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窑青花瓷艺术收藏(一)

 富一生 2012-09-18

民窑青花瓷艺术收藏(一)

名称:明 青花鱼藻纹大罐



 

 尺寸:高38cm;口径21.3cm介绍:
唇口,丰肩,鼓腹,束足,平底。
造型规整,釉色润泽,青花发色艳丽。颈部是一圈莲纹,罐身通体绘有鱼纹,水藻纹,荷叶纹,下腹部饰有海水纹,寓意年年有余,平安吉祥,是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精品,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古语云“美食不如美器”,说明一种美丽的用具可以使人在精神上得到很大的满足。青花瓷器也是一种“美器”,其立体造型上所体现的美不仅为青花瓷器所有,也是其它品类的瓷器所共有的特质,然而惟有一样,与其它瓷类不同,就是构成青花瓷器第一要素的瓷画艺术。 世人赞美青花瓷器“雅既入古,致又尽今”、“画笔老横”、“意气发扬,笔势飞动…….点染描画,各臻其妙”、“于生野中弥见俊逸”、“古泽扑人眉宇”、“用笔粗疏,而古气横溢,且有其趣”、“增华饰美……尤见古朴疏宕之气焉”等等。这足见瓷画艺术是青花瓷器的点睛之笔。从中可以看出各个时代的艺术追求、风情民俗以及当时人们的审美喜好。

(一)内容广泛的瓷画题材

   青花瓷器的绘画图案,又称“规矩花”,不仅花式品种极多,它的题材的选择和格调之美,也达到了非常高的境地。

    因民窑青花瓷器根植于群众的沃土之中,其瓷画艺术也汲取了大量来自于民间的营养,绘画题材十分广泛,涉及植物、动物、人物、自然景物、吉祥图案文字等内容,可谓洋洋大观、无所不包。这些题材与民俗风情密切相关,反映了人民大众的美好愿望和审美情趣。

1.生机勃勃的植物题材

  这是民窑青花中装饰意味较强的一类题材,种类很多,如莲花、牡丹、菊花、梅花、兰草、百合、葡萄、石榴、菱藻、萱花、芙蓉、月季、灵芝、慈菇、莱菔菜,以及画在一起的四季花、杂花、松竹梅、棕树、梧桐、芭蕉、杨柳以至各种美好的瓜果如蟠桃、荔枝、海棠、瓜茄、莲实、葫芦等。

    如明代万历的兰草纹小碟,碟中兰草寥寥几笔,舒落大方,似有幽香淡淡飘来。又如清康熙的冰梅纹小罐,蓝地白花,清新素雅,地纹运用冰裂纹装饰,打破了地纹单一的色调,丰富了画面的意趣,是民窑青花的一个特殊品种。再如明景泰天顺时期的松竹梅纹碗,碗内心、外壁均饰以松竹梅的组合图案,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松、竹、梅高洁的品质。

    花卉的描绘形式也多种多样,如缠枝、折枝、大写意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属缠枝花形式的画法,不但使用得非常广泛,花式也十分繁多,这种流转婉曲的缠枝花形式,配合着以圆线型构成为主的瓷器造型,能够产生一种和谐的美感。

    缠枝,明代前后又有转枝、连枝、卷枝、翻枝等多种称呼,四方连续的叫串枝。明代青花瓷器上最早使用的串枝花,名叫西番莲,乃从波斯传入,原产于欧洲,茎为蔓状,叶为五出掌形,花似莲花,此或为其中文名称的由来。波斯是世界上具有高度艺术才能的民族之一,他们所创造的特殊艺术形式,利用种种动植物图形设计出来的图案,特别是那幽雅婉约的蔓藤花纹与菱形花纹,获得世界艺评家甚高的评价与赞美,也许因为这层原因,此种西番莲图案传入明朝后,便深受注意并广泛流行,风气所及,另外出现的尚有缠枝莲、缠枝宝相花、缠枝牡丹,以及牵牛、芙蓉、百合、蓼花、秋葵、山茶、石竹、月季、菊花、梅花、葡萄、海石榴、竹叶、灵芝、葫芦、瓜蔓等,皆有缠枝的表现形式,因此可以说缠枝花卉已经成为当时一种普遍的图案格式。中国文化与艺术具有兼容并蓄的伟大特性,容易接受外来事物影响并很快消化吸收,然后加以发扬光大,缠枝花卉图案格式的广泛运用便是一个最好的例证。但严格地说,这种图案形式在中国已有了相当长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由很早的云气纹、流云纹、卷云纹和卷草等图案格式演化而来 的。远在西周时期,铜器图案上便出现了舒卷自如的卷云纹和旋转流动的涡云纹;战国时期错金银的铜器上,尤其常用一种卷曲的涡云纹。这些蜿蜒的花纹由于伸展性大,自然而然地引领画家的思想朝向来自于自然界的植物花叶,于是发展出了卷叶纹的图案。到了汉代,彩绘陶器例如钟、钫上面的云气纹和略呈“己”字形的卷云纹、飘扬的流云纹,已经用得很多,在同时期的青铜器、漆器、丝织物和画像石上,都可见到,并且逐渐和卷草的形状接近。到了南北朝,随着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特别是佛教艺术传人中国,从波斯经印度传来一种形状卷曲,名叫忍冬蔓草的图案花纹,从此才真正出现了卷草图案。中国的缠枝图案,是在汉晋以来固有的基础上吸收了卷草图案的组织方法,使之成为一种比较复杂的二方连续图案,并且填加花叶,从隋唐到宋的七百年间,形象日趋饱满丰富,后来又在外来因素的作用力下,逐渐演变成了缠枝花,形式与内容越来越多样化,直至后来变得完全民族化了,缠枝图案由建筑装饰转用到丝织品和瓷器工艺上,到了明代青花瓷器上的缠枝花卉,已发展到极盛阶段,应用范围极广,装饰的部位有的作为主体纹饰装饰整个器表,有的作为边饰装饰器物颈项等处,还有作为散点填嵌的单位;图案的形式以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为主;花卉的内容,扩展到前述诸多品类。缠枝花直到清代还很流行,一直使用至今。

    民窑青花瓷器上的缠枝花卉,由于民窑艺人不受机械呆板的工整画法的拘束,也不重视细部描绘,着意于整体的安排,因此图样都是挥洒自如地画出的,运笔自然,绝非板滞的描绘,撇除了匠气,画面带有丰富的感情和生命力,具有自由豪放的特色,这也体现了民窑青花瓷画的普遍画风。

2.意趣横生的动物题材    各种动物形象也是民窑青花瓷器上常见的纹饰题材,如狮子、奔马、麒麟、乳虎、象、牛、羊、鹿、猴子、龙凤、仙鹤、鹭鸶、孔雀、鸡鸭鹅、大雁、鸟雀、鸳鸯、龟、游鱼、螃蟹、海螺、蜂蝶等。

   这类题材虽在官窑作品中也较常见,但却不如民窑青花来得潇洒自如,无论是鸟虫、虾蟹,还是飞龙、走兽都注入了民窑画工们质朴的情感,显得更加生动传神。

    如明万历年间小鸟花卉罐,一只小鸟立于团花丛中,花枝摇曳,小鸟仰头高呜,野趣盎然。又如明末清初的民窑青花碗心的螃蟹图,动态各异,稚趣可爱,这样富有生活韵味的作品,在官窑中是绝少见到的。

    鱼的形象在历代民窑青花瓷中反复出现,元代多用桂鱼,象征¨富贵有余¨,明代成化至嘉靖鱼纹内容有鱼藻图、独占鳌头等,康熙时常见鲤鱼跳龙门。鱼的形象的刻画上也各具特色,如明代弘治时期的青花水藻堆鱼纹小碟,独具匠心,突破青花瓷的传统技法,盘中心小鱼以坯料堆填,饰以红彩,呈浮雕状,从而使其更加鲜明突出。再如清康熙的青花釉里红鲤鱼纹盘,鲤鱼用青花勾边,鱼鳞用釉里红绘成网格状,这也是康熙时期较常见的鱼的形象。其它民窑青花作品上的鱼纹图案也均各具特色,在某种程度上,对鱼纹刻画之普遍反映了人们对富足有余生活的追求。

    龙纹是中国幻想图形中最具代表性的动物,为自然界绝然找不到的东西,人类赋予其自然的性格,其形象仿佛是自然界中所有最强最美丽的东西之结合,“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颈似蛇,腹似蛰,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身上附有火云;其本事更是惊人,《说文》中说是“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为三百六十种鳞虫之长”,“能兴云雨以利万物”。所以,自古以来一直便作了专制帝王至高权力的象征,甚至历代多所禁止民间使用。至于龙纹之使用于瓷器,根据《饮流斋说瓷》中的说法,“瓷花之有龙,盖自宋定(窑)始;明代绘龙者,指不胜屈”。青花瓷器上所绘龙纹,各个时期特征不同。元代至明初的龙,头小,颈细,有鳞,矫健灵活,凶猛可畏,尤以出水云龙大气磅礴,有种凌空飞舞的慑人气势;明代宣德以后的龙,龙嘴上翘如猪嘴,须上翻,身变粗;清代的龙,面貌和善,有柔和感。常见的形象主要有行龙、赶珠龙(龙前绘一火珠)、翼龙(有两翅膀,也称应龙,嘉靖、万历流行)、香草龙(口衔一灵芝,尾作卷草状,宣德、成化普遍)、细身龙(身形细长,双眼平视,缺乏刚劲之美,见于弘治、正德)、穿花龙(龙与花卉画在一起,或龙局促于莲池中)、螭虎龙(多作团形,绘于碗、盘内心,嘉靖始见,直至崇祯都有,早期画得细致,牙齿清晰可见,晚明画得草率,仅一轮廓,难以辨认)、正面龙(龙首如人面,长眉下垂,嘉靖至康熙均有,崇祯、顺冶最具特色)。

    凤纹与龙纹具有同等地位,也是中国人幻想的神奇动物之一,被誉为¨三百六十羽虫之长,它是集一切禽类的优美纹形,构想而创造出来的美丽形象,有着人的眼睛、鹦鹉的嘴、锦鸡的颈、鸳鸯的彩身、鹤的长脚、能高飞的羽翼、绶带般的长尾,五彩缤纷。在青花瓷中,凤与龙一样被广泛使用,并且多与龙配合,代表阴柔与阳刚相配之美,同时,人们还常常为其搭配一只雌性的凰,成为一种更完美的理想主义表现。

    龙与凤尽管在官窑瓷器上较为常见,但它们也绝非官窑的专利,民窑青花瓷器上也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它们在民窑画工的笔下更加栩栩如生,由无数活的线条组成,洋溢着理想与魅力,是真正从民间飞来的青龙、翠凤。

    仙鹤也是民窑青花上常见的动物形象。鹤为素食胎生的动物,传说鹤经三百廿年始成鸟,再经一千六百年始胎化而生鹤,所以俗谓“鹤千年,龟万年”,龟鹤同被视为长寿的象征,常被认作祥瑞珍兽而成为寿星、仙人等飞行的坐骑;有的八仙庆寿的图案中,仅画八只羽鹤来表示,是为“羽化而登仙"之意;有的又以“闲云野鹤”,来象征高人隐士的闲适生活。青花瓷器上鹤的形象各个时期也有所不同,明前期,多飞鹤,宣德常见西王母骑鹤的纹样;明中期,多立鹤,如饲养之鹤,嘉靖时鹤腿特别长;明代后期至清代,飞鹤、立鹤皆有。

 此外,奔马、乳虎、小鹿、鸳鸯……所有能寄予人们美好情感的小生灵均是画工乐于描绘的对象。

3.形形色色的人物题材

 形形色色的人物也是民窑青花中最常见的装饰题材,主要包括一些奇幻的神话传说,游仙图、神人仙道(西王母、南极老人、东方朔、罗汉图、寒山拾得、达摩)、高士图(周茂叔爱莲、陶渊明爱菊、琴棋书画)、婴戏图等,也有一些描写生产活动和社会风俗的作品,例如耕作、放牧、采桑、捕鱼、宴饮之类的题材。还有的把历史人物故事也描绘在青花瓷器上,如元代由于元曲、元杂剧的流行,使青花瓷绘中产生了以此为题材的历史人物故事,“萧何月下追韩信”、“西厢记”、“昭君出塞”、“蒙恬将军”等;明代嘉靖帝尤信道教,民窑青花受官窑影响产生了与道教意识有关的“八仙朝圣”、“魁星点斗”、“放鹤人物”、“仙人乘槎”等题材,这些多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故事题材,或敬仰赞扬或寄以自己美好愿望,所画人物,大都加画背景,往往楼阁栏槛和门扉窗檐,掩映在云日草树之间,很有生活情致。

    以素有“天下第一瓶”之美誉的元代青花的代表作“萧何月下追韩信”纹梅瓶为例,该瓶所绘主题人物相当突出:韩信牵马前行,垂袖沉思,神情抑郁,正准备渡江远去。船夫提桨在船头恭候。后面萧何挥鞭纵马,紧紧迫来,一心要把那位“国士无双”的杰出人才挽留下来,为国效力,表现出萧何不愧作为政治家的非凡气度。人物间穿插陆地、山崖、花草树木及潺潺流水,情景交融。画面刻划得情节鲜明,神态生动,真切感人,可称得上是民窑青花瓷器中的一件杰作。该瓶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再如,明代正德一嘉靖年间的一件民窑佳作“仙人对弈一八仙朝圣”葫芦瓶,其主题纹饰随葫芦之形而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仙人对弈”图,三位仙人居于山间悠然自得地对弈,衬以树石景物;下部为“八仙朝圣”图,云烟缭绕,晨星映带,充满神秘气氛,增强八仙魅力。葫芦瓶的腰部饰以仙鹤及如意纹。整件作品,造型精妙,构图完美,主题鲜明,是明中期反映道教题材的典型作品。

    以“婴戏”为题材的民窑青花作品,在明代成化、弘治、正德时期尤为常见,其他时期亦有出现。在这些作品上,儿童们或舞蹈、或玩耍,一个个活灵活现地跃然于瓷上,有主题表达一个或几个儿童的,也有一群孩子在一起嬉戏、玩耍的,无不稚气可爱,天真烂漫。

    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一件明代天启青花人物碗,其瓷画宛如一曲悠扬的田园小调,巧妙地把农村生活和自然景色穿插起来,组成了一个系列的生动画面:晚风吹走了牛背上牧童的斗笠,星星照亮了持伞人的归途,碗心那位夕阳下肩挑重担的樵夫,老当益壮,令人肃然起敬。所有这些司空见惯的农村现象,在民窑青花中,却又别具风味。

4.别具风味的自然风景题材

   这类题材,多为山水小品,很象宋元两代的小品画,简洁深秀,充溢着一种清微幽冷的气氛,韵致天然,描写了自然环境特有的美,同时,也于山水风景中寄予了画工的无限遐思,寒江独钓、湖堤水阁、远峰渔樵、湖心村舍、泛舟赏景……诸如此类,意趣不同于官窑,易为百姓所欣赏,是自由、欢乐和真、善、美的体现,其民间风格尤为突出。

    有些从日常生活中摄取剪裁出来的小景,虽然仅是简单的一朵梅花、菊花或牡丹,加画上一只栖息枝头的小鸟,引吭高歌;或是柳塘、莲池、沙汀一湾,悠然地游着一只鸭子、一对鸳鸯;或是庭院、花圃、竹篱一隅,追逐飞舞着一双蝴蝶;布景宏敞,构图精练,简洁疏宕,具有广大的空间感,用笔疏落,意象寥阔,诗意盎然。有的在一枝翠竹旁,突兀的山石上,停着一只雀跃的小鸟,顶上画着一个小圆圈,代表着白昼的太阳,风和日丽,仿佛充满了一片喜悦与欢欣,使人联想起姜夔的“鸟雀唤晴窥人语”诗句;有的画面换成折枝的花枝,上面加画栖在枝头的小鸟,再在图面上方加画一湾斜斜的新月,风致嫣然,又使人联想到初唐诗人张若虚之《春江花月夜》中所描写的那种幽静绮丽的风光;有的画面绘画清溪一浅,近岸新柳一株迎风摇曳,远处清黛横抹,中间岛屿孤寂,点缀着一簇青丛,绿意浓厚,春思骀荡,令人仿佛置身于春溪烟柳十里堤中;有的画面描绘着荷浦的柳荫下,闲游着一对鸳鸯,柳条间透过暖暖的绿色,令人有种春光慵懈的感觉;又有的画面绘着含苞待放的花丛中,飞舞着一只大蝴蝶,仿佛一幅南国正芳春的景色;还有的画面画的是庭院一角的树石栏杆,栏杆旁边的树叶可能快要凋落,秋天深了,画面上流露出浓厚的季节感画意,生活感情是很真挚的。

    本图录中的一件清代乾隆青花盘,盘内画而构图独特,一只飞鸟居于盘心,仰天长鸣,展翅欲飞,周围清波绿树、村舍寺塔、渔人扁舟、远山飞雁以环形逐渐展开,其视觉效果犹如现代所见的环幕电影画面,层次清楚,远近有序。

    其他一些山水风景小罐也各有特色。

5.寓意美好的吉祥图案与吉语文字题材

  传统的中国图案,非常讲究吉瑞的寓意,这在民窑青花中也多有体现,如麒麟送子、寿山福海、如意八宝、五蝠捧寿、瑞兽吉祥等,瓷工们多选择两种以上题材组合在一个画面上,有时还将书法、绘画巧妙地融为一体,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境地,以求全、谐音、或以花捧吉祥语等手法,来寓意喜庆、幸福,反映人们的信仰和美好的愿望。

    明清时吉祥纹样最为盛行,几乎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在吉祥”的地步。例如“蝠”谐音“福”,象征着多福、福气,一只蝙蝠与有眼孔的双钱,用百结相连,寓“福在眼前”之意;五只蝙蝠围着一团“寿”字,即“五蝠捧寿”,意为五福添寿;八只桃子五只蝙蝠,即“八仙五蝠”,意为“福寿双全”。

    这种吉祥图案首先考虑的不是怎样给人以美感,而是怎样表示其寓意,所以要认识这些图案,首先就要了解其寓意。如桃子、灵芝、松鹤、万年青寓意长寿;“鹿”谐音“禄”,意为禄位,“百鹿”寓意百禄,“蝙蝠奔鹿”意为福禄双全,带着高帽子的官人身后绘一鹿,意为“高官厚禄”;“玺”寓意吉祥如意,笔、银锭、玺三种图案画在一起,即“笔锭如意”,谐音为必定如意;牡丹象征着富贵、美丽,“凤穿牡丹”、“牡丹海棠”隐喻快乐美好幸福、玉堂富贵之意,“花瓶牡丹”谐意为平安富贵。此外,石榴、枇杷、葡萄、荔枝、枣子象征多子多福;菊花经寒耐霜,象征长寿;莲花出污泥而不染,象征清廉高洁;芦苇意为禄位清高;松竹梅“岁寒三友图”,象征君子节操高行,又似相约守节不易,比喻友情恒久不变;鹌鹑象征平安,鹌鹑与雉鸠意为久治长安;喜鹊象征喜庆;绶带鸟意为作官、长寿;鸳鸯象征成双;瓜果蝴蝶意为瓜迭绵绵;戟磬花瓶意为吉庆平安;五朵梅花象征梅开五福;莲花、三支箭意为连中三元;花瓶中插三只戟,意为平升三级;马、蜜蜂、猴子绘在一起,意为马上封侯;龙凤绘在祥云中,意为龙凤呈祥;游鱼象征富足有余,吉庆有余,年年有余,戟、磬、鱼意为吉庆有余;百结谐音为百吉;蜜蜂与五灯,意为五谷丰登;大象背上放一只花瓶,意为太平有象等等。蕴涵着福、禄、寿、喜、吉祥、平安、富贵等种种美好含义的各种吉祥图案,经过画工的巧妙艺术构思升华为具有装饰美的形象,形成一幅幅别具风格的民间风俗圆。

    其它常见的吉祥图案还有八吉祥、杂宝、八宝等。八吉祥,起源于元代,多为八物一起出现,演进至晚明流行拆散单独使用,包括法螺、法轮、宝伞、宝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等八种佛教法器。杂宝,包括珠、钱、磬、祥云、方胜、犀角杯、书、画、红叶、艾叶、蕉叶、鼎、灵芝、元宝、银锭等十五种东西,有的可以画上结带,这种加画结带的,例如宝珠、如意,可称之为“结带宝珠”、“结带如意”。八宝,即八仙手中所持之物,包括宝剑、鱼鼓、莲花、葫芦、扇子、阴阳板、花篮、横笛,有的八吉祥为八宝,还有的从十五种杂宝中选取配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