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键业绩指标(KPI)

 zoyaling 2012-09-18
关键业绩指标(KPI)
一、        目的:
1.        为更准确的把握关键业绩指标,在本企业使用时的特殊意义。
2.        为了清晰的表明本企业选取指标的目的,指向战略的程度。
3.        为了使KPI在使用时,能有统一的解释和说明。
4.        为了便于不同业务单元考核时。选取指标的直接和便利。

财务类指标:
1.        计划费用支出率:实际费用/目标计划费用。
a.        月度测度
b.        此项指针使用于各系统、各部门
2.        人均成本贡献率:
a.        采购支出/部门费用/人
b.        营销费用/部门费用/人
c.        IT支出费用(维修维护费、软件开发费用、硬设备费)/部门费用/人
d.        季度或半年
3.        存货周转率(次):
a.        销售成本/平均存货成本
b.        季度或半年测度
4.        采购成本的下降率:
a.        (采购成本基准值-当期采购成本)/采购成本基准值
b.        月度或季度测度
c.        采购成本基准值,为一定时间内的采购成本平均值
5.        单位建筑面积物业支出费:
a.        (物业人员薪酬总额+维修费用+办公费用+电费+水费+经营费用+采暖费)/建筑面积
b.        月度或季度测度
6.        费用利润率:
a.        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
b.        季度测度
c.        此项指针可转化为系统和部门的效率指针,成本费用包括;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7.        关键商品的周转次数:
a.        关键商品,指考核期内,采购金额占总资金(20%)的商品(销量占20%)
b.        月度或季度测度
8.        利润总额:
a.        年度测度

9.        流动资产周转率:
a.        销售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b.        季度测度
10.        平均帐期:
a.        每笔累计付款时间/笔数合计
b.        季度或半年测度
11.        平均税赋降低率:
a.        (同期税赋-当期税赋)/同期税赋 (可比同口径)
b.        年度测度
12.        人均可控费用:
a.        (办公费+电话费+交通费)/人
b.        月度或季度测度
13.        销售增长率:
a.        (当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
b.        月度或季度测度一次
14.        销售费用率:
a.        销售费用/销售收入
b.        每月测度一次
15.        营销费用贡献率:
a.        营销费用/销售收入
b.        月度或季度测度
c.        营销费用包括:媒体广告、印刷品、宣传品、奖品、销售折让、活动等项费用
16.        销售收入:
a.        总收入-顾客退款-减价-折扣-其它赔偿款
b.        月度或季度测量指标测度
c.        销售收入,指总收入减去顾客退款、减价、折扣及其它赔偿款。
17.        销售收入计划完成率:
a.        累计销售收入/当期销售收入计划
b.        月度或季度测度
18.        系统人均毛利增长率:
a.        (当期系统销售毛利/系统人员总额-基准)/基准
b.        每季度测度
c.        此指标适用于销售
19.        应收帐款周转率:
a.        销售收入净额/平均应收帐款余额
b.        季度测度
20.        资金周转次数:
a.        销售收入/资金占用额
b.        季度或半年测度














客户类指标:
1.        单位供货商采购金额增长率:
a.        (当期采购总金额/当期供货商数量-上期采购总金额/上期供货商数量)/﹙上期采购总金额/上期供货商数量﹚
b.        月度或季度测度
2.        供货商满意度:
a.        问卷调查
b.        月度或季度测度
3.        供货商信息更新率:
a.        更新信息量/总信息数量
b.        月度或季度测度
c.        供货商评价、供货商覆盖面
4.        会员卡卡均消费增长率:
a.        (当期卡均消费-上期卡均消费)/上期卡均消费
b.        月度或季度测度
5.        商户满意度:
a.        问卷调查
b.        月度或季度测度
6.        客户增长率:
a.        (当期客户总量-前期客户量)/前期客户量
b.        季度测度
c.        设立此项指标,是为了零售部门,注重市场客户的渠道建设,持续的促进客户资源的增长,以保证市场规模、销售规模的增长
7.        签单的增长率:
a.        (当期签单数量-历史同期签单数量)/历史同期签单数量
b.        月度与季度测度
c.        设立此项指标,是为了让企业注重市场的客户资源,持续的促进客户资源的增长,才能促进业务增长,扩大业务规模
8.        市场美誉度、知名度:
a.        问卷调查
b.        月度或季度测度
9.        投诉后流程(制度)改进率:
a.        流程制度建设的完善性和执行性
b.        年度测度
c.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通过制度和流程建设,减少或避免同类事件的发生,从根本上,对系统进行持续的改善
10.        员工满意度:
a.        问卷调查
b.        月度或季度测度
11.        一级商户比例:
a.        一级商户比例/总商户数量
b.        季度或半年测度
12.        主题活动的达标率:
a.        (实际的宣传活动次数-计划的活动的次数)/计划的活动次数
b.        年度测度
c.        适用于全员的企业文化宣传主题活动
13.        月刊的关注性:
a.        问卷调查
b.        月度测度、季度或年度合计
c.        设立此目标,是了解月刊,对企业政策宣传的及时性及深度,对员工工作和活动反映的及时性和宣传面,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对报纸的关注程度,员工对月刊的喜爱程度等。


内部运营类指标:
1.        不良资产率:
a.        期末不良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
b.        半年或年度测度
c.        设立此项指标,是为了控制三年以上的应收帐款、积压产品、物资和不良投资
2.        次均活动费用:
a.        活动总费用/活动次数
b.        半年或年度测度
c.        活动总费用,包括活动现场的奖品费用、折让、宣传费用
d.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控制营销策划活动的费用支出,使投入和产出合理化
3.        差错率:
a.        差错金额/当期总金额;差错笔数/总笔数
b.        月度测度
c.        可用于工资发放、合同签订、报销、会计活动等
d.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提醒员工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减少企业运行过程中的人为损失
4.        差错金额:
a.        审计时发现问题所涉及的金额;或指下一工作程序发现的上一工作程序中的问题,并给予改正的金额
b.        月度测度
5.        持续无故障时间:
a.        网络连续没有的发生故障的时间
b.        年度测度
c.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避免网络发生故障,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运行的要求
6.        单位面积能源消耗:
a.        能源净支出额/建筑面积
b.        季度测度
c.        能源指水、电、煤气、煤、采暖费等
d.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控制企业的能源支出,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7.        负面报导的数量:
a.        刊登的数量
b.        季度测度
c.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降低企业负面报导的次数,挽回无形资产的损失
d.        反映了企业的公共关系水平,组织的服务质量和组织效率,组织成员之间的协作意识和效果,最终体现出企业的整体形象
8.        计划目标完成率:
a.        实际完成目标/计划目标
b.        月度或季度测度
c.        主要指难以量化的考核,公司的主要工作
d.        设立此项指标,是为了促进部门对年度目标理解,提高组织、以及组织成员对目标的关注程度,以及围绕目标而改进效率,增加年度目标实施过程中的可控性,保证年度目标的实现
9.        建议的执行比例:
a.        建议的执行数/总建议数(以分析报告数为准)
b.        季度测度
c.        建议的执行数,以公布的制度或相应部门的规章为准,总建议数,指报告中提出的建议数量。
d.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降低组织再一次犯错误的可能性,增强规范化
10.        需求反映速度:
a.        ﹙完成的时间-制度规定的时间﹚/制度规定时间
b.        一事一记录,月度或季度合计测度
c.        及时性可以指:审批、活动、维修、请购、调配、工资发放等各项工作中,满足客户需求的时间
11.        可行性报告的分析质量:
a.        上级主管
b.        一事一议,累计评价
c.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加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失误
d.        反映了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企业运作的基本规则,最终体现为企业战略决策能力
12.        捆绑广告比例:
a.        捆绑广告的收入/总广告支出
b.        季度测度
c.        捆邦广告,指企划部为各市场所属商户,进行的广告宣传
d.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加强市场联动的效果,服务于商户,同时降低企业的直接广告投入
13.        KPI指标的更新率:
a.        (当期KPI手册指标数-上期KPI手册指标数)/ 上期KPI手册指标数
b.        季度测度
c.        设立此指标,是为了评价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水平
14.        品类商品销售份额:
a.        品类商品的销售收入/总销售收入
b.        每月测度
c.        企业管理者,可以有意识的通过调节品类商品的销售份额,来改善收入结构
d.        设立此项指标,是为了牵引企业从市场源头开始,优化商品结构,提升商品的获利能力,向顾客提供适宜的商品
15.        集中采购金额占总金额的比率:
a.        集中采购金额/总采购金额
b.        季度或半年测度
c.        不含招投标采购金额,集中采购为同类商品一定时间内不重复采购
d.        反映了企业计划管理的程度,采购管理的效率,最终体现企业的组织效率
16.        品类商品展示面积分配:
a.        品类销售额/总销售额×总展柜面积
b.        月度或季度测
c.        设立此项指标,是为了以销售额(利润)为依据,分配营业面积(销售空间),加强对采购的指导
d.        反映了企业满足商品与消费者需求相一致的能力,最终体现了企业经营的精细化程度
17.        人均服务面积:
a.        市场的建筑面积/(市场管理员+物业工人+保安人员)
b.        月度或季度测度
c.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提高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协同、分工效果,控制人力成本的增加
d.        反映了市场规模和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企业专业化管理的水平,揭示了企业运行的效率和效果
18.        人均服务规模:
a.        销售收入/系统人数
b.        月度或季度测度
c.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测度专业族对销售收入的贡献,通过适度的控制人力成本的投入,来实现最大的企业效益
d.        反映了专业管理族,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支持能力,深层次上是控制专业族人力成本的增长幅度,低于企业营收规模增长幅度
19.        人均服务商户数量:
a.        商户数量/市场管理员
b.        月度或季度测度
c.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衡量管理员的工作量,管理幅度
d.        反映了企业的组织效率,以及商户质量提高的幅度,最终表现出经营业态的升级
20.        人力资源结构优化:
a.        (目标值-内部结构改善的平均值)/目标值
b.        半年或年度测度
c.        设立此项指标,是为了加快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优良化的进程
d.        反应企业人力资本的优良程度,人力资源的结构化改变,将成为组织能否适应新的市场环境的基础条件
21.        软性文章发表数量:
a.        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体中,发表正面文章的次数
b.        年度测度
c.        年度文章数不少于60篇,不包括重复刊登数量
d.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引导企划部门,利用最少的投入产出最大的效益,提高宣传的可信度
22.        设备故障率:
a.        设备发生故障时间/设备应运行时间
b.        月度测度
c.        设立此项指标,是为了加强现有设备的最大价值利用
d.        反应企业对资源利用效率的关注,它需要设备的完好和人力资源的同期投入,才能确保较高的设备利用率和资源价值的快速转化
23.        设备维修费用降低率:
a.        ﹙基准费用-当期设备维修费用﹚/基准
b.        季度
c.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控制设备维修费用的支出合理化,及时保养、检查
d.        反映了企业运行费用控制能力
24.        投诉处理周期:
a.        投诉时完成的时间/总投诉的次数
b.        年度测度
c.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缩短投诉处理的时间,提高投诉处理的满意度,挽回企业损失
d.        反映了企业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改进工作流程和制度的执行力,最终体现为组织效率的提高。
25.        网络技术的达成性:
a.        完成数/需求数
b.        年度测度
c.        需求数,指各级中心办公会审议通过的IT计划数
d.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及时满足业务部门,对网络技术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和IT的保证率
e.        反映了企业网络技术应用的程度,企业网络投入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匹配度
26.        信息库的更新率:
a.        更新信息量/总信息数量
b.        年度测度
c.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保持信息库所提供的信息及时,提高信息的利用率
d.        反映了企业对信息的使用程度、依赖程度,最终反映出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27.        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a.        按制度规定,定期备份数据
b.        一次一记录,月度或季度合计测度
c.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预防数据信息的缺失,对企业所造成的损失,增强组织成员的责任心
d.        反映了组织成员的保密意识,责任意识,体现出企业对信息的重视和依赖程度
28.        一级档口(商铺)比率:
a.        一级档口面积/总出租面积
b.        年度测度
c.        一级文件口,指当期单位租金最高的文件口
d.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增加租金收入,明确管理、改造和服务的重点,改善企业的资源配置
e.        反映了市场租金提高的能力,商户综合实力的增强,揭示了企业业态升级的能力
29.        业务分析报告提供的准时性和质量:
a.        直线经理问卷评议
b.        半年或年度测度
c.        准时性(制度规定的提供时间)占30%的权重
d.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分析能力,增强预见性,用数据来指导经营、管理决策
e.        反映了企业科学化管理和决策的水平,揭示了企业运营的质量
30.        业务拓展比率:
a.        新增业务数量/原有业务数量
b.        年度测度
c.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促进组织进行业务相关性的扩展,增加创利的渠道
d.        反映了企业对新业务领域的认识与创新能力
31.        营销方案的质量:
a.        问卷评定
b.        一事一记录,月度或季度合计测度
c.        由专家组进行投票测度
d.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提高组织成员的企划能力,使营销方案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32.        组织员工调配及时度:
a.        (实际到岗时间-制度规定应到岗的时间)/制度规定应到岗的时间
b.        季度或半年
c.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提高人员配置的速度,增强工作的计划性,降低人力成本
d.        反映了组织对人力资源战略实施的统筹性,组织业绩评价系统的有效性,提高岗位适配度最终提高组织效率
33.        指导的前瞻性:
a.        经理办公会和业务部门评定
b.        年度测度
c.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强化行政中心各部门对战略的理解,策略的制定及政策指导性
d.        反映了组织人力资源结构的有效性,企业专业化管理的深度和广度,深层次上体现了企业战略的执行能力
34.        招投标采购金额比率:
a.        招投标金额/总采购金额
b.        季度或半年测度
c.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促进采购工作的公开性和规范化,合理降低采购成本
d.        反映了企业采购管理的水平,最终体现企业的组织效率
35.        资产使用率:
a.        使用的固定资产总额/固定资产总额
b.        半年测度
c.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降低闲置资产的数量
d.        反映了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控制固定资产支出,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36.        制度建设:
a.        公布执行的制度数量/应出台的制度数量
b.        半年测度
c.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加强流程和制度的规范化建设进度,避免在经营中出现类似的问题
d.        反映了企业经营和管理的规范化程度,最终体现为企业运行依赖于制度,而不是人
37.        政令传达的及时性:
a.        (实际传达时间-制度规定的时间)/制度规定时间
b.        一次一记录,季度合计测度
c.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提高行政系统传达政令的及时性与有效性,保证公司政令的畅通
d.        反映了公司政令运行的效果,体现了组织运行的效率
38.        资本支出贡献率:
a.        利润/(维修费+固定资产支出费用+低值易耗品支出费用)
b.        季度或半年测度
c.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控制资本性支出,使企业的固定资产支出更趋合理
d.        反映了企业设备维修保养的及时性,资本支出的合理性,提高企业资产管理的水平













学习与成长类指标:
1.        关键人才流失率:
a.        关键人才离职数/系统关键人才数
b.        季度测度
c.        关键人才指业务主办级(含主办)以上人员、或企业设定的关键人才库人员
d.        设立此目标的目的,是反映企业对关键人才的重视程度,强化各级管理者对关键人才的培养和注重,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吸引人才,防止人才流失
e.        反映了根据企业战略发展,所需要关键岗位和关键人才,通过各级管理者的人才意识,提高企业人才配置能力
2.        计算机等级达标率:
a.        计算机水平达级人数/应达级人数
b.        季度测度
c.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提高不同职位族的员工的计算机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软件的使用效果
d.        反映了企业的IT水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程度
3.        培训体系健全性:
a.        课程体系完善性,教材完备、实用,人均培训课时数,每门课有3个以上兼职讲师
b.        年度测度
c.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强化各级组织培训体系的完善性,知识和经验的共享性,迅速提高员工的适岗能力
d.        反映了企业内部经验的共享性和流转性,是企业及其成员长期成长和进步的能力,是提高组织专业化程度、组织效率,得以改善的基础性指标
4.        人才合格率:
a.        系统内满足职位说明书任职资格人数/系统总人数
b.        季度或半年测度
c.        设立此项指标,是为了促进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的改善,加强专业化管理能力,并为组织员工的进步明确方向
d.        反映企业战略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源配置,是企业人力资源状况和人才的优良程度提高的表现,是组织成长和组织效率提升的先行指标
5.        人员流动率:
a.        系统变动人数/系统人数
b.        半年测度
c.        设立此目标是为了提高人员适岗程度,进而提高部门的整体素质
d.        反映了人力资源战略实施的有效性,人员素质提高的速度和程度,揭示了组织士气和组织运行的效率
6.        系统人均培训时数:
a.        培训总时数(小时)/系统总人数
b.        月度测度
c.        设立此项指标,是为了强化各级组织的人力资源投入,从根本上,对组织要素,进行持续的改善
d.        反应企业关注组织以及组织成员的长期成长和进步,它是组织各方面,得以改善的基础指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