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疆危机:重新评价李鸿章

 李灏 2012-09-18



海疆危机:重新评价李鸿章



十九世纪中后期,中国海疆和新疆面临来自列强的侵略危机。李鸿章认为中国未来的主要危险在海上,因而要求重点建设海防;身负收复新疆重任的左宗棠等官僚,认为俄国对中国的危害巨大,主张尤其重视塞方。如果说,起初只是朝中的两种意见,则左宗棠收复新疆的鼓舞和甲午之役北洋海军的灰飞烟灭,彻底将李鸿章的主张判成为了给他把持的海军捞钱的铁案。中国的海防起步不久,就这样被撂在一边,成了可死可活的东西。然而,历史事实总也逃不过历史的检验。


中国人轻视海防,除了内陆文明的保守,还和统治者对军队功能的认识密切关联。西方军队从古到今,主要功能是攻城略地的对外战争,中国的军队是对内杀人放火,镇压人民,维护统治。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就有了强大的军队和至今举世闻名的军事理论。但那是用来内战和屠杀人民的。长平之战,秦国杀害赵国40万军队,总共死亡近60万。秦汉时期,更是刀光剑影。可公元102年,追击匈奴直达中亚腹地的中国汉朝将军班超为了窥视罗马帝国的虚实,派出副将甘英西渡波斯湾,甘英却被海浪吓退了,一出陆地就发昏。而在此前几百年的亚历山大大帝率领大军,早已横扫欧亚。仅就中原统治者而言,唐以后基本上全线退缩,根本不再有向海洋挑战的勇气。陆军却越养越庞大,用于镇压国内人民。鸦片一役遇见海上来的西洋人,溃不成军。


西方文明从奠基到扩展,就是从对海洋的征服开始的,这在希腊神话和冒险家们的表现中反映的一清二楚。来自海洋的挑战促成了他们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陆地—海洋—天空,成为其科技延展的空间线路。而作为内陆国的中国,东有大运河护佑,北有长城隔离,几千年的固守和安土重迁,造成文化萎缩保守,本来先天不足,跟西方相比差距天壤。可当洋务运动创建的海军在骂骂咧咧中起步受挫后,就在倒洗澡水的同时把发展海军的思想也给倒掉了。北洋海军死于腐败,并非海军不重要,这已经是用不着赘言的事实。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中国人,是不习惯把钱投到未来和理想方面的。


汉奸卖国贼这顶帽子在中国近代有压断脖子的重量。学外国还不让人家跟外国接触,这就是中国文化给李鸿章之类设的套。躲在朝里说风凉话啥事不干的,永远是好人。时过境迁,面对当今中国在海上的被动,近代史上最大的汉奸卖国贼当时的主张和坚持难免让人唏嘘。可又能怎么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