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文]异化--未来水世界2011-6-9

 平和的面对人生 2012-09-20
最近无论是看书还是听课,见面最多的就是“异化”这两个字,我跟它熟得都腻歪了。上上周听陈超老师的诗歌课,分析一首诗歌,就有人说“这首诗表现了人的异 化”云云,平时和几位师大的翘楚说话,也是“异化”不离口,并且总要伴着皱眉和摇头。弄得我现在老想起系列电影《异型》,感觉人最终会变成那种流着哈溂 子、非得扔进铁水里才能死掉的怪物。

我搞不明白“异化”是怎么回事。这个也说异化,那个也说异化,要异化先得有个不异化的东西在,说人因为战争异化了、因为经济异化了、因为通讯手段异化了,那什么样的人才算是没异化的人?

人就跟哗哗流的水一样,水挨挨挤挤的在一起,互相之间却无一点粘滞,你愿意怎么流就怎么流,如果流到土里,就把那土弄成一片烂泥,如果流到沙里,就钻到地 底;如果水多势众,就一掠而过,洪水滔天,过处寸草不生;再少点呢,就跟着前面的领头水专拣低的地方跑,跑出了一条或大或小的沟之后,就一辈子在沟里流, 九曲十八弯不管怎么弯都是跟着别人弯的流到最后汇入大海,变成混沌一片,大家一个模样一个动作的摇晃着、唱着永恒之歌;比较倒霉的是水更少一点的,流到一 个坑里,前进无望,又后继无水,变成死水一潭,只好发臭。如果再少点呢,没流上几尺远便掉入地下,只好原地不动,等着小草啊大树啊把自己抽干,完成自己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使命。
  
    有一些水可以变成水蒸气,上游苍霄,下掠清涟,“一会变成小狗,一会又变成小兔”,变什么、去哪里全凭自己心意。他们看着下面的水们或清或浊,或 静流或扬波,时不时释放一下自己的静电,打几个闪电,告诉水们:你还可以有另一种生活。不过“高处不胜寒”,有时他们也会哗哗的掉下来,扑通一声砸出个水 花然后和光同尘踪影全无。幸而庄子没掉下来,所以我们还可以读到他的《逍遥游》。
  
    也有一些水把自己冻成一块冰,漂在水面随波逐流,他像石头一样硬,流到哪都像块石头一样硌人,除非找到一个适合他的形状的坑他才能安稳下来;可他 又不像石头一样甘心沉在水底,他总要露个十分之一的脑袋出来,或许他是要留双眼睛看着天上的云,也可能是要让水们瞻仰他有棱有角的线条。他要是足够冷,就 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水变成更大的冰,如果抗不过水那蚀骨的温柔,也就只好与世同其清浊。
  
    说“异化”的人有的是提前给自己确定了一个理想的人的模型,然后就规定说:凡是和这个理想模型不同的都叫异化。这个很可怕。如果他只在自己心里想 想、嘴上说说还行,言论自由嘛,言论仅供参考,参考书也是有存在价值的,现在的好多老师离了参考书还不会讲课呢!万一他掌了权,成为一个哲人王什么的,就 会按他的理想弄个模子,把我或你捺到模子里,凡是不合尺寸的地方都给你削了。大家一见面都惊讶:你好面熟啊!一想原来每天照镜子见到的都是这副德性。这危 险不只在写过红宝书、创造过主体思想的人身上才有,我家隔壁王大妈也会说我戴个墨镜像个流氓。
  
    人本来就不是个定型了的东西,好像人本来是个正方形,然后进入一个三角形的世界,突然就异化成三角形了。你要是说人本来都是一个样,那就太可怕。 首先爱情就没有啦,每个姑娘都温柔可爱,那就集体不可爱了,爱情嘛,本来就建立在差异性上,谈恋爱的乐趣和痛苦没有了,那诗词歌赋一类高雅的玩意儿也就不 在了,孔子都说了“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诗的产生首先要有纯洁的相思。大家全一样,你离开了还有他,没必要辗转反侧的相思,也就不必劳心费力的 写诗了。
  
    而且说异化在逻辑上也讲不通。如果说大家生来都一样,都是理想化的人,那最初的差异是如何产生的?面对刺激和环境有同样的反应、会产生同样的变 化,就像数学公式一样,输入同样的条件得出同样的结果,除非你算错了,才会有差异。但大家都生活在同样的现实社会中,却实实在在的“万不同”。那大家肯定 是“龙生九种,种种不同”。
  
    还有说“异化”的人觉得虽然没有原型在,但人还是有一个根本的属性或者说发展的方向的,就是人是自由的,是有无限可能性的,好像虽然龙有九种,但 大家都属于龙,为什么神龙是见首不见尾的,因为龙们只有个开头是一样的,至于大家各自的尾巴,要靠自己慢慢长,长成什么样,随自己。我挺赞同这种说法,但 还是觉得把自己长尾巴的过程说成“异化”不妥。首先“异”字就不像是个好词儿,最容易让人联想起“异己”、“异端”、“异说”,而这些按惯例都在前面加上 “铲除”二字,一说“异化”,就有点以多欺少的意思。照我说,应该用个中性的词:变化。万变不离其宗,人再变,还是有些东西变不了的,虽然我现在想不透这 不变的东西是什么,或许对于这不变的东西的看法也是人人不同。不说异化说变化,大家乐哈哈!你变你的,我变我的,我只会惊讶你和我的不同,不会说你为什么 和我们不一样啊。当然你不能变得想要吃人,那就要捆住你的爪牙了。
  
    可能有的人会说“异化”这个词本身就包含了道德判断在内,“异化”就是向坏的方向变化。那“异化”这个词就不应该这么流行,它的使用应该是慎之又 慎,首先它不适用于个体范围。个体只要不妨碍别人爱怎么变就怎么变,只要我没变到要把你强行捺进模子里,没干涉你的自由,你就没权力说我变坏了。其次在涉 及到群体或个体之间的关系时,“异化”与否也是个体做出的判断,所以在判断之前先得考虑一下赖以判断好坏善恶的标准是否靠得住。
  
    “异化”之“异”的原因有可能来自外界而非本身,而且“异化”一词常用来特指这种因外界强力而导致的变化,比如你处在文革时期就得高举红宝书山呼 万岁。不过这也可以称为“同化”,社会将自己同化,自己被社会异化,所关注的主体不同说法也就不一样了,所以如果要说“异化”,就得在前面加上限定语,倒 不如直接“变化”简单。
  
    也许异化还有另外的意思:人的本质便是自由,而异化意味着对人的自由及无限可能性的压抑。
  
    人生来就受着人的限制性的压抑,这一点不必赘言。除此而外,人之所以为人,便在于人有确定其为人的确定性,而此确定性是排斥自由的。我们永远都想 为古希腊神庙门柱上那句话找到一个答案,却又永远想摆脱这个答案。在寻找它的同时逃离它,异化是人生来便有的悲剧性本性。“人”这个字像双头蛇。双头蛇永 远向两个方向爬行,它的身体永远承受着撕裂的痛苦和危险,永远走向双头蛇之外的可能。
  
    俄狄浦斯,又是一个很老旧的词。他无意识的杀死一个为自己提供确定性的人,与自己的母亲交合。是想要创造一种新的可能吗?但他本身所具有的从父亲 那里继承的确定性会使这种企图落空,人之子仍然是人。是想用行动表明他可以突破确定性吗?但这一切都是他无法控制的,只能说明在他本身的确定性之外,还有 另一种确定性在规定他的行动。
  
    假设他是有意为之,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异化”这一概念,本身就具有某种确定性的含义和被动性的意味。意味着人已经确认自己,由此产生对异化的排斥,但人本身所具有的或者说人赋予自己 的确定性本身就包含着异化这一性质。由于受这种确定性的支配,人必然会反抗这种确定性,在抗拒异化中追求异化,在消灭确定性中实现确定性,在这一过程中, 感受确定性的消失带来的恐惧,又享受确定性的实现带来的快感。俄狄浦斯若是有意为之,还会痛苦吗?即使如此,他也无法为“认识你自己”提供一个答案。人有 自身的局限,或是天性,或是道德,都使人不敢有意做出俄狄浦斯的行为。他的有意为之虽然突破了人的确定性,但又带来更大的问题,他的行为使他成为非人,使 他无法通过他人认识自己,通过自身认识自己的可能又因自己的行为带来的比人更大的不确定性而变得更加渺茫。
  
    水的每一种状态,液体,气体,固体,都意味着对确定性的突破,但这种对确定性的突破是建立在最根本的作为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物这一确定性上的。确定性的突破需要确定性作为基础。或许人对自由的追求本质上就是通过对无限可能性的探索寻找确定性。
  
    这样的世界才是人的世界,未来水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