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家怎么看?批判《弟子规》的文章(页 1)

 昵称503199 2012-09-19

大家怎么看?批判《弟子规》的文章

启蒙愚民《弟子规》世出世法杂谈  
    前几天在一家茶馆喝茶聊天,说到一句出自《增广贤文》的俗语“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老板高兴道:“最近我请人给我们的员工讲《弟子规》”。边上另一个大企业的老板接口道,他也在用国学经典《弟子规》教育他的员工,并且“取得了极好的效果”。我闻言不禁一惊,回来后上网一查,才知道我out了,现在许多地方都把《弟子规》、《三字经》等过去的启蒙读物当做国学经典来教育企业员工。   
老实说,我真的“被启蒙”了。虽然我们经历了几次文化劫难,中国的传统文化由此受到很大破坏,但难道真的要全民再从古代儿童启蒙读物学起吗?何况那里面有许多过时了的思想不值得再提倡了,既使为了传承传统,教育儿童来学习,也应该有指导的有辨别的学习,更不能盲目的把它作为培训职工教材。
如果熟知《弟子规》的内容就可知道,老板们如此做法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自己无知;二是以此来愚弄自己的员工,使之更好成为自己挣钱的工具。
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除了著名的“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之外,还有的就是《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唐诗三百首》《弟子规》等等。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以《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

此文在当时教育孩子识字兼懂得一些做人的规矩是有意义的,但如以此来做为人处事的准则,则有不少问题,放到当今的社会就更不足为论了。

这些老板们之所以青睐《弟子规》是有原因的。因为《弟子规》把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阉割了,只教导人们畏首畏尾,循规蹈矩,正适合老板们愚民式的管理。

97岁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原中央顾问张克明先生对此现象批评道:“教育今天的青少年,怎么能用300年前的老药方《弟子规》呢?用300多年前陈旧的行为准则来培养21世纪的青年学生,岂不可笑!”

张老先生在接受《北京晚报》的采访时举例说,《弟子规》“孝则”中说:“亲有疾,药先尝。”可是,这连最基本的常识都没有!就连小学生都会对此批注说:“这真是怪事!药咋尝?请遵医嘱!”

张老先生严厉的指出“请问现在那些大肆吹捧《弟子规》的人,是否真的相信《弟子规》那一套?”这句话可谓说到了那些鼓吹者的痛处。我认识的几位要求员工们学习《弟子规》的老板,其中有自己根本没读过该书的,还有虽读过也不信的,真正是仅拿它当了蒙骗员工的工具。

最近又听说有些著名法师还以此类书来教导初学佛的年轻人,这更是将出世间法与世间法混为一谈,不仅可叹而且可笑。正是:

中华美德有传承,莫借传承混视听。

真正规则原自在,世出世法两分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