邢台),后徙都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后赵占据晋阳共42年,在晋阳设太原国,辖13县。

358(前燕光寿二年),前燕皇帝慕容命司徒慕容评围攻后赵所据并州。晋阳城外后赵的100多座营垒都投降了前燕,后赵守将张平见大势已去,率领3000余人逃奔平阳(今山西临汾),晋阳归于前燕。前燕(337年~370)为鲜卑族慕容光所建,都城先在龙城(今辽宁朝阳),后迁蓟城(今北京),又迁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前燕占据晋阳一共12年,设置并州,下辖太原国(治晋阳)、上党郡、武乡郡、乐平郡、雁门郡、新兴郡、西河郡7个郡国,分辖56个县。

氐族苻洪所建的前秦(350年~394)传至苻坚,减轻赋税,发展生产,国势开始强盛,成为长江以北惟一大国。370(前秦建元六年)七月,苻坚派辅国将军王猛、镇南将军杨安分别率兵攻取壶关和晋阳。由于晋阳依山傍水,城池高大坚固,再加上兵精粮足,杨安一时难以攻取。九月,苻坚又调王猛自壶关引兵助战。王猛在晋阳城外暗挖地道,派虎牙将军张蚝带领数百名壮士潜入城中,里应外合,攻破晋阳城,俘虏了前燕并州刺史、东海王慕容庄,晋阳城又归属于前秦苻氏。前秦一共占据晋阳16年。

383(东晋太元八年),东晋、前秦发生淝水之战,前秦大败,迅速衰落。385年,前秦主苻坚被叛臣姚苌(羌族首领)派人缢死。其子苻丕得知长安失守,父亲遇害,在晋阳即皇帝位,大封百官。386年,苻丕留骠骑大将军王腾镇守晋阳,亲自率兵4万进屯平阳,准备讨伐叛臣姚苌。乘前秦国势不振而重兴的鲜卑族慕容氏所建的西燕大军,正在东进,两军在襄陵(今襄汾县北)大战,前秦军大败。西燕慕容永乘虚占领晋阳,留其弟慕容友镇守,自己率军进据长子(今长子县),自立为西燕皇帝,改元中兴。西燕国占据晋阳共8年。

394(东晋太元十九年),建都于中山(今河北省定县)的后燕又从西燕手中夺走了晋阳。后燕是前燕慕容皇光第五子慕容垂所建。夺取晋阳后,设置并州,以丹阳王慕容瓒为刺史,辖地有太原(治晋阳)、西河(治离石)、雁门(治广武)三郡。但两年之后,晋阳就被北魏占领。

从后赵到后燕80年间,晋阳一直是北方少数民族用武力争夺的重要城市,长期处于兵荒马乱之中。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再加上自然灾害的威胁,人民自然是深受其祸。但是在战争动乱和灾难面前,却也锻炼和陶冶了晋阳人民尚武不屈的精神和自卫防御的能力。

 

 

二〇一二年五月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