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幽默。幽默会有助于减低你内在小孩的张力还有他的权力。
2、要安抚他,并保证你对他永恒的爱与支持。
3、要用父母的角色来对待你的内在小孩,不必因为他感到沮丧、愤怒、伤心或哭闹你就立即作出反应,倾听他的每一个怨言。
4、要作坚定的抉择,要作果断的决定。作决定的承诺对拖拉-的他很奏效。
5、要记住你的能力比你的内在小孩更强,你具有掌控权。
6、要作声明,让自己心安,明白内外的问题没有那么严重。
7、要问自己,如果自己瘦身计划失败了,最坏的情况可能会怎样。
8、要寻找解决之道,而不是为问题唉声叹气。当你能够友爱地驯服、管理你的内在小孩,理解他,无条件地爱他,并且教育他,你瘦身的计划也就成功一半了。
内在小孩的父母为了安抚他不再吵闹,常错误地顺着他的要求。你可能在超级市场的走道上遇见过这样被父母惯坏的小孩,这些孩子哭闹着非得要某种食品不可。一开始父母会拒绝他们的要求,但是当孩子大哭大闹、无理取闹的时候,父母就投降了,只好顺从他们的意思,好让他们停止在公共场所哭闹。
在成人的心里面,永远有一部分是成熟不了,也承受不了的,这个部分就是所谓的内在小孩。这个内在小孩的注意力会一次集中在一件事情上,而且有时候他的行为是具有破坏性的、毁灭性的行为。它可能闹到“得不到满足,就不罢休”的地步。
当我们幼时遭遇家庭暴力,或者是父母忽略我们、疏于照顾我们,没有适度抚养我们的时候,这个真我就会发育不全、被埋没、被遗弃,会产生一种自怜的情绪,他就会变成受伤的自我,成为所有痛苦情绪、人际关系问题和成瘾行为的源头。所以处理内在小孩的主要工作就在于确认所有因为父母及其他照顾者引起的痛苦,并对这些苦处感到忧伤。通过这个忧伤的过程,我们的内在小孩会促使我们重新经历儿时压抑的愤怒、孤单、哀伤和其他强烈的情绪。内在小孩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在群体情境中完成的。他出现了一些特殊的情绪特征,譬如说会让人家感觉到非常的情绪化,常常会歇斯底里地痛哭流涕,紧紧地拥抱别人,需索很多很多的爱及别人给他的安慰。
所谓的内在小孩,他会在思想、情绪、行为三大领域来运作。在思想领域中他会对我们说话。他的口气有时候很温柔具有说服力,有时候又非常暴躁、刻薄,甚至威胁你、恐吓你。也许我们不会听到真的声音,但是我们可以感觉,或者是脑海中闪出一个念头,在我们心中挥之不去。
当我们在为我们自己的行为或情绪自圆其说的时候,那就是内在小孩试图说服我们,我们的行为是正确的,但是其实我们的良知、良心却知道其实不是这么一回事。当我们自怨自艾、自怜于某一些不公不义的事情时,就是内在小孩在诱导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所有负面还有苦恼的问题上。内在小孩大部分的想法都会伴随我们过去不愉快的情绪,当他发威的时候,就会让你感到经-历到愤怒,或者是急躁的情绪。在生理反应上,每个人症状不同,有的人会感觉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喉咙紧缩、胸口很闷或者是胃痛、四肢痉挛、虚弱无力、身体非常的沉重等。
除了思想和情绪之外,内在小孩也会在我们的行为上作祟。譬如说有一些上瘾症的朋友,像抽烟、酗酒、吸毒、暴饮暴食、赌博等。内在小孩会现身鼓舞我们这么做,他会唆使我们暴饮暴食、奢华无度,以致入不敷出、拖延、找借口等。内在小孩很明显地会在我们伤害别人的事情上也有他一份。譬如说像我们对别人大发雷霆、口不择言、挖苦别人等。
内在小孩对我们最具有影响力的就是在我们成瘾性的行为还有坏习惯方面。当我们要运用意志力去戒除掉很多坏习惯的时候,往往成效并不大,或者是不能持久,问题就在于当我们要戒除一个瘾的时候,它不只是涉及心里的渴望,而且会有身体的成瘾症候群。譬如说戒烟、戒酒或戒毒的人都知道,头几天身体会出现戒断症状,包括晕眩、颤抖、轻度的头痛、头晕,还有其他剧烈的不舒适感,当你突然停止过去某些习惯摄取的某种东西所产生的生理反应就叫“戒断症状”,它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精神状况。只要一想到你正在放弃什么,你的身体就会产生跟戒瘾者一样的戒断症状。所以常说:“我要减肥!”的人,潜意识就会立刻因恐惧把失去的肥肉给找回来。当你的内在小孩意识到你觉得被剥夺时,你身体的反应就仿佛需要整修一番。你可能一想到这些东西,你就会感到头痛、呼吸困难。所以有些心因性肥胖的人养成了情绪性的饮食习惯与内在小孩也有绝大的关系。
我们的内在小孩就是以人类最原始的需求为根基,这种需求你必须要立即满足他而不顾任何后果,也就是这股内在的势力常常逼得我们对自己非常的不满意,觉得自己不够好、自己做不到,或者与别人处不来。
当你试图要实行一个瘦身计划的时候,内在小孩有时会跳出来捣蛋。我们的内在小孩有许多的面具,依据精神科医生艾瑞克?博恩发展出人际沟通分析的自我状态理论,包括儿童、父母和成人的自我状态(详见《重塑心灵》第二章,自我重塑历程,轻工业出版社出版),也许在一生当中,你会扮演很多很多的角色;也许在一天当中,你就已经-同时扮演过这三种角色。你工作的时候会比与儿童玩耍时更有专业的态度;你在谈情说爱上的表现一定不同于你在棒球场上的表现;你在家里的时候绝对不同于你在职场的表现;你在跟小狗说话的时候一定与跟人谈公事的你是不一样的。
内在小孩沟通法--唤醒爱的能量
这个世界上有非常多的人常感觉到自己是孤独的、空虚的、失落的、无助的。。种种感觉常常涌上心头,甚至为此独自落泪、伤心难过一辈子。
更有许多人因为害怕面对内心的空虚与孤独,不断往外寻求各种感官的刺激来填补自己、麻醉自己。我们会看到很多小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会看到很多人疯狂购物来填补空虚,也会看到许多人酗酒、吸毒无法自拔。。。他们试图用这些来填补自己空洞的心灵,然而这些行为或许能够带来一时的快感,却永远也填不满那原本就空虚的心灵。
为什么我们的心灵会有空洞?为什么我们内心会那么的空虚、孤寂、冰冷、麻木?为什么我们会软弱无力,只能依赖他人?
其中的一个根源,就在于我们的内心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空的。
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在幼小的时候曾经发生一些事情,这些事件,在当时还是孩子或婴幼儿的自己看来,是一些非常重大的事情,它们带来了很大的恐惧、失落和创伤。在这种重大的创伤下,我们一部分的心理能量就被卡在了那个时间点,心灵的一部分就一直停留在那个年龄阶段,无法随着外在年龄的增长而长大。
现实中,这样的情况其实在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可能发生,所以就可能会有很多个曾经的自己未能与现在的自己合一,内心的这一部分就是失落的、是空的。做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看俄罗斯套娃,从外面看那是一个大娃娃,但是她的里面是套着一个个小娃娃的,如果我们把其中每一个小娃娃都看作成长历程中不同年龄的自己,那么当这些小娃娃一个一个被拿出,最后的那个大娃娃就成了一个空心娃娃。所以,如果我们内心的那个孩子没有跟随着自己一起长大,那么我们现在的自己就会变成一个“空心娃娃”。
当内心被一层一层卡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我们就只是徒有一个成人的外壳,内心却是空虚、匮乏、无力的,为了填补或逃避这种感觉,我们就会拼命向外求索,或者紧紧抓住身边的人作为依靠,那种恐惧和空洞会产生巨大的力量,让人无法忍受。当我们被困在这种状况中时,即使我们想要爱身边的人,这股爱的力量也发挥不出来,更何况我们对自己的这种心理根本毫无所知。
所以,问题的根源,就出在我们自身。若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也必须从自身入手,接回那些被遗忘的孩子,收回被卡住的能量,当那些“娃娃”一个个被“套进”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才会完整、充实,当我们从内到外感到独立、自由的时候,自然就会懂得如何才是真正的爱了。
-
以上是接受内在小孩沟通法的原理和基础,接受内在小孩沟通法是水爱的詹红红老师,结合深层沟通及其他一些理论所发展出来的沟通方法。在实际的运用中,和深层沟通技术结合起来,具有十分强大的威力。
最近我在做个案的时候,多次使用了接受内在小孩沟通法,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在这里也简单和各位介绍一下内在小孩的基本原理。下一篇文章会跟各位分享一下接受内在小孩沟通法的基本操作方法和一些实际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