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新绿色发展理念 维护国家食品安全

 寒江读舟 2012-09-15

2012年09月15日06:42   来源:黑龙江日报

  食品安全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既要通过行政手段、法律措施、政策引导等综合性治理,杜绝利益驱使下的不法行为,又要探索绿色发展道路,形成安全食品生产制造的模式和机制。

  充分发挥垦区在农业领域的引领作用

  经过60多载风霜雪雨,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国家抓得住、调得动、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中华大粮仓。如今的垦区土地面积5.62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80万亩,在过去的5年里粮食总产连续跨越300亿斤、400亿斤两大台阶,从2006年的226.4亿斤提高到2011年的407.4亿斤,在31个省市区中排名第13位;商品粮从201.8亿斤提高到383亿斤,占全国省际间可调余粮的近五分之一,能满足1.2亿城镇居民一年口粮供应。

  从国有国营到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成功赶超世界农业先进水平,是改革开放强大威力的有力印证。北大荒人敢破敢立,经过极其艰难的改革创新,建成了“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大农场套小农场,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既解决了农业生产经营中“搭便车”这样的世界性难题,又巩固提高了大规模、大机械、大科技、大协同的组织化优势,在实际操作层面上探索出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百姓利益高度一致的具体实现形式,迸发出巨大生机与活力。1995年垦区的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建成,1996年粮食单产即超过全省农村,1997年超过全国农村。2011年粮食综合亩产990斤,比全国高出43.7%,垦区单位资源综合产出率在世界范围内比较,已与发达国家同处第一方阵。

  从条块分割到场县共建,示范引领作用越来越明显,是国有农业企业强大生命力的最好诠释。以现代农机的代耕、代种、代收,促进农场对周边农村的科技带动、产业拉动、社会事业联动。2011年垦区105个大型国有农场完成“三代”作业面积4052万亩,向农村推广新农业科技603项,良种覆盖农村耕地4138万亩,龙头企业拉动农村基地面积4100万亩,培训农民10余万人次,带动全省粮食增产超百亿斤。

  带头担当维护国家食品安全的神圣使命

  在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力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生力军,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先行军的同时,黑龙江垦区必须自觉肩负起新时代新使命,以维护国家食品安全为己任,充分发挥优势,推进农垦工业化,以特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的崭新姿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实现跨越,率先建设国家安全食品生产基地,成为确保国家食品安全的“领跑者”。

  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为安全食品生产基地提供有效的内控机制。以建设世界最严格的标准认证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为基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加工、储运、市场准入的全过程实施质量安全控制,构建产品有标准、生产有规程、质量有追溯、市场有监测、企业有诚信的运行机制,确保垦区生产的食品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品的质量安全。着力建立全过程控制、运行有效、指导与服务到位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统一制定绿色有机食品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质量技术标准及配套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以垦区内部设立的部级食品质检机构为中心,以龙头企业和基地农场自检机构为基础,加快构建覆盖生产基地与消费市场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及预警体系。进一步完善垦区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位一体”的认证体系建设,推行国际通行的第三方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全面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队伍,加强质量安全技术攻关,大力推进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构建信息化服务平台,满足绿色消费。

  率先建成国家安全食品生产基地

  在推进国家安全食品生产基地建设过程中,黑龙江垦区加快创新绿色发展,走以低消耗、低排放、生态资本不断增加为主要特征,以绿色创新为基本途径,以积累绿色财富和增加人类绿色福利为根本目标,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根本宗旨,经济、社会、生态“三位一体”的新型发展道路。

  构建绿色农业体系,为安全食品生产基地提供优质原料来源。黑龙江垦区将以生产安全放心绿色食品为根本宗旨,以节水、节肥、节药、节能为重点,以充分拓展现代农业和新型农区多元化功能为长远目标,构建可持续的全新的农业发展模式。良种良法良田结合,农机农艺生态配套,突出做好节水这篇大文章,实现农业的低碳化;把物联网技术充分运用到农业生产全过程和农业管理各方面,集成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农业工程技术、农用新材料等新成果,以高水平农业设施为依托,进行程序化、集约化、工厂化生产,实现农业的智能化。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为安全食品生产基地提供清洁生产机制。以贸易为龙头,以加工业为中轴,以种养业为基础,以质量追溯体系为保障,形成三次产业有机融合,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统筹规划,自主创新、产品研发与品牌战略紧密结合,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互促进,国有大中型龙头企业、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根据不同区域的地理地貌、资源秉赋、产业特征、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科学组织种养业区域化生产,为加工企业大批量提供标准化的优质农产品,实现农产品基地区域化;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设计和资源循环利用,建立企业内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和全生命周期的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以科技创新和现代管理推进节能减排,实现食品加工业清洁化。

  构建绿色城镇体系,为安全食品生产基地提供可靠人文环境。按照低碳发展、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城乡融合的理念,对城镇建设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充分利用节能环保材料推进绿色建筑,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建设园林生态城镇群,打造生态秀美、繁荣和谐的最佳宜居区。着力推进规划建设人性化、垃圾污水无害化、建筑交通环保化、生活方式低碳化,坚持城市繁荣与乡村优美结合、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结合、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传承结合,做到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同步,资源利用与产业发展协调,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地域文化与城镇特色融合,实现城镇与生态、人居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把农垦城镇群建设成为安全食品生产基地的主阵地和高素质劳动力的主要来源。(作者系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局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