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联社启动“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 为进一步提高支农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禹城联社积极响应省联社、办事处开展“三大工程”的工作部署,本着重点突出、梯次推进的原则,率先启动了“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 借势宣传,倡导全新服务理念。一是阵地宣传与流动宣传有机结合。该联社结合“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以乡镇营业网点为主阵地,采取柜面宣讲、摆放展架和宣传折页、LED显示播放宣传口号等方式,向新老客户介绍银行卡业务、自助银行业务、电子银行业务等产品及收费情况。指导辖内基层单位成立大学生宣传服务队,通过摆摊设点、深入集市、走进社区等形式开展政策法规、金融知识、业务产品等的宣传,扩大受众覆盖面。二是改变以往“报喜不报忧”的宣传模式。重点对用卡安全、ATM和POS使用方法及存在风险、远离非法集资等进行充分揭示,营造健康金融服务环境。同时,选取发展水平较高的社区及经验丰富的特约商户,进行“刷卡消费”、“小额存取款”现场演示,打消传统农户对非现金支付结算、助农取款等服务抵触和观望的心理。三是大力充实社区金融服务人员。与村两委、社区管委积极沟通,挑选文化水平较高、有一定威望的村民担任金融服务联络员,宣传国家经济金融政策和信用社业务,发挥其人熟、地熟的优势广泛收集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和农户资金需求。 改造升级,营造温馨服务环境。一是统筹布局,重新制定了营业网点三年建设规划。以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金融服务需求旺盛的乡镇为重点,梯次推进精品网点建设,打造一批分区合理、功能完善、设施一流的现代化服务网点。同时,以新标识推广和营业网点外立招牌更换为契机,加快工作进度,树立鲜明、统一、规范的外部形象。二是从细微处入手,打造亲民、便民服务平台。在服务柜台、等候区,配齐了点钞机、签字笔、老花镜、等候座椅、报刊杂志、雨伞、填单台及规范的单据填写范例、意见簿、饮水机等。对老化超负荷使用的电子设备、办公用具等进行更新,提高业务办理效率。三是延伸服务范围,改善服务良方。针对农村地区行动不便或因病长期卧床的孤寡老人,某些特殊业务(如修改初始密码、密码挂失重置等)本人不能亲自到柜台办理的情况,由会计主管带领经办柜员上门核实情况,经客户本人签字或者摁手印确认后,授权给指定的人代办,为特殊客户群体提供人性化的关爱服务。 点面结合,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一是继续加大电子机具的推广布设力度。筛选出具有一定经济实力、信誉良好的商户安装电话POS,在“行政社区全覆盖”的基础上继续消灭空白村,为“助农取款服务”夯实工作基础。在地处偏远,但人口比较密集的村庄、中心社区,依托农户家庭、商户等,推广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为农户办理小额存取款、转账、明细查询等基本业务。二是细分客户群体,有的放矢地宣传、推介电子银行、农金通等新型服务方式。针对农村个体工商户、种养大户等资金流动比较频繁的客户,主打手机银行“手机随身携带,业务随时办理,解决排队烦恼”等特色服务;针对文化水平较高、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强的“农二代”,主推网上银行在线购物结算、支付宝快捷支付等功能;针对年龄较大的传统农民,主推银行卡、自助设备存取款、农金通便民服务等业务,满足其基本金融服务需求。三是积极参与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建设。该联社抢抓禹城市被工信部授予“国家现代农业信息化建设试点市”的机遇,积极与市政府、移动公司等部门合作,依托网点服务优势,推广无线信息机、“致富宝”农业手机等接收终端,通过移动公司信息网络平台向农户发送生产技术、供求信息、金融服务等5大类26个项目的信息,借助农业信息化建设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季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