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应该讨论的是万物的道路和规律的问题

 传统文化网站 2012-09-21

【原文】少知曰:“四方之内,六合之里,万物之所生恶起?”

大公调曰:“阴阳相照,相盖相治,四时相代,相生相杀。欲恶去就,于是桥起。雌雄片合,于是庸有。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此名实之可纪,精微之可志也。随序之相理,桥运之相使,穷则反,终则始,此物之所有。言之所尽,知之所至,极物而已。睹道之人,不随其所废,不原其所起,此议之所止。”

少知曰:“季真之莫为,接子之或使。二家之议,孰正于其情,孰偏于其理?”

大公调曰:“鸡鸣狗吠,是人之所知。虽有大知,不能以言读其所自化,又不能以意其所将为。斯而析之,精至于无伦,大至于不可围。或之使,莫之为,未免于物,而终以为过。或使则实,莫为则虚。有名有实,是物之居;无名无实,在物之虚。可言可意,言而愈疏。未生不可忌,已死不可徂。死生非远也,理不可睹。或之使,莫之为,疑之所假。吾观之本,其往无穷;吾求之末,其来无止。无穷无止,言之无也,与物同理。或使莫为,言之本也。与物终始。道不可有,有不可无。道之为名,所假而行。或使莫为,在物一曲,夫胡为于大方?言而足,则终日言而尽道;言而不足,则终日言而尽物。道,物之极,言默不足以载。非言非默,议有所极。”

【译文】少知说:“四方之内,六合之中,万物产生是怎样兴起的?”

大公调说:“阴阳相互照应,相互胜过相互安定,四时相互代谢,相互产生相互收束。欲求与厌恶有去有来,于是高低就兴起。雌雄单与单交配,于是常有。安危相互改变,祸福相互生起,缓急相互摩擦,聚散相互而成。这是有名实可记的,有精微可载的。随时序相治理,按高低运行相作用,物穷则返,物终则始,这是万物的共有的事实。言论的穷尽,知识的所达,只限于物的范围而已。识道的人,不追随物的消失。不探求物的起源,使议论停止在这里。”

少知说:“季真主张的莫为,接子主张的或使,这两家的议论,谁符合事物的实情,谁偏离了事物的真理呢?”

大公调说:“鸡鸣狗吠,是人所共知的。虽然有大智慧的人,也不能用语言说出它们所以自然变化的原因来,又不能用心意推测出还会有什么动作。由此分析它,精微达到无与伦比,大到无法围量。说或有所使,称莫有所为,都未免在物上立论,而终究是过而不当的。或使的主张则大实而不虚,莫为的主张则太虚而不实。有名有实,是物实体的所在;无名无实,是物的虚无大道。可以言论可以意会,愈言说离道愈远:未生的不可畏惧,已死的不可前往。死生相隔不远,道理不可认识。或有所使莫之所为的主张,都是疑惑的假说。我看它的本源,它过往无穷;我追求它的末梢,它的未来没有终止。没有穷尽没有终止,是语言无从表达的,与物具有相同的道理;或使与莫为,既为言论所本,又和物同终始。道不可以有形来形容,有不可以用无来形容。道的名称,是假借而运用。或使与莫为的主张,只限物的一个方面,怎能符合于大的方向呢?言论足,则终日言说的尽是道;言论不足,则终日言论的尽是物。道是物的极点,言论沉默不足以表达它。不用言论不用沉默,这是议论的极点。”

【说明】本节所讨论的是万物的起源问题,大公调认为,阴阳产生了,互相胜过而又互相安定,这是说寒热之气相互循环,万物凭借热气而生,遭受寒气而亡,四季掌管着寒热的交替,所以万物就相互产生相互收束。大公调还认为,讨论、议论万物的起源问题,就到此为止,如果要去探讨阴阳寒热的起源,那就讨论不清了。在大多数人的意见中,有莫为,有或使这两种意见占主要,但这两种意见都是立足于物上,终究是不妥的。按照大公调的言下之意,应该讨论的是万物的道路和规律的问题,只有弄清楚天地、万物的道路和规律,才能够弄清楚人的道路和规律。

本篇《则阳》,以人名为篇名,全篇的主旨在于有关道路的论述,反映了庄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一节描述了公阅休、夷节是无所作为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动摇象楚王那样有坚定意志的人。第二节庄子描述了圣人,圣人以天为师,知道天的规律,所以凡事都能提前预备,所以圣人忧虑自己的知识太少,虽然他能长期爱民、服务于民,但终有停止之时。第三节,庄子认为人只有保持本性,才能够随顺自然,如果不能保持本性,又怎么能随顺自然呢?第四节,庄子认为人要按照自己的信念处理事务,而不要按照自己的情绪处理事务。第五节,庄子借用孔子的故事描述了“道不同不相为谋”的道理。第六节,庄子指出当时的人们不仅不讲自己的人生道路,还逃避天命,离开本性,灭绝真情,丧失精神,还没有秀穗就想成熟,拔苗助长,以至于最后无不痛苦一生。第七节,庄子再次提倡道路,就是想让所有的人都能明白,只有认清楚自己的人生道路,才能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第八节,庄子通过遽伯玉在经历六十年中有六十次与时俱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一生就是调节的一生。第九节,庄子通过卫灵公的故事,说明卫灵公不过是善于调节自己,能迅速转换自己的社会角色而已。第十节,庄子通过虚拟的人名,少知,比喻知识浅少;大公调,比喻广大公正,能调和万物,表达出庄子想说的话。街谈巷议,不足以取信,因此唯有采取大多数人的意见,才能是所谓的公正。第十一节,讨论的是万物的道路和规律的问题,只有弄清楚天地、万物的道路和规律,才能够弄清楚人的道路和规律。全篇都牵涉有关道路的论述,说明了人如果没有自己的人生道路,那么就是痛苦的一生,如果有了自己的人生道路,那么就能获得幸福与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