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生态文明 合力共建绿色家园
|
发表时间:2011.6.3 文章来源:本报讯 浏览次数: 69 放大![]() ![]() ![]() |
![]() ■县生态办主任、环保局局长邹霞芳 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我县于2008年通过省级生态县验收,并于去年11月正式启动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实践证明,加快推进生态创建,进一步提升全县生态建设水平,是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为此,全县上下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创建国家级生态县这一重要目标任务,齐心协力建设绿色美好新家园。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包含着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文化建设等各个层面,还包括组织保障、政策引导、科技支撑等诸多方面。所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必须承担起自身“生态文明建设掌舵者”的角色责任。一是要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作为统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县政府,要在制订规划和政策决策时,坚持以维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各项工作的前提,打造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位一体的行政价值观;要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层层抓落实。镇(街道)政府同样要正确定位,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切实抓好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二是引导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政府的首要任务还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积极引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现有特色优势产业,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同时,积极发展生态文化产业,如利用大云温泉自然生态资源和西塘古镇人文生态资源相契合的优势,突出打好生态牌和地方文化牌,支持其逐步建设成为国内外生态文化旅游的胜地。三是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指标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业绩列为干部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把生态文明建设实绩作为干部年度考核的硬性指标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逐步形成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氛围和用人导向机制。 发挥各部门的合力作用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认真研究具体措施,加大工作创新力度,为生态文明建设创造最优良的环境。一是要突出县生态办的综合协调职能。充分发挥县生态办的统揽全局作用,加强对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督查指导,推进工作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要加强协调,深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落实,对生态镇、村创建实施长效管理;要注重培育亮点、创造特色,使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全面有序开展。二是要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各部门要按照县委有关文件的要求,切实把本部门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特别是要把完成国家级生态县建设百项重点工程作为本部门生态文明建设年度重点工作,狠抓进度、确保完成。三是要形成合力共促生态文明建设。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和“1+1>2”的思想,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主动配合,形成合力,对难度大、交叉多的问题和容易产生漏洞的环节,要加强沟通联系,协同作战,合力攻坚。同时,要拓宽监督渠道,通过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及时发现问题、通报情况、督促整改。 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在政府指导下,企业必须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把建设现代生态文明企业、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主要任务,切实加强企业环保管理。一是建立政府与企业间相互监督的机制。各企业要就自身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向政府和社会做出承诺,主动接受社会公众舆论的监督。同时,政府赋予企业相应的权利和合法的环境权益,建立起政府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之间相互约束、相互监督的管理机制和链条,使企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担当主角,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二是大力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各企业要有效应用节能新产品、新技术,加快更新淘汰落后工艺与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要积极使用清洁绿色能源,调整能源使用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要加大对环保设施进行维护、更新项目的投资。三是充分发挥企业职工的主人翁精神。企业应引导鼓励职工参与企业节能减排的监督和管理,做企业环保的积极参与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发挥群众的集体力量要调动广大群众的环保热情,通过更多群众的关心支持和参与,促使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绩。一是培育公众生态文明理念。围绕国家级生态县创建,重点培育全民生态道德意识,实现从“征服自然”等传统理念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转变。二是赋予公众环境知情权。利用好政务环境公报等各类信息传播渠道,使公众真正参与到生态环保工作中来。三是畅通公众参与渠道。政府部门应积极引导环境保护的民间组织并给予大力扶持。通过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执法监管等环境事务活动,实现公众决策参与,对公众参与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积极探索建立公众参与激励机制等,不断增强公众参与积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