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聿明将军回忆中国远征军史(下)

 xiaoboyunzhe 2012-09-15

杜聿明将军回忆中国远征军史(下)

 

四惨败后的总退却

当四月二十七日罗卓英下达曼德勒会战命令的时候,西路英军已全部退至伊洛瓦底江以西,正准备向印度英普哈尔撤退中、我新三十八师直接担任英印军的撤退掩护。中路我新二十二师的一部在他希以北三十公里处的温丁与敌对峙。

东路我第二百师正向罗列姆攻击前进中,第六军已全部离开公路向萨尔温江以东撤退中。敌人先头已到达细包以南大桥附近,腊戍十分危急。

罗卓英当时的兵力部署,以新二十八师四个营守曼德勒核心,以新三十八师守瓦城以西伊洛瓦底江的北岸(弯曲部),以新二十二师及九十六师分防瓦城以南小河之线。

敌二十八日占领腊戍后,二十九日敌一部附战车由细包回窜曼德勒。这时罗卓英张皇失措,再不叫嚷“曼德勒会战”了。三十日,他急令瓦城各部队向伊洛瓦底江西岸撤退(因东岸道路不良),续向八莫、密支那后撤。从此我中国远征军走上惨绝人寰的惨败境地。

西路我军自四月二十七日前后即由孟尼瓦(曼德勒西,铁路终点)向印度英普哈尔撤退,所有武器车辆全部遗弃。至五月三日前后,在孟尼瓦附近与敌小有接触后即无消息。

东路第六军二十五日以后,即向景东方向撤退。敌先头卡车百辆已到腊戍南一百一十英里之孔海坪,二十六日午后六时即到达细胞东南之南海附近,与新二十二师八十二团接触。二十七日,我放弃细包,二十八日,敌向腊戍新二十九师攻击,当晚腊戍失守。三十日,新二十九师在新威布防,五月一日即失守。五月二日,贵街失守,一○五英里通密支那、八莫的公路开放。三日,敌攻陷畹町,分兵进占八莫。四日,敌向惠通桥急进,当时参谋团控制着战车部队,竟不知使用战车逐次抵抗,阻击敌人,反令与敌战斗,又在芒市附近破坏一连战车以阻塞道路。他们对于武器运用毫无常识,可以想见。五日上午,敌进至惠通桥,与我三十六师先头部队接触。当时惠通桥已破坏,敌由上游渡河,与三十六师后续部队发生激战。六、七、八日这三天,敌我仍在惠通桥东岸激战。八莫之敌于八日进占密支那。九日,惠通桥东岸之敌被击回西岸。十日,敌占腾冲。在溃退中沿途狼狈情况及破坏惠通桥时的惨状,我将在另文叙述。

中路我军于五月一日全部撤完,并将伊江大桥破坏。史、罗原计划退过伊江后利用火车由密曼铁路向八莫撤退,不料史、罗乘第一列火车从斯威堡开出二里即碰车,竟日修通后,开至坎巴拉车站,以后再无车可开。此后第五军直属部队二百师、九十六师及六十六军新三十八师,即徒步轮流掩护撤退;部分以汽车分段利用牛车道转运。八日到卡萨南印岛时,始悉史、罗已于三日前丢下部队只身逃往印度,我派参谋长罗又伦追赶亦未追到。罗并来电令全部向英普哈尔东一五○公里之温藻撤退;同时又奉蒋介石七日令向密支那、片马转进,勿再犹豫停顿。我召集各部队长及参谋长商讨后,决心仍照蒋介石命令向国境撤退,当时各将领均无异议。

九日卡萨发现敌人,这时仅有孙师先到卡萨掩护的一个团,余师虽到而廖师、孙师主力尚须一天半始可从正面撤下。

我判断敌人企图从南北包围歼灭我军,如不能将部队集中掌握,即有被敌各个击破之虞。卡萨地形负山带河,形势险要,如果将敌击退通过,深恐旷日持久,不能达成先占密支那的任务;若以一团掩护主力,安全转进,尚可希望达成任务。正在决策间,又收到敌人三日占八莫、八日占密支那的广播。于是我决心先遣九十三师在右翼掩护,并于孟拱附近占领掩护阵地,使主力经孟拱以西以北进入国境,与敌作游击战。命令下达后,各部队均遵令转进,独新三十八师未照命令,而是照史、罗命令一直向西,经英普哈尔入印度。

至此,我中路军即分为四条道路,以不同的方向撤退:第五军直属部队之一部、新二十二师及长官部所属各单位如交通部处长唐文悌、铁道兵团团附张学逸所率的交通员工,暂编团运输大队及英联络官二人等由曼西北后转打洛到新平阳,因雨季延时二月余又奉令改道入樱至七月底到印度列多。八月初我奉命返国。第九十六师及炮工兵各一部经孟拱孟英、葡萄、高黎贡山返国。第二百师及新兵训练处补充一、二两团自棠吉开始攻罗列姆,以后沿途突破敌人封锁线经南盘江、梅苗、南坎以西返国。

各部队经过之处,多是崇山峻岭、山峦重叠的野人山及高黎贡山,森林蔽天,蚊蚋成群,人烟称少,给养困难。本来预计在大雨季前可以到达缅北片马附近,可是由于沿途可行之道多为敌人封锁,不得不以小部队牵制敌人,使主力得以安全转进。因此曲折迂回,费时旷日。至六月一日前后,军直属部队的一部及新二十二师到达打洛;九十六师到达孟关(孟拱西北)附近;二百师到达中缅边境南坎附近;黄翔部到达国境沪水附近与国内宋希濂部取得联系。

自六月一日以后至七月中,缅甸雨水特大,整天倾盆大雨。原来旱季作为交通道路的河沟小渠,此时皆洪水汹涌,既不能徒涉,也无法架桥摆渡。我工兵扎制的无数木筏皆被洪水冲走,有的连人也冲没。加以原始森林内潮湿特甚,蚂蝗、蚊虫以及千奇百怪的小巴虫到处皆是。蚂蝗叮咬,破伤风病随之而来,疟疾、回归热及其他传染病也大为流行。一个发高热的人一经昏迷不醒,加上蚂蝗吸血,蚂蚁侵蚀,大雨冲洗,数小时内就变为白骨。官兵死亡累累,前后相继,沿途尸骨遍野,惨绝人寰。我自己也曾在打洛患了回归热,昏迷两天,不省人事。全体官兵曾因此暂停行军,等我被救治清醒过来时,已延误了二日路程。我急令各部队继续北进,而沿途护理我的常连长却因受传染反而不治。二百师师长戴安澜因重伤殉国,团长柳树人阵亡,第九十六师副师长胡义宾、团长凌则民为掩护主力安全而牺牲。

至八月初,各部先后集结于印度和滇西。据当时初步统计,由于指挥错乱,致各部队被敌杀伤、落伍、染病死亡的,比在战场上与敌战斗而死伤的还多数倍。计中国远征军动员总数约十万人,至此仅余四万人左右。以第五军一个军来作比较,情况如下:

番号        动员人数  战斗死伤  撤退死伤  现有人数

第五军直属队  15000     1300     3700      10000

二百师         9000     1800     3200      4000

新二十二师     9000     2000     4000      3000

九十六师       9000     2200     3800      3000

合计          42000     7300     14700     20000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在撤退中损失人数比正式作战伤亡的大得很多,尤其在正式作战中未损失团长以上将领,而在撤退中竟损失四员之多。其情况之惨可想而知。至其他两军,除新三十八师在仁安羌之役外,其余损失也都是溃退中的损失。丧师辱国,罪无可耍五远征军失败的原因中英战略矛盾,美方别有阴谋从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这一协定来说,中国远征军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滇缅路这条国际交通线。而只有保卫滇缅路的咽喉——仰光海港的安全,才能保全滇缅路,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可是自从中国缅印马考察团提出中英共同防御意见草案,于一九四一年五、六月间正式送交英方后,在半年多时间内,英方对中英共同防御计划既未着手准备,亦未同意中国远征军事先入缅布防。多次中英会报中,英国方面一直坚持它的错误判断,着重要求中国在车里、佛海布防,而不愿讨论中国远征军入缅布防问题,以致中英共同防御计划未能及早准备。这是中国远征军失败的根本原因。

当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日寇对英宣战后,我第五事、第六军即行动员入缅远征。同月十一日先遣一个团到畹町,车里方面也作了部署。十六日第五军即行出发,二十六日先头部队到达保山附近时,即因“英方表示第五军及第六军主力暂时毋庸入缅而停止”,一直延误到一九四二年二月十六日再行动员入缅。英方为什么这样呢?此中内幕,当时谁也猜不透。后来终于被一个比较善良的英国人(只能这样说)揭穿了:中国远征军再度动员入缅远征时,英国驻缅甸总司令胡敦不充分供给中国远征军的油料。我第五军有一个技术员陈乃能当时当我的代表,在曼德勒领油,会到他认识的一个英国老朋友。这个英国人拉着手对他说:“你不要听英格兰人的鬼话,我给你每月发一百万加仑油,再多点也行。”这个英国人气愤地说:“没有汽油怎么能打仗呢?英格兰人的国策是:远东殖民地宁可丢给敌人,不愿让与友邦,你懂么?”并指着伊洛瓦底江的两岸堆积的汽油说:“这许多油,你们几年也用不完。”原来英国是宁愿把缅甸丢给日寇,而不愿让给中国。

其实中国只是为了战胜日寇,需要借重缅甸仰光海港而已。这是中英间的主要矛盾,未能及时揭露,合理解决。所以英国始而不同意中国远征军预先入缅布防,继而战争爆发,又阻止中国军队入缅;及仰光危急,英国才要求中国一个团、一个师;及我先头部队到同古后,它即对中国远征军实行缓运。

这样,英国政府的阴谋就暴露出来,它是利用中国军队来掩护它的安全撤退,并不希望中英并肩与敌决战,更不是为了保全仰光这个海口。

中国迁就英美,放弃指挥权

蒋介石当时是中国战区总司令,可是联合军统帅部并未赋予蒋介石在缅甸作战的指挥权,中英双方亦未就此点达成协议。可是蒋本人企图以这个头衔来指挥中英双方在缅甸作战的部队。他的做法是:“若要取之,必先予之”。就是说他要取得指挥权,必先让英国指挥一些中国的部队,然后在重要关头他自己亲自来指挥。在第三章里,我已举出一些事例。

但英方并不欢迎蒋介石,所以他不得已才下令中国远征军归英方指挥。蒋介石对此自不甘心,曾于一九四二年二月二十七日令侯腾飞返腊戍提出七项条件通知胡敦,大意是铁道由我方守备,派副司令主持运输,划清中英作战地境。我派联络员到英军司令部,要胡敦将军答复上项照办后,我第五军始入缅。英国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国家,只要与它有利,它是什么也承认的。胡敦除了关于设置联络官一点怕暴露其不可告人之企图,因而未予承认外,其余都接受了。三月一日,蒋介石亲到腊戍指挥部署,企图对胡敦施加压力,取得指挥权。

英方另派魏菲尔来见,他们会谈情况我虽不知,可是指挥权的问题仍未取得协议。因为以后蒋介石召集五、六两军长指示说,魏菲尔判断日寇迟迟不攻仰光,系因渡色当河困难,但他判断是由于调查我军行动;并说,如敌人兵力在一个师以内,我应对其攻击,若有三师,则五军主力集中后方(按此系指他希、曼德勒以东以北地区)。由这些情形看来,蒋介石仍未取得指挥权。

蒋介石另来一手,在他离腊戍前又调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来腊戍,指挥中国远征军,并面命我“要绝对服从史迪威,对于英方有关问题由史迪威去办”。这就是在中国远征军之上,再加上一层重复机构。

史迪威一出头,英方看到胡敦经不起中美双方的压力,就改派亚历山大来继任英缅军总司令(当然英国还另有用意)。

亚历山大一到任,便下令放弃仰光。这时美国将军的气焰很高,史迪威虽然没有指挥联合军的名义,却以中英联合军指挥自居,指手划脚,不可一世,尤其史迪威派出的人员对英方人员十分傲慢。蒋介石以英方不通知中国即放弃仰光,非常愤怒,三月九日令第五军未入缅部队暂缓入缅。十一日正式令第五、第六两军归史迪威指挥,十二日又令成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十二日,英方正式提出意见说:“史迪威与亚历山大间指挥系统不明”。史迪威日益感到亚历山大比胡敦更狡猾难缠,于十八日由腊戍飞渝,向蒋介石报告与亚历山大会商结果,并“请示将第五军主力集中于平满纳”。史迪威希望借中国远征军之力,在同古击灭敌人一部,以张大他的声威,从中取得中英军在缅联合作战的指挥权。史迪威由渝返缅后,因为二百师撤离同古问题和我闹翻,他就返梅苗向亚历山大报到,表示归英方指挥(据刘耀汉对我说,亚历山大在重庆返缅后,蒋介石曾给史迪威一封亲笔信要史归亚历山大指挥)。从此史迪威就以中国战区参谋长的身份,卑躬屈膝于亚历山大之前,把中国远征军完全任令亚历山大宰割,并派出他的喽罗到中国部队中监督执行亚历山大的错误指示。

最后他和罗卓英两人丢下大军,只身逃往印度,造成中国远征军的惨败。就中国方面说,蒋介石过分迁就英美,应负最大的责任。

史迪威逃往印度,还幻想凑合一部分兵力打通滇缅公路,一九四二年七月间曾草拟了一个“反攻缅甸计划”,作为他在缅甸指挥无方遭到惨敌的“遮羞布”。此案在当时国民党政府中一直酝酿到十二月间,因英国自顾不暇,美国也不同意,并未实行。以后一九四四年间,中国驻印军反攻缅甸,也不是照这个计划从仰光登陆而是从缅甸北部密支那方面攻击。这也说明史迪威只凭主观愿望,不顾当时中美英三方具体条件,在失败后还写了一纸废文。

中国远征将领的失职

中国远征军惨败,罗卓英和我都有责任,罗卓英的责任更大。尤其罗卓英对于乔克巴当的行动(根本无敌人,谈不到战役),更是惨败的关键。他把军队的“生地”(占领梅苗、棠吉门户;依据汤彭山脉为根据地与敌作持久战)变到“死地”(向乔克巴当址乱军队主力,又失守棠吉),一意孤行,以致一败涂地,丧师辱国。

罗卓英为什么这样糊涂呢?不,罗卓英不是一个糊涂人。

他明知我远征军作战的目的,其所以背道而驰,是他太“聪明”了。他觉得依靠美军可以拿到美国装备(在远征军反动集团中就在争这一问题),可以掌握美国装备的军队,以谋升官发财。所以他到缅甸后就投到美国主子史迪威的怀抱,俯首贴耳,唯命是听,甘心做美国的走狗。最后他丢开腊戍门户而不顾,坐视腊戍危亡而不救,并且同史迪威一道丢下部队,只身逃往印度。当蒋介石听到罗卓英逃印时曾电我追回,但因他逃得太快,追也来不及了。以后史迪威在印度掌握中国军队的目的达到了,就控告罗卓英十大无能,把他赶回中国。这就是做走狗的下场,我的最大责任是一九四二年四月十九日未与史迪威、罗卓英彻底闹翻,未能独断专行下令让第五军全部向棠吉集中,反而委曲求全,先遣了一个团到乔克巴当去。对于史迪威的命令,我并不在乎(因为可以向蒋介石请示),而对罗卓英应服从到如何程度,却未曾得到蒋的指示,心中无底,未敢断行,以致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以后又未料到敌人先我侵占八莫、密支那,丢车上山的决心太晚,又造成雨季困于野人山的惨境。

至于其他某些将领的无能,如甘丽初逐次使用兵力,对当面之敌始终不明;陈勉吾放开正面,回避战斗;新二十八师、新二十九师均系康泽的别动队改编成师,毫无战力,一触即垮等等,也是惨败的局部原因。

我这篇述略,主要是揭露中英美三方的一些表面化的矛盾,说明惨败原因的关键,材料极不充分,分析也限于个人的认识水平,对与不对,留待史家加以批判。

(选自《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P313—357,中华书局1960年版)

 

附录1:中国远征军反攻之战

缅甸作战失利后,中国远征军一部分退入英属印度。在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的指导下,在兰姆伽训练营受训并进行整编,并于1943年8月改编为中国驻印军,利用美援物资配备全副美式装备,战斗力大为提高。

同时,中国鉴于缅甸的重要性,积极酝酿反攻缅甸,在滇西重新组编并整训第2批远征军,于1943年2月设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与英美军队协同反攻缅甸。

1943年10月,为配合中国战场及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形势,中国驻印军制定了一个反攻缅北的作战计划,代号为“安纳吉姆”,以保障开辟中印公路(中国昆明-印度利多)和敷设输油管。计划从印缅边境小镇利多出发,跨过印缅边境,首先占领新平洋等塔奈河以东地区,建立进攻出发阵地和后勤供应基地;而后翻越野人山,以强大的火力和包抄迂回战术,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夺占缅北要地密支那,最终连通云南境内的滇缅公路。

1944年3月,我驻印军新编第22师新编和第38师占领孟关,消灭日本最精锐的第18师团的主力,缴获其军旗、关防、大量文件及各种武器。继而这两个师又乘胜进军,一鼓作气,攻占缅北重镇孟拱,再次告捷。

此前,由国内于1944年春先后空运至印度接受美式装备和训练的新30师、第14师、第50师先后转运至缅甸密支那,随即对其发动进攻。新38师在孟拱战役结束后,也进军密支那。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战斗,8月初密支那终于被攻克。自从我驻印军先后开出兰姆伽后,连续作战,屡创强敌,战斗力较之以前大为提高,这是日军做梦也想不到的。他们弄不清楚这支两年前曾败在自己手下的中国军队何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成了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威猛之师。

中国军队在密支那休整约两个月后,向日寇发动了最后的攻击,用缴获的日军文件上的一句话来说:“支那军归国心切,锐不可当”。密支那休整后,新1军、新6军分左右两路向八莫发动进攻。一路上过关斩将,所向披靡。随后,新1军先后攻克八莫、南坎,并在畹町附近的芒友与云南西进的远征军会师,中印公路完全打通。中国驻印军旋即南下,于1945年3月8日攻克腊戌,30日与英军会师于乔梅,缅北反攻作战结束。此时日军因在菲律宾失败,收缩战线,全部撤出缅甸。至此,缅甸战事全部结束。

此役历时一年半,歼灭日军4.8万余人,中国驻印军伤亡1.8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4万余人。

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的反攻胜利,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使得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揭开了正面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日军,为盟军收复全缅甸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

 

附录2:中国远征军反攻之战

1943年,经过刻苦训练并接受了先进装备的中国驻印军和中国滇西远征军,于10月发动了缅北、滇西反攻战。远征军似两把尖刀,左右夹击,血战17个月,解放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收复云南西部失地83000平方公里,击毙日军48000余人,缅北、滇西从此不见敌踪。

反攻缅北

为了反攻缅北,我军于1943年11月仍循来印时路线开赴雷多附近的的山麓营地,准备反攻,这里是正在艰巨赶筑的中印公路(通车后,中国政府为纪念史迪威将军的功勋改称“史迪威公路”)之起点,驻印军总部及其直属团也陆续迁移到此。当火车驶近雷多时,铁路两旁帐蓬林立,军用物资堆积如山,机场内飞机不时起落,呈现出一派紧张的备战气氛。先头由中国工兵团修筑便道,继之便是一支庞大的美军机械化筑路部队,加宽加固,修筑桥梁,输油管和电话线同时敷设。

为什么中国军队会从这里反攻?花费这么大的工程修一条通往中国的公路呢?因此地距中国边境最近,从这里反攻,可以与滇西隔怒江与日军对峙的我国内远征军左右夹击敌人,使其腹背受敌。

1944年1月,我军对胡康河谷之敌展开攻击。从新平洋至孟拱长约200公里的胡康河谷(其南端又称孟拱河谷)蜿蜒其间,森林覆盖,地形复杂。尤以河谷北部两旁大小崖坎对峙,大奈河从谷中流过,隘路狭窄,丘陵起伏,部队运动十分困难,其中孟关最为险要,是入缅咽喉。敌第18师团在大奈河畔构筑半永久性子母堡坚固阵地,层层设伏,拼死顽抗,我军不惜牺牲,奋勇战斗,步步为营,寸土必争。此时敌在孟关、瓦拉本集结兵力,准备反攻。但形势已变,敌不仅被我军地面强大火力所制压,制空权已操之于我手,我战略机队飞往敌后进行轰炸,战斗机三五成群协同地面部队攻击敌阵地。我师与当面之敌曾于1942年在缅南作过殊死拼斗,仇人又见面,分外眼红,攻势凶猛异常,战况极为激烈。

我军第一线部队先在后方炮兵火力,集中猛烈轰击,然后发起冲锋。一次不成,即向后撤,再进行第二次炮轰,对敌坚固纵深阵地有时须经反复多次炮轰与多次冲锋才能攻下。

敌人处在劣势,多在夜间才敢增援反扑,密林之中双方阵地犬牙交错,短兵相接,战况至为剧烈。敌第18师团损失惨重,我军在瓦拉本之战还缴获了其师团长的关防大印。

我师经3个月的连续作战,先后攻克于邦、孟关、瓦拉本、丁高沙坎等敌大小坚固阵地十余座,终于扫清胡康河谷敌阵地带,进入孟拱河谷,为我军攻取孟拱、密支那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此关键时刻,日寇集中5个师团的兵力进攻印度东北重镇“英伐尔”,企图截断加尔各答至雷多的铁路运输线。廖耀湘等将领恐孤军深入重蹈缅南战役的覆辙,踌躇不前,蒋介石也来电阻止继续深入推进。唯史迪威将军力排众议,主张乘缅甸日军后方空虚之机,正好扫荡孟拱河谷之敌直下孟拱。他说服廖、孙等人,并将新30师投入战场,分兵进攻密支那。事实证明史迪威将军对敌情判断和果断处置是完全正确的。印度当时系英国最大殖民地,蒙巴顿将军集中全印兵力10多个师,在英伐尔用坦克、装甲车筑成钢铁长城,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全力阻击入侵之敌,孟拱河谷的我军才得以进展顺利。

4月间,当面之敌第18师团在其第56师团、第2师团各一部的支援下,兵力有所加强,利用孟拱河谷险要地段构筑阵地,妄图逐次抵抗以挽救其覆灭之命运。我军在飞机、坦克掩护下,以强大的炮火挟雷霆万钧之势,逐次击破坚布山等地之敌,占据孟拱河谷之大部,全歼守敌,敌遗尸遍野。

攻克加迈,孟拱之敌已暴露在我军炮火之下。我师与新38师分进合击,包围孟拱城镇,在强大的陆空火力配合下,在城郊激战数日,6月上旬突入该城,经过巷战,最后完全占领。此役,除敌第18师团长田中新一及早率领数百人突围外,该师团残余及第2师团,第53、第56师团等各一部,悉数被我军完全歼灭。

4月底从胡康河谷出发的新30师一个团配合美军两个营及重炮一个连组成的突击支队,劈道前进。坚苦月余,出敌不意,在奇袭下占领密支那城外飞机场。

敌第56师团步兵指挥官水上源藏率两个大队及山野炮数门增援,企图死守。战况激烈,我军初战由于轻敌,第50师一个营全军覆没,团长黄春城被撤职。以后逐步缩小包围圈,经月余激战,我军终于攻克这座扼据中印缅交通的陆空战略要地的密支那,除敌丸山大佐率百余人向八莫逃逸外,其余全部被歼,敌水上源藏大佐自杀。

至此,我驻印军利用雨季在盂拱、密支那附近休整扩编成两个军,即新1军(军长孙立人),新6军(军长廖耀湘),经过修整补充后,我驻印军各部战斗力十分充沛,已处于绝对优势之地位。9月中旬起即展开大兵团战斗行动,从密支那、孟拱分兵数路,扫荡缅北平原之各据点。新6军沿伊洛瓦底江右岸直下八莫,新1军从卡萨(鸡打)分兵两路,一部份攻占南坎,与从滇西怒江西岸反攻的国内远征军在芒友胜利会师。

945年12月份,中印公路全线打通。至此,中国远征军反攻缅北打通滇缅路之战胜利结束。歼敌包括其王牌军第18师团在内共计5万余众,生俘敌军数百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滇西反攻

1944年5月,军部命228团进攻平戛,并调副师长陈济光协助团长段国杰。师政治部命先头部队渡怒江,发动群众,组织军民合作站支援部队作战,部队开到怒江两岸。这里是云南的横断山脉,两岸山顶用肉眼就能看见,但一下一上就要走大半天。怒江河面只有几十米宽,水深不能徒涉。河内没有船支,邻近有两个渡口,汉拐渡和上游的龙潭渡。

部队在汉拐渡西面山上,就派工兵连在汉拐渡扎木排。平戛的日军知道了,就在渡口东面山上的南奔构筑工事,以图待我部队渡江跑上山精疲力竭时消灭我们。第二天部队找着两个对道路了解的山民,利用夜间将部队领到龙潭渡,由工兵将几十只橡皮艇、木排放在河内,将部队渡到对岸,在拂晓前将部队带到敌人阵地的后面占领位置,向日军阵地袭击,打得鬼子狼狈不堪,慌忙逃窜,连军旗都丢掉了。段团长率团追击,到平戛最高的“大尖山”将敌人消灭,命工兵连占守,一口气地攻占了平戛街子。段团长未经全部搜索即发电“占领平戛”,军部、师部一齐渡江过来。这时残存的部份敌人又迂回将“大尖山”夺去。段团长慌了,急忙率三个营回转攻“大尖山”。他说若攻不下“大尖山”,我便自杀在“大尖山”。官兵听了士气高昂,一鼓作气,猛冲猛打,将敌消灭大部,剩余残兵逃到拱石洞内,利用夜间开辟一条小道跑掉,平戛收复。9师随即又攻克了象达。

1944年8月,228团由副团长冯心斋任团长,奉命攻击红岩山,这时正是雨季,每天每夜都在下雨,部队补给困难,便在“三村”成立军民合作站,由平安乡杨乡长任站长,发动群众卖粮支援部队。山区群众储存的粮食不多,所收集到的玉米也不能满足部队的需要,部队在山上找野菜充饥,有的士兵脚都被雨水泡肿了,合作站又发动群众剥棕树的棕与士兵包脚。

日军在象达、平戛失败后,在红岩山构筑了坚强的工事:一道簏柴,三道铁丝网,又在地堡前面地上布满了很多竹签。28团攻了8次。牺牲很大,3营营长受伤,8连连长牺牲,副连长受伤,6连连长牺牲。这时,军部准备进攻芒市,为解决粮食问题。经11集团军司令宋希濂电告第2军,等71军攻下龙陵,再攻芒市,并令第2军派部份人在桐果园阻止芒市鬼子增援龙陵。

一直到雨季结束,远征军长官部卫立煌调派飞机前来助攻,共进行了9次攻击。第1架飞机在日军的主阵地丢了一个燃烧弹,阵地上成了一片火海,另外两架飞机投下来的炸弹摧毁了日军工事,3架飞机成剪刀式的俯冲下来向日军扫射,228团勇猛地攻击并占领了红岩山阵地,日军伤亡惨重,只剩下少数狼狈逃窜。

师227团1944年10月奉命开赴桐果园,会同200师的1个团共同阻止芒市鬼子向龙陵的增援。敌人利用夜间疯狂的攻击,激战几个小时,200师不支撤退,1营营长向团长杨庆孚电报,“敌人不惜战死,蜂拥猛扑,200师已经撤退,我右翼阵地受到威胁,是否撤退?”团长杨庆孚说:“我就在这里,坚决不退却。”官兵在团长的感召下应用战斗,当日军进攻到阵地前时,冲锋枪、手榴弹一阵齐射猛投,打得鬼子尸首遍地,最后鬼子只有抱着尸体后退。

1945年2月第2军进攻芒市,这时敌人已经损失惨重,没有多大的抵抗力,一经接触,就向后溃退,丢下遍地的物资。部队占领芒市后,第2军继续前进,经过猛嘎、遮方、畹町,进入缅甸的九谷南坎,一直到芒友与新1军会师都未再发现敌人,滇西反攻取得了全面胜利。

1945年1月,中国滇西远征军、中国驻印军和盟军终于在滇西芒友胜利会师召开会师典礼。

缅北、滇西反攻战,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唯一获得彻底胜利的大规模进攻作战。这次胜利不仅打通了中国与盟国间的陆上交通线,而且揭开了亚洲战场盟军向日军反攻的序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