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最佳楹联结构(四)

 钟家台 2012-09-19

18最佳楹联结构(四)

  宋代骈文

  宋代朝廷命令诏册,缙绅笺书祝疏,多用四六,以其工整而便于宣读也。四六文章,一句话分两句说,还得添加虚字,似乎多余。其实从信息论的观点看来,在文字或语言中,保留一定冗余度(redundancy),可以提高分辨率,增强纠错能力。繁体字笔划虽多,但分辨率高。骈文用于颁布诏令,铭勒金石,利于保存,流传久远。

  吴子良《林下偶谈》云:本朝四六,以欧公为第一,苏王次之。然欧公本工时文,早年所为四六,见别集,皆排比而绮靡。自为古文后,方一洗去,遂与初作迥然不同。他日见二苏四六,亦谓其不减古文,盖四六与古文同一关键也。然二苏四六尚议论,有气焰,而荆公则以辞趣典雅为文。能兼之者,欧公耳。(《中国骈文史》第100页)

  ●欧阳修《蔡州乞致仕第二表》

睿训丁宁,曲加尉谕;愚衷恳迫,尚敢黩烦。

1100110000111100

  将再干于冕旒,宜先伏于砧。(11--0000--11

伏念臣世惟寒陋,少苦奇屯,识不达于古今,学仅知于章句。

---00111100-11-00-00-11

名浮于实,用之始见于无能;器小易盈,过则不胜于几覆。

00110011-0011001100-11

  徒以早际千龄之亨会,误蒙三圣之奖知。宠荣既溢其涯,忧患亦随而至。(--1100-110011-00001100110011

禀生素弱,顾身未老而先衰;大道甚夷,嗟力不前而难强。

00110011-0011001100-11

  每念恩私之莫报,兼之疾病之交攻,爰于守亳之初,遂决窜漳之计。(1100-110011-00001100110011

  逮此三迁于岁律,又更两易于州符,(1100-110011-00

而犬马已疲,理无复壮;田庐甚迩,今也其时。

-1100001100111100

  是敢更殚蝼蚁之诚,仰冀乾坤之造。况今时不乏士,物咸遂生。(--001100110011)(--0*111*00

凫雁去来,固不为于多少;鸢鱼上下,皆自适于飞潜。

110011001100110*1*00

  苟遂出于残骸,庶少偿其夙志。(001100110011

  伏望皇帝陛下

  哀怜旧物,隐恻至仁,(00111100

  察其有素非伪之诚,成其识分知止之节。(0011110011000*11

曲从其欲,赐报曰俞,俾其解组官庭,还车故里。

00111100--11000011

披裘散发,逍遥垂尽之年;凿井耕田,歌咏太平之乐。

00110011001100110011

  其为荣幸,曷可胜陈。(00111100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庐陵人,晚号六一居士。举进士甲科,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庆历三年知谏院。出知滁州,徙扬州、颖州。还为翰林学士。神宗即位后,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屡乞致仕(辞官归居)。这是欧阳修在蔡州向神宗第二次申请退休的报告,恳切得体。符合骈文规范句式。

  ●苏轼《醮上帝青词三首》之一

  臣闻报应如响,天无妄降之灾;恐惧自修,人有可延之寿。敢倾微悃,仰渎大钧。(--0011001100110011001100111100

  臣两遇祸灾,皆由满盈。早窃人间之美仕,多收天下之虚名。溢取三科,叨临八郡。(-1100001*1100-110011-0011000011

  少年多欲,沉湎以自残;偏性不容,刚愎而好胜。积为无咎,遘此艰屯。(001111-0011001*-1100111100

  臣今稽首投诚,洗心归命。誓除骄慢,永断贪嗔。

  幸不死于岭南,得退归于林下。少驻桑榆之暮景,庶几松柏之后凋。(-11-00-00-111100-110011-00

(《苏轼文集》1996年中华版,第1901页)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宋嘉蝣二年进士。英宗时召直史馆。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遂请外出,为杭州通判,继知密、徐、湖三州。贬任黄州团练副使,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移汝州,知登州。哲宗时召还,累官翰林学士兼侍读。寻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召为翰林承旨,出知颖州、扬州。入为兵部尚书兼侍读,寻迁礼部兼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为礼部尚书。出知定州,贬惠州、琼州。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轴。

  苏轼才学过人,屡官屡贬,始终保持乐观心态。此文向上帝忏悔,应视为幽默妙文。在结构上单对、偶对相杂,对仗工整,行文自由。

  ●王安石《谢中使传宣抚问表》

晚由朴学,上误圣知。智曾昧于保身,忠每怀于许国。

00111100-11-00-00-11),

谗诬甚巧,窃忧解免之难;危拙更安,特荷眷怜之至。

001100110011001*0011

  况远迹久孤之地,实迩言易间之时。而离明昭皙于隐微,解泽频繁于疏逖。(-110011-001*00-0011-001100-11

(王《四六话》第12页,1985年中华版《丛书集成》2615

  清代骈文的复兴与对联的繁荣,不是偶然巧合。因为对联发展到长联以后,无论句式还是句脚安排,都必须借鉴骈文,才能有所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短联缘于律诗;长联源于骈文。

  ●纪昀《绛云别志序》第一段

生生世界,转若飚轮;种种因缘,幻如泡影。

0011110011000011

莺飞草长,人间多早谢之花;桂老蝉寒,天上无常圆之月。

001100-1100110011-0011

伤心黄土,几玉碎而珠沉;埋骨青山,终金销而石泐。

0011-11-001100-00-11

去来一瞬,瞿昙借譬于芭蕉;梦觉两忘,庄叟委心于蝴蝶。

00110011-0011001100-11

良有以也;岂不然乎?然而才士情多,佳人命薄:

00111100--11000011

吟连秋蟀,恒哀厉而弥长;丝引春蚕,辄缠绵而不尽。

0011-11-001100-00-11

彼雄蜂与雌蝶,会合参差;或孤凤与离鸾,幽忧阻隔。

-00-111100-11-000011

疏桐缺月,忆惊起之回头;画角斜阳,感重来之照影。

0011-11-001100-00-11

情难自己,悲不待言。至成连理之枝,复拆同心之蒂。

00111100001100110011

鸳鸯待阙,欢娱之日无多;鹦鹉呼名,离别之期遽及。

00110011001100110011

绿珠吹笛,讶哀韵之先闻;紫玉成烟,怅离魂之不返。

0011-00-111100-00-11

百年长命,伊人遽隔幽明;万世无期,此别遂终天地。

00110011001100110011

绣帏却扇,忆当时宛若游仙;锦瑟惊弦,怅一霎真如梦破。

0011-0011001100-110011

萦回一念,难凭萱草以消忧;缴绕千重,谁向丁香而解结。

00110011-0011001100-11

  是尤非忘情太上,所能断其夤缘;说法空王,所可其愁绪者矣。(---00110011001100110011--

(《纪晓岚诗文集》第179-180页)

  《绛云别志序》为简亭先生侍妾绛云悼亡。唯其为“缘情”之作,方能极尽文字声律之美。全部四句一组,除第四组和第九组由两个“单对”组成外,都是“偶对”。就骈文结构而言,已臻尽善尽美。

  由是观之,骈文虽然没有固定的字数和句数,但有相对固定的句式和句式连接方式。其对仗句既有单对(前后两句对仗),也有偶对(前两句与后两句对仗)。

  骈文的最佳结构是“四言模式”(00111100110000111100001100111100)。四言模式的循环反复就构成“马蹄韵”句脚(10011001,……或01100110,……)

  骈文句式以四言(0011/1100)六言(110011/001100)为主。句中允许虚字相重相对。使用虚字有两种方式:

  (1)虚字“覆盖”句式,句式平仄不变,但被相重的虚字覆盖。例如:“至成连理之枝,复拆同心之蒂”(001100110011),其中,“之”(0)字相重相对。上句“之”字符合句式;下句“之”字覆盖句式(平仄不拘)。

  (2)虚字“添加”在句式中,句式平仄不变,但虚字不计入句式(用“-”标出)。例如:“伤心黄土,几玉碎而珠沉;埋骨青山,终金销而石泐”(0011-11-001100-00-11

  第二句“几”字、“而”字,第四句“终”字、“而”字,不计在句式内。

王力《略论语言形式美》云:“骈体文的对仗和律诗的对仗稍有不同;骈体文在对仗的两句中,虚词是可以雷同的。字的雷同意味着平仄的雷同。由于虚词不算在骈体文的节奏之内,所以这种雷同是可以允许的。”(《龙虫并雕斋文集》第469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