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特色小吃攻略

 情系故乡 2012-09-16
  上海小吃特点是品种繁多,兼具南北风味,制作精细。而街头小吃更是胜在应节适令,因时更变,供应方便灵活。可惜一度风靡上海各区的各类露天经典小吃由于种种原因逐渐退出了上海的街头巷尾。在这里仅是回味下当年的美味和那份可口的心情。
 
“包脚布”

  所谓“包脚布”,就是鸡蛋饼夹油条,里面再加甜蜜酱抑或辣椒酱,适量的榨菜,香菜,包起来象旧时的铅笔盒一样。曾几何时,在喧闹的清晨,等着公交车上班的或是刚跳完子夜舞,打完通宵麻将的,都会驻足在“包脚布“摊前,要上这可口鲜美的经典小吃。多年后肯德基推出XX肉卷时,我不禁惊呼“洋人也会盗版!!”
 
锅贴
 
  那个传说已不复再来,曾经有二个少年,一口气各吃了一斤就是十两!我,就是其中一个。在四川路长春路的那家小吃店早已倒闭,可是他的香菇锅贴却让我至今口水汹涌。不过就算是普通锅贴也是口感坚嫩交错,入口鲜美实质。每次回上海首选之食非锅贴也!
 
油墩子
 
  将调稀的面糊,用勺舀少许倒入既定的椭圆形铁模勺中,随即放上带有葱花和盐的萝卜丝,再复以面糊,举勺下入油锅永,至呈现黄褐色时取出,凉透可食,脆香有味。多少年来一直流行。路人腹肌眼馋,可随见随买,在路上边走边吃,别有一番风味。曾是上海的街头小吃中最受女生欢迎之一。
小笼
 
  本为上海郊区南翔镇的传统名点,素负盛名。因其形态小巧,皮薄呈半透明状,以特制的小竹笼蒸熟,故称“小笼包”。市内也有两家制作小笼包著名的店家。一家是豫园商城内的南翔馒头店,另一家是西藏路延安路口的古猗园点心店。我还是习惯称豫园为城隍庙的,每每叫到“去城隍庙吃小笼啦!”。
 
生煎
 
  粗粗地掰一掰手指头,上海滩的生煎馒头店少说也有几百家,比STARBUCKS的咖啡店要壮观多了。金灿灿的,皮薄如纸,却薄而不破,互不粘连,肉馅是用剁碎的猪肉,加上酱油、葱姜末、花椒面、香油调制成的。用半发酵面包馅,排放平底锅内,用油煎,喷水若干次即熟。当年和我岁数几同的小伙计往往拦住猴急的我,原来还要最后撒上芝麻。底部金黄、硬香带脆,馒身白色,软而松,肉馅鲜嫩稍带汁,咬嚼时更有芝麻及葱的香味。
 
阳春面

 
  又称光面。面条韧糯滑爽,其中虾米软而鲜美,葱油香郁四溢。记得幼时等候公交车久久不来,母亲常常以到家门口给我买碗阳春面为由,让我破涕为笑。曾几何时,这经济实惠,随处可见,开胃可口的经典上海传统面竟慢慢的被日式面食给取代,令我扼腕不已!可笑的是在日本许多鬼子都吵着要尝尝上海的传统面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