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以解忧?“莫若以明”!

 素笛轩 2020-08-22


上周我们讲到庄子“吾丧我”的精神境界,这是一种抛弃偏执、突破自身局限性、恢复自然本性、达到万物一齐的状态。

达到“吾丧我”的状态,将让我们拥有更豁达的心态,从而在生活中更加游刃有余。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吾丧我”呢?庄子提出了“莫若以明”的认识方法。





“莫若以明”即是以道为内容的、智慧的认知方式,“明”即是道的当下显现。



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摘自《庄子·齐物论》)



这一段的意思是:“道”是怎样被隐蔽而有真伪的分别?言论是怎样被隐蔽而有是非的争辩?道如何出现而又不复存在呢?言论如何展现过而又不被承认呢?道是被小的成就隐蔽了,言论是被浮华之词隐蔽了。所以才有儒家墨家的是非争辩,他们各自肯定对方所非的,而非议对方所肯定的,如要肯定对方所非的而非议对方所肯定的,则不如以空明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本然的情形。(摘自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

也就是说,从实际展开而言,“莫若以明”以是非之辩为具体的关注点。在庄子看来,执著偏见的人仅仅凭借一己之见来剖析“大道”,导致真理的片面化,从而遮蔽“明”。儒墨两家的辩论也是如此。是非之辩往往执着于观念之争的“小成”,因此导致物我之间的对立,同时阻碍人走向逍遥之境。

因此,“莫若以明”就是以此明彼,以彼明此,破除一切对相对待的概念的执著。

紧接着,庄子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明”,即“道枢”。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摘自《庄子·齐物论》)



这一段是说:“此”也就是“彼”,“彼”也就是“此”。彼有它的是非,此也有它的是非。果真有彼此的分别吗?果真没有彼此的分别吗?彼此不相对立,就是道的枢纽。合于道枢就像入环的中心,因此可以顺应无穷的流变。“是”的变化是没有穷尽的,“非”的变化也是没有穷尽的。所以说不如用明静的心境去观照事物的实际。(摘自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

“枢”是门轴,这里指的是“关键”。“道枢”就是世界的本来状况。最高真理就是所谓“道枢”,它处在最高的位置上,其它个别的真理均围绕着它。人们通过修养身心,也可以达到圣人的境界。





总而言之,以“以明”的方式去认识、观察、对待世间万物,就能消除“物”与“我”的界限,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这样就没有成心的局限,没有是非彼此之争,也就真正实现了“吾丧我”。



何以解忧?“莫若以明”!

2020年的前半年魔幻无比,明天就是下半年的开端,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但只要以“以明”的视角去看待形形色色的事物,就不致迷惑、困扰。

栏目策划:清圆;图文编辑:微雨

知行合一 · 200531



 

素笛轩:sudixuan012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