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浅析

 juluyuan 2012-09-21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浅析

发表日期:2012年7月27日  出处:浙江永康农村合作银行  作者:程康浙 施晟 程万庆  本页面已被访问 232 次

 

[内容摘要]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在监督和评价经营管理人员履行职责,界定经济责任,严肃财经法纪,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内部审计本身质量需要很好的管理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本文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内部质量管理的涵义出发,分析了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制度设计的现况,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存在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内部审计;质理管理;定义、风险与对策

 

随着股份制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分支机构进入县域,县域金融竞争主体不断地丰富,各地农村中小合作金融系统发展诸多表内外业务以应对挑战,如银行间同业拆借业务和国际业务、理财业务等。在整个银行业体系中,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法人机构数量最多、网点分布最广、整体风险较高,作为各类风险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工作将面临着更多、更新的挑战。

一、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涵义和内容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指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机构根据一定的要求或规定的标准,对审计项目的立项、实施、结果、报告等进行组织、指导、监督和检查等活动所采用的组织手段和技术方法,是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对自身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管理行为。

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具体措施和方法

制度从广义上来讲主要有国家制度、行业制度和企业制度。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也可以分为国家的法律法规规范、行业强制性规范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内部企业规范三个方面。

我国内部审计法规体系在逐步的建立健全中,自2003年起,我国陆续施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等规范。而在20055月施行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更是明确提出了规范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保证内部审计质量的要求。

内部审计和其他活动一样,受行业标准或国际参考标准的约束。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颁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包括属性标准和工作标准,工作标准涉及制定计划、开展业务、报告结果、监测进程等具体环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内部审计遵循《内部审计实务标准》,能够使内部审计工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科学化,能够更快、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从而将不同类型组织结构的审计对象的审计标准建立在统一平台的基础上。

在企业层面,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监管部门、政府审计部门的帮助下普遍开始重视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各项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制度纷纷开始建立。以浙江农信系统为例,在2008年出版的《农村合作金融内部审计操作流程》中明确提出了审前流程质量控制、现场审计流程质量控制、审计终结阶段流程质量控制,初步实现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根据内部审计准则、《浙江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规范要求,部分县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已经下发并实施《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办法》、《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考核办法》等文件,将审计质量管理贯穿于整个审计项目。

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效果

1、开展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有利于增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审计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说的是做事要讲究规矩、要有约束,否则就不可能做好,这对内部审计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解决了审计人员满足于一般标准得过且过,不知道抓什么怎么抓等问题,使审计人员知道自己的职责、任务和工作标准,提高了审计人员的质量意识。

2、开展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有利于降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内部审计风险。

有审计就有审计风险,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内部审计工作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进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强调根据审前、审中、审后各环节的工作规范进行项目审计,避免了审计的随意性,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

3、开展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有利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业务管理部门更好的提升各类管理水平。

相对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业务管理较为粗放,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压力很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业务管理部门与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最后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要有利地促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开展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将审计结果与业务管理部门进行交流,有利于业务管理部门有效地控制各类风险,促进业务部门合法合规地发展业务。

4、开展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有利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提升法人治理水平。

由于种种客观与现实的原因,目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法人治理不完善,开展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可以从审计这个特别的视角,发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法人治理过程中的问题,并通过整改等方式提升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法人治理水平。

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已经存在几十年,有的人认为只要是人没有问题,即使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存在不足、漏洞,也不会产生损失的,因而内部审计存在的必要性不强;也有人认为内部审计在本单位开展工作,而且上有领导,手持“尚方宝剑”,即使出现差错,也都是内部的事了;还有人认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内部审计过程较繁,开展审计需要审计项目的立项、实施、结果、报告、整改一大堆程序,开展内部审计时,一心想着简化内部审计程序,不按即定的审计程序办事,这些都对于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起到了十分消极的作用。

(二)有效的内部审计不足

一般而言“上审下”的审计模式是较为有效的提高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内部审计质量。但是对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言,“上审下”的模式还存在种种的不足。首先“上审下”模式中上级本身面临着诸多变革。目前省农信联社按省政府的授权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进行政化的管理,内部审计的授权一定程度上与此相关联。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省农信联社要淡出行政管理,强化服务职能”。省农信联社改革方向是企业化,核心内容是“去行政化”,促进履职由管理向服务转变,省农信联社及其办事处由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婆婆”向“打工者”的角色转变的过程中,内部审计管理存在被削弱的可能。其次,由于农合作金融机构点多面广,而省农信联社的内部审计力量有限,不能面面俱到,有些县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长年不能得到有效的内部审计服务,有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一年仅能得到一次。其次虽然省农信联社设立了审计总队和审计支队,形成了内部审计组织保障,但是审计总队与审计支队的人员绝大多来自各基层行社,审计组一般是在接到审计任务后临时组成,参与审计项目人员与任务的临时性,制约了有效的内部审计的有效开展。

(三)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

目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正处于企业改革大潮之中,从农村信用合作社、信用合作联社、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存在许多不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县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建立,部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内部组织及其管理模式并没有转变;所有权和经营权亦不完全分离;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经营管理层职责划分不清,职能履行不力;即使企业内部设置了审计机构、配备了审计人员,但是有部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更是纸上谈兵。

(四)有些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较缺。

内审人员的素质包括从事内审工作所需要的政策法规水平、专业知识、经验、技能。审计人员的审计经验需要实践的积累。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包括从整体上考虑由于被审计领域的控制缺陷所导致的错误、违规和非法行为对组织的影响。例如在信息系统审计方向,审计人员需要站在风险角度想解信息系统的获取、开发和实施,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和支持、信息资产的保护过程中的重要的弱点,需要理解信息系统运行整体过程中可能与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然而由于信息系统的专业性较强,国内在信息系统审计方面经验不成熟,内审人员这方面的专业胜任能力较为缺乏。

(五)内部审计质量考核与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近年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工作发展迅速,审计质量管理也在逐年完善。以考核与评价体系来看,现有的审计质量管理制度主要包含自我质量考核、外部评价,但就质量考核指标而言,其设定内容存在相对滞后性。目前,自我质量考核指标仅仅初具雏形,还没有经过时间的锤炼,指标的权重、范围、内容等要素还需经过实践验证,形成完善的考核体系还任重道远。

五、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措施

(一)强化认识,充分认识到加强内部审计管理重要性。

审计质量是审计的生命线,内部的审计质量的优劣不仅仅是审计工作的声誉事情,更是直接影响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进而能否承担起历史赋予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重任。要注重来源于西方的审计文化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传统文化的融合,要充分发挥审计联席会议等形式的作用,要加强内部审计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纪委、监察等形式的联动作用。

(二)以“人”为本,着力培养一支业务精湛、廉洁高效、充满活力的内部审计队伍。

一是采取内外招聘的形式,丰富内部审计人员的来源,同时与业务部门定期轮岗的形式等形式拓宽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上升通道。二是树立良好的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三是加强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的培养。由于内部审计业务涉及的知识面广,且更新快,在工作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可以在内部审计部门组建一个由执业律师、注册会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国际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内审人才库,开展项目审计时,根据需要抽调相关人员组成审计组实施审计。四是建立内审工作人员有效的激励管理机制。

(三)加大信息技术与内部审计相融合,这是加强内部审计管理发展方向。

首先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许多传统有效的内部审计方法均出现了失效的情况,需要大力推广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供内部审计部门借鉴与使用。如: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较好地满足了审计工作中对数据采集、计算、查询、排序、筛选、判断、分析等要求,能大大提高传统的财会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其次,审计流程中运用计算机审计软件,能够很快搜索内部审计流程和开展情况,通过对数据的初步分析,快速确定控制重点,尤其对内审业务的关键点一定要设立控制程序,不能出现真空。最后,在新兴的信息系统审计方向,由于审计对象就是以计算机为工具的信息系统,通过对信息系统的审查、审计查找相应的风险与弱点,传统的财务审计相应的方法是很难奏效的。

(四)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的各项制度是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保障。

一是建立建全审计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一般的内部审计工作中都是由审计组完成,内部审计工作是需要符合任职资格人员完成。二是建立建全审计组组长与主审人资格考试选拔制度。审计组组长与主审人是审计组的核心人物,优秀的审计组长与主审人职业道德水平与业务知识水平是审计质量管理重要保障。通过审计组长与主审人考试制度选拔制度,能公平公正地选出符合需要的德才兼备内部审计人才,充实审计组长与主审人队伍。三是建立健全审计部门负责人内部审计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通过审计部门负责人对内部审计业务的监督检查,可以站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角度结合内部审计业务的实际情况,对内部审计业务进行再监督,从而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水平。三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的考评制度。内部质量考评制度应明确内部审计质量考核的具体操作过程,即对何种审计项目在什么时候考核,由谁进行具体考核,怎样进行考核等。最后,对考核结果进行综合、整理,以便得出正确结论。四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的奖惩制度。在对内部审计整体质量考核的基础上,应根据考核结果对内部审计质量优良的审计项目组及其有关人员进行奖励,对内部审计质量低下的项目组及其有关人员进行处罚,以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不断提高。从审计员到审计组长,再到内审部门负责人和分管领导,都应明确各自应该承担的质量控制责任,质量控制的结果应与业绩考核挂钩,通过奖优罚劣来提高质量意识和责任心。

(五)结合业务发展,更新审计质量考核指标

随着审计理念不断提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对完善审计质量考核指标是一个发展契机。内部审计工作重点逐渐从财务审计、管理审计发展为风险导向审计,审计方式逐渐从现场审计发展为非现场审计,这就要求考核指标不仅仅限于纸质资料,对计算机审计运用及时性、风险识别有效性等内容也应列入考核。针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新兴业务发展和业务系统的升级,对业务系统审计等专业性非常强的审计项目,应单独设立审计质量考核指标,或聘请专业人士对审计项目质量进行评价。

(六)加强外部交流,学习其他单位优秀经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提高自身质量管理水平的同时,学习其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省农信联社、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和内部审计协会审计专家的优秀经验,有利于审计质量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积极采取实地学习、项目交流、经典案例分析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与其他单位进行交流,可以拓宽审计质量管理的思路,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七)加大审计结果公开的力度,扩大审计影响和作用

审计结果越公开,越有利于促进内部审计部门提高审计质量,越能扩大审计的影响,发挥审计的作用。因此,我们也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审计作用的发挥不应局限于对被审计单位的处理处罚上,还应进一步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加大审计结果公开、透明的力度,一方面促进被审计单位改进工作,一方面促进内部审计部门提高审计质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