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妙联集趣

 昵称503199 2012-09-16

妙联集趣

罗会同

  对联,是我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葩。有的对联由于构思精巧,妙趣横生,所以流传久远,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在丰富多彩的对联形式中,有一种被称为“谐音对”,是利用音同音近而形义各异的字构成的,读起来颇有意趣。

  相传古代有对夫妇相互恩爱,又各自富有文才。有一晚,明月当空,丈夫随口吟道:“移椅倚桐同玩月。”请其妻对出下句。丈夫此句的“椅”、“移”与“桐”、“同”是两组同音字,而形义各不相同,要对出下句确实不易。但其妻才思敏捷,想起平时各自在灯下苦读的情景,便说:“点灯登阁各攻书。”此句的“灯”、“登”与“阁”、“各”也是两组同音字,形义各异。上下两句珠联璧合,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情趣,又巧用同音之字,堪称妙对。

  旧时两位朋友清晨到郊外游玩,其中一人见山上有株枫树,在晨风的吹动之下枝叶摇动,灵感一动,便吟出上句:“峰上枫,风吹枫动峰不动。”其中的“峰”、“枫”、“风”都是同音字,但意义各有所指,他请友人续对下句。友人瞥见路边有只鹭鸟,因受清晨露水打湿身体而飞开,便说出下句:“路边鹭,露打鹭飞路不飞。”此句的“路”、“鹭”、“露”同样是同音字,而意义不同,与上句妙合无缝。

  还有一副“谐音联”,也是曲尽其妙。传说古时有一位秀才,有天见一小童以竹竿敲打桐树之籽,于是说道:“童子敲桐籽,桐籽落,童子乐。”此句中的“童子”与“桐籽”音同,“落”与“乐”音近,而形义各异,读起来别有情趣,秀才十分得意。谁知这小童也是才华出众,反应奇快。他见附近有一女孩在啃鸭头,便迅速应对:“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此句的“丫头”与“鸭头”、“咸”与“嫌”在普通话中也是音同而义异。童子之言与秀才之语构成了奇联。

  有的对联富有讽刺意趣,读之令人发笑。旧时有位书生,读书很不认真,竟然将《礼记·曲礼》篇中的“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误读为“临财母狗得,临难母狗免”,并说死后转世投胎,宁为母狗,不做公狗。因为母狗有财可得,有难可免。见这位书生如此糊涂,有人就撰写联语讽刺他说:“《曲礼篇》中无母狗。”并征求下句。有位饱学之土,精通“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于是欣然应对:“《谷梁传》外有《公羊》。”下句以“公羊”对上句的“母狗”,既诙谐有趣,又言之成理。上下两句构思奇妙,可谓佳作。

  另外,有副妙联是这样写的:“冬夜灯前,夏侯氏读《春秋传》;东门楼上,南京人读《北西厢》。”这副对联的奇妙之处是巧妙地将一年之中的“春夏秋冬”四季与天地之间的“东南西北”四方嵌入句中,语意贴切,毫无牵强之感。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