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故足之于地也践,虽践,恃其所不蹍而后善博也;人之知也少,虽少,恃其所不知而后知天之所谓也。知大一,知大阴,知大目,知大均,知大方,知大信,知大定,至矣!大一通之,大阴解之,大目视之,大均缘之,大方体之,大信稽之,大定持之。 尽有天,循有照,冥有枢,始有彼。则其解之也似不解之者,其知之也似不知之也,不知而后知之。其问之也,不可以有崖,而不可以无崖。颉滑有实,古今不代,而不可以亏,则可不谓有大扬榷乎!阖不亦问是已,奚惑然为!以不惑解惑,复于不惑,是尚大不惑。 【译文】所以脚对于地也能履行实现,虽然能履行实现,还要依靠没有踩踏到地方而后才能广博到达远方;人的智慧很少,虽然少,依靠不知道的而后才能知道所谓天的所以然。知道大的同一,知道大的荫庇,知道大的名目,知道大的均衡,知道大的方向,知道大的诚信,知道大的安定,就行了。大的同一来贯通,大的荫庇来化解,大的名目来观照,大的均衡来遂顺,大的方向来体悟,大的诚信来核实,大的安定来持守。 万物都有天道,遵循就有照耀,冥默就有枢机,初始就有彼端。那么对其理解的又象似不理解,象知道它又象似不知道它,不知道而后才能知道它。要追问它,它是没有边际的,而又不可以没有边际。奸滑互相抗衡而有核实,古今没有代替,然而又不能缺少,那么这不也可以说是大的高举的专利吗?为什么不追问是何识别,为什么要疑惑呢!以不疑惑来理解疑惑,返回到不疑惑,这是个久远的大不疑惑。 【说明】我们不知道远方,然而依靠双脚的迈进,就可以到达远方,从而可以知道远方。人类的智慧一开始很少,然而通过不知道才能够知道。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所以奸滑的言词才互相抗衡,而对待奸滑的言词只有识别,识别出正确的才是专利。所以,对待大的、正确的言词,就不能疑惑,以不疑惑来理解疑惑,就会不疑惑,才是久远的不疑惑。庄子这是对“无为”所作的结论,天地就是这样的运转,要想“有为”地去干涉天地的运转吗?不可能!我们只能是“无为”地随顺天地的运转而“有为”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本篇《徐无鬼》,全篇的主旨是庄子“无为”观点的阐述,庄子通过十五个故事反复论说“无为”,认为,人只有“无为”,才能获得幸福生活。我们通过这些故事,也可以知道,“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凡是做不得已要做的事,不叫“有为”,只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不叫“有为”。去做不应该做的事,就叫做“有为”,去做干涉天地、万物、别人的事,就是“有为”。尤其重要的是,庄子举出三种“无为”的例子,实是后人应该警惕的,然而,后代若干若干人,往往借口“无为”而什么都不做,或批判“无为”而什么都要做。这些人只是简单地理解“无为”与“有为”,从来没有好好往深处思考到底什么是“无为”与“有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