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意图】人生必须透过黑暗,才能看到光明。

 天地人和w 2012-09-20
 

【每日意图】人生必须透过黑暗,才能看到光明。


       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事:你接连数月每天都碰到一个人,于是你同他的关系便十分亲密起来,你当时甚至会想没有了这个人还不知怎么生活呢。随后两人分离了,但一切仍按先前的格局进行着。你原先认为一刻也离不开的伙伴,此时却变得可有可无,日复一日,久而久之,你甚至连想都不想他了。


       他不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上,非得越过一大片干旱贫瘠、地形险恶的荒野,才能跨入活生生的现实世界。


       所谓“青春多幸福”的说法,不过是一种幻觉,是青春已逝的人们的一种幻觉;而年轻人知道自己是不幸的,因为他们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全是从外部灌输到他们头脑里去的,每当他们同实际接触时,他们总是碰得头破血流。


       看来,他们似乎成了一场共谋的牺牲品,因为他们所读过的书籍(由于经过必然的淘汰,留存下来的都是尽善尽美的),还有长辈之间的交谈(他们透过健忘的玫瑰色的烟雾来回首往事的),都为他们开拓了一个虚假的生活前景。


       年轻人得靠自己去发现:过去念到过的话,全是谎言,谎言,谎言;而且每一次的发现,又无疑是往那具已被钉在生活十字架上的身躯再打入一颗钉子。


       不可思议的是,大凡每个经历过痛苦幻灭的人,由于受到内心那股抑制不住的强劲力量的驱使,又总是有意无意地再给现实生活添上一层虚幻的色彩。


——毛姆《人生的枷锁》



       很喜欢读英国文学作品,尤以毛姆最为心爱。毛姆的文笔简练,冷静中透着幽默,读起来如行云流水,实足是一种享受。 这部《人生的枷锁》不以场景建构见长,而是以情节和故事支撑着整部作品的表达。


       小说主人公菲利普·凯里自幼父母双亡,不幸又先天残疾,在冷漠而陌生的环境中度过了童年,性格因此孤僻而敏感。在寄宿学校度过的岁月让他饱受了不合理的学校制度的摧残,而当他走入社会后,又在爱情上经历了伤痛。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他每跨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挣扎。


       构成菲利普人生的枷锁究竟是什么呢?是表象世界的诱惑,是个人虚荣的欲望。思想和个性都独立不羁的凯里,一直努力挣脱禁锢自己精神的桎梏,力图在混沌纷扰的生活漩流中,寻求人生的真谛。在诱惑和欲望支配下一无所有之际,生活的困顿让他领受了生命的本色,并在属于自己的爱的世界里挣脱了枷锁。他终于触摸到了生活中坚实的部分,一种真正的生活。


       《人生的枷锁》最打动人的地方,是菲利普经历了自己的理想幻灭与铭心痛苦,却不屈不挠抗争的情景,恰如《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对苦难人生的抵抗。我欣赏那些经历过人生苦难,心中却还保有理想的火种的人;感佩那些套着人生的枷锁,仍然翩跹起舞的人。


(图片来自《城市风景》。人生必须透过黑暗,才能看到光明。


本书是英国现代著名作家毛姆的主要作品。书中主人公菲利普·凯里童年和青年时期的辛酸遭遇,大多取材于作家本人早年的生活经历,但作家打破了事实的拘束,虚构了某些重大情节,塑造了菲利普·凯里这一人物形象。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曲折遭遇,揭露了社会从精神到物质上对人的折磨和奴役。这部小说自出版以来,始终未绝版,至今广为世界各国读者所传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