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上海的痕迹(一一四、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图文】

 還舊樓主. 2012-09-16

 
  
        上海元代水闸遗址

        已经记不清是哪一年,我进入“甘泉苑”元代水闸遗址发掘地拍下了这张照片,当时因为发现了这个遗址闹得沸沸扬扬,我也很好奇,看着照片疑窦顿生,二个石头柱子算什么东西,大概又在小题大做了,不屑一顾。

2013年01月05日 - 爱爱 - 老上海的痕迹——《爱爱博客》
元代水利?

        要建博物馆了!这是在市区内建的第一个历史遗迹博物馆,消息传遍了上海,社区人们更是摸不着头脑,只是看到路被封了,地被挖开了,奇怪的建筑拔地而起,建建停停,人们都看不懂,只是好奇,但也很兴奋。

2013年01月05日 - 爱爱 - 老上海的痕迹——《爱爱博客》
在建中的博物馆

        我知道,一定要建博物馆内中必有原因,写老上海痕迹的我有特殊的敏感,一定要进去看个究竟,通过街道关系进入了工地,拍了一组照片,但是还是进不了核心地区,遗憾多多。

        查阅了很多资料,才知道这里有一个元代的水闸,而且很完好,这就使我想起很多事情;

        五十多年前这里有过一条河,在延长西路南面,与路平行。光新路处有桥,名为光新桥,这些在几十年前都就没了,尽管这条河与地下的建筑不见得会有什么关系,但是就是在这条河的下面竟然还有老上海留下的最早的建筑——元代水闸遗址。

        博物馆将要完工了,街道要一张在建博物馆的照片,我又进了工地,就有了下面这张照片。

2013年01月05日 - 爱爱 - 老上海的痕迹——《爱爱博客》
将要完工的博物馆

        照片是在光新路立交桥上拍的,为了美化背景,后面的高楼被我用蓝天换了,这样就很气派。

        这个建筑很奇怪,在我看来,设计真是别具匠心,透明的绿玻璃屋顶象征了水流,二个立柱是水闸的柱子,看懂了没!很有创意,这就是水闸。

        2012年12月31日媒体报道博物馆开放了!当天我就背上照相机、摄像机上阵了,博物馆里的工作人员看着我的架势很开心,给我提供了很多方便,开机吧!把这个古水闸的风貌留下,介绍给大家。

2013年01月05日 - 爱爱 - 老上海的痕迹——《爱爱博客》
刚完工的博物馆

         上海又多了一个真正的古迹,好开心!因为看着很多老上海的古迹正在被抹去,这里太幸运了!

2013年01月05日 - 爱爱 - 老上海的痕迹——《爱爱博客》
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

        因为这是开馆第一天,知道的人不多,又不是休息天,所以人不是很多,拍照倒是很好。可是第二天是元旦,参观的人已经排成了长龙。

2013年01月05日 - 爱爱 - 老上海的痕迹——《爱爱博客》
入口处人还不多

        古水闸的遗迹在地下7-12米深,这是怎么被发现的?

        2001年5月 “志丹苑”建设工地在这里建一幢高楼,在钻灌浆地基柱时,发现阻力很大,取出试样一看;非常蹊跷。

2013年01月05日 - 爱爱 - 老上海的痕迹——《爱爱博客》
起出的样本

        右面的那块是二块石板相连,其间用铁锭榫相连,在上面;下面是二块木头用铁钉相连(就是左面的那块),都很厚。这是在地下十二米深处,谁会在这么深的地方做这样的东西,如是古迹;这么深的沉积有多少年代?于是断定必是古代遗迹。

        说来也很神奇,孔正好钻在有铁锭榫和骑马钉的位置,负责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考古人员就能断定下面有古建筑,如果钻在平石板上,那么这个遗址的出土还不知在什么时候!

        建房工程停了,马路也封了,经不断考古勘探、文献查证和全国专家论证,确认为上海元代水闸遗址,而且是在元代官员任仁发带领下建的。专家指出,志丹苑元代水闸与已发掘的北京金中都水关遗址和广州西汉水闸遗址相比,年代早于北京晚于广州,但规模之大、保存之完好,均是这两个水闸不能相比的。他们提议志丹苑元代水闸可申报“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并在原址上进行保护,建立遗址博物馆。

        有人会弄不懂,这里不是河道,建什么水闸?这就要讲到吴淞江。

        吴淞江早期是太湖下泄的主要水道,河流宽阔,唐代的吴淞口宽达二十里,随后逐渐淤塞,至明永乐初疏浚河道前,吴淞江还宽150丈,可见那时的吴淞江有多宽。

        吴淞江流过这里,一直向东过潭子湾进入虹口地区,最后在江湾镇以东南跄浦口和大跄浦口入长江,这样一说就会叫你吃惊——上海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吴淞江流域,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很多人生活在吴淞江的河道上。

        在“三湾一弄”里我们谈到过潭子湾;三国时这里就战乱不断,浙江豪门军队经常通过吴淞江进犯苏州和太湖地区,百姓深受其害。晋朝,虞潭(326年)出任吴兴太守。在这里兴建了一个叫作“沪渎垒”的军事堡垒,有效的打击了来犯的敌人,保了一方平安。因为虞潭造福一方,这个湾就叫潭子湾,这就说明了吴淞江的流向。

         吴淞江怎么会变成了苏州河,相差这么远?我们再说下去。

        吴淞江属于中等的受潮汐影响的河流,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受潮汐的影响排不出去,涨潮时长江的泥沙又倒灌进来,吴淞江下游潮泥淤积,水患频发,河道越来越窄,支流越来越多,像蛛网一般,多次疏浚都不能持久有效。

         至正元年(1341年),地方官员又两次疏浚吴淞江,还建了很多水闸,据记载像这样的水闸有六座。

         但始终只是解决一时的问题,吴淞江逐渐萎缩的状况未能改观。

2013年01月05日 - 爱爱 - 老上海的痕迹——《爱爱博客》
水闸模型

        说到建水闸,这有很大的功用;一旦涨潮把闸门关上,泥沙就进不来。退潮时外面的水位很低,打开闸门,水流大量向外冲出,利用水位差将泥沙冲走,有效地防止了泥沙的淤积。这样高明的思路竟然在元代就被应用,叫人佩服。

        吴淞江出口淤积终于难以治理,黄浦口的情况同样严重难以疏浚。明永乐元年,苏州、松江两府地区发生大规模水患。明政府派户部右侍郎夏元吉疏浚河道、弭平水患。夏元吉到任后,一方面采用元代周文英的观点,引太湖水从浏河、白茆入长江,即“掣淞入浏”。另一方面他将黄浦引入范家浜经吴淞口入长江,从此吴淞口成为了黄浦江而不是吴淞江的入河口,史称“黄浦夺淞”,也就有了现在的黄浦江。此举将吴淞江原先的上游来水通过黄浦江进行分流,但是加速了吴淞江的萎缩,最后只留下窄窄的苏州河。

        其实我们不注意;黄浦江一过陆家嘴向东就很宽,一直到吴淞口这段黄浦江原来就是吴淞江,在长江出口的地方叫吴淞口,而不叫黄埔口,这就是印证。有书提出:人们常说的“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是有问题的,上海真正的母亲河应该是吴淞江,这才是正确的。

        进了博物馆令人不可置信,原想在地下埋了700年的遗迹应该破旧不堪,而眼前的元代水闸竟然这样完好,难道没有修复的痕迹?

2013年01月05日 - 爱爱 - 老上海的痕迹——《爱爱博客》
元代水闸

        为此我请教过全程在此发掘的考古专家,结论——绝对是原样的。

        古人建这个水闸通过选址、定基线、挖底槽、打地钉、横木粱、铺衬石坊、铺石板嵌铁锭榫、立闸门柱、砌筑石闸墙、砌筑石墙外砖墙、砖墙外堆垒荒石、荒石外填三合土多道工艺,一道道工艺细致精巧,叫人惊叹。

2013年01月05日 - 爱爱 - 老上海的痕迹——《爱爱博客》
2013年01月05日 - 爱爱 - 老上海的痕迹——《爱爱博客》
2013年01月05日 - 爱爱 - 老上海的痕迹——《爱爱博客》
建闸程序

         精湛的工艺,细心的制作,我看现在的工程也很难达到,关键是他们的心中有百年大计,为民生负责。

2013年01月05日 - 爱爱 - 老上海的痕迹——《爱爱博客》
闸墙的结构

        说来你会不信,就拿河道的底部来说,一般工程在河道底部铺上石板就完事了。可是上海的地下流沙很多,石板会走位,这个水闸底部的石板都用“铁锭榫”铆住,这样才能保证百年大计。

2013年01月05日 - 爱爱 - 老上海的痕迹——《爱爱博客》
铁锭榫

        这样一丝不苟的精神才是我们民族的本性,现在的那些偷工减料的工程羞不羞。

        在这里有一个大洞,百思不得其解,你想想吧!我们在后面会给你解答。

2013年01月05日 - 爱爱 - 老上海的痕迹——《爱爱博客》
底部的大洞

        石墙经水的冲击也会产生位移,现在出土的石墙依然整整齐齐,这就是每块石块上都有启口,防止位移,这就是古人的精神——一丝不苟。

2013年01月05日 - 爱爱 - 老上海的痕迹——《爱爱博客》
整齐的石墙和启口

       水闸最叫人关心的是门柱;石门柱露出地面高度分别为4.6和6米,由于在地下部分无法知道,总重量还无法计算。这样的石头,从开采,打造到运输都是难题,这是700年前的事,你很难想象!

2013年01月05日 - 爱爱 - 老上海的痕迹——《爱爱博客》
石门柱

        由于上海的流沙地区,地下一旦有移动,整个水闸将毁于一旦,所以在水闸周围打有大量的地钉和木桩,这些地钉固定了水闸的位置。

2013年01月05日 - 爱爱 - 老上海的痕迹——《爱爱博客》
地钉

          密密麻麻的木桩可以固定流沙,这么多的木桩用什么工具把它打下去?

2013年01月05日 - 爱爱 - 老上海的痕迹——《爱爱博客》
固流沙的木桩

         在那些复原的“伪遗迹”里,常常会搬几个打桩工具,滥竽充数,以博眼球,这里的石夯是原地出土的,随意放在木桩之间,这才真实。

2013年01月05日 - 爱爱 - 老上海的痕迹——《爱爱博客》
打木桩的石夯

        700年前的木桩,依然完好如初,这就是因为它浸在水里。现在出土了,曝露在空气里,很快就会干燥开裂,这是一个难题,还没有很好的办法,只能定期浇水,维持木头内部的水分,不是长久之计。

2013年01月05日 - 爱爱 - 老上海的痕迹——《爱爱博客》
为保持水分定期浇水

         有的木头只能将它封起来,真是煞费心机。

2013年01月05日 - 爱爱 - 老上海的痕迹——《爱爱博客》
只能封起来

        在这个原汁原味的元代水闸的遗迹里,每一块石头、每一块砖头、每一根木头还有很多出土文物,都有它说不完的故事,它们在地下埋了700年,今天有幸与大家见面,让我们这一代看到也是有缘。我已经连续进去了四天,拍了一段录像,现在写完这一集,很高兴,这是机遇,把这么好的东西介绍给大家,帮助您了解它的奥妙。因为这是上海人民的骄傲,也是上海市区里唯一的、真正的历史遗迹,而且是原样的,我想您一定也会为之自傲的。

        文中关于水闸底部的一个大洞,不是遗址原有的,就是造房子钻孔时留下的,我叫它幸运洞,因为有了这个洞我们今天才看到了元代水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