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古人墨迹中的“小动作”

 鸟语花香香 2012-09-21

揭秘古人墨迹中的小动作

 

这是本人所带活动班的一节讲稿,仅供学习书法的朋友参考,观点对于否还请朋友们批评指正!

 

揭秘古人的小动作

留心观察法帖,我们会发现无论任何时代,古人墨迹里的小动作比比皆是。


图片

 

很多人反对临帖时把古人的小动作也作出来,说小心沾染上习气。仿佛古人这些小动作都是坏习气,这样理解书法的是可信还是可笑的呢?!


图片
图片

 

 

古人的小动作到底是怎么回事??    之一

毛笔起止运行时,如果不加以裹束和委婉过渡,写出的线条就会出现类似蒸饼、尖刺等破坏美观的形态。所以,古人为了避免以上病笔的出现,在单字之内笔画间的起收、承接、过渡,以及上下字之间的承接,总是要做些调整笔锋的小动作以保证笔画的交代过程完善。


图片

 

大家看好了,是不是这样


图片
图片
图片

 

 

古人的小动作到底是怎么回事??    之二

在书写过程中,每个笔画的力量分配并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处在不间断的微妙复杂的调整变化之中:单个笔画在起笔时要蓄势以发力,在结束时要回护并开启下一笔。笔画就这样在力量的承上启下间运动,而对笔画的起止发力做调整分配时,在动作上相应地会出现一些间歇以确保锋毫的动作酝酿、调节,这样恰恰也会导致一些小动作不可避免的出现。

看这几处,当然,这样的例子多如牛毛啊,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古人的小动作到底是怎么回事??      之三

书写过程中,在笔画的起止交代、力量转换调整的同时,还伴随着线条情感色彩控制的过程:书写不会一味地紧张或舒缓;线条用墨不会一味地干燥或湿润;线条不会一味地轻或重;线与线在空间上有复杂的对比构成……这种种因素处在丰富的调节状态中,以上各种层面节奏的调整势必会在纸面上反映为一些小动作


图片

 

 

揭秘古人的小动作

综合以上分析,古人的小动作并非故意造作卖弄,而是合理用锋、发力、调整节奏等动作带出的不可避免的副产品。

反过来说,如果没有高超的用笔(用锋)、合理的发力技巧,你就带不出这些合理的、美轮美奂的小动作

所以,视这些小动作为弊病者未免对古人用笔之道认识粗浅!

客观地说,小动作也是构成墨迹之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必须在临帖时充分地理解到这些小动作的缘由,不能就因此刻意地去营造小动作,让人觉得技术眩人,那就成了故意卖弄,须知小动作的本乎心而发之理

~~结束~~

 

 

跟帖留言——

十戈:说得好。综合以上分析,古人的小动作并非故意造作卖弄,而是合理用锋、发力、调整节奏等动作带出的不可避免的副产品。

的确。比比皆是啊。。。说是小动作我个人认为不太妥帖。它是一种承上启下的自然呼应,。。。还有一种,呵呵。那就是。省略掉所谓的小动作一切从简。那就是另一片天空。。。凡是没有绝对。

十戈:有小动作的。可以让我们去相对直观的发现蛛丝马迹。。。另外的一种去掉小动作的的哈哈,那只有靠心灵的感应了。。。

青龙:小动作不小,没有小哪有大。建明就是慧眼,分析的仔细到位,佩服!

刘建明:不是我要叫它小动作,而是人们都这样叫,我叫成别的反而人们一下倒不过来呢,干脆随大流,通俗点,,呵呵

宋琰:建明的这个帖子很好,上面的这个总结也很到位。

所以我们在做这些动作的时候,一定要出来,而不能出来,不能为了炫技而故意表现这些小动作,而是为了合理用锋、发力、调整节奏而自然而然的带出来这些动作。

舒崟:鄙人觉得斑竹所示的许多,都属于正常笔法、笔势范围内的东西,不好说是揭秘。其实古人帖中真正属于小动作的东西,也早就有人注意到了。

说得不对,请多包涵。

毛泽奎:谈不上揭秘。。。现实存在。只不过有些人忽视和视而不见罢了。。。。

刘建明:不好说是揭秘——我反对,仅管这些明明是不用再揭示的,但现实是这对于现在普通的书法大众来说就是难解的谜!他们就是搞不明白咋回事,,这是事实,并且是残酷的事实!这个帖若是给美院的专业学生看,他们定会瞪大眼睛说:这个还用说明呀,太傻了吧????'可怜普通自学者就是不明白呀,就像当年国军从来没见过坦克,不知是啥玩意儿,叫日军的坦克为铁壳车,一顿猛冲被扫到一堆,才知道铁壳车是吃人的机器!

刘建明:举这样的例子,就是要说对一些基本的问题在蒙昧状态,那注定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宋琰:这些笔法对于书法欠发达地区的人们来说就是很陌生的东西,这种感觉对于书法大省的人们是无法理解的。就像我当年到杭州求学一样,猛的见到了很多以前书上见的人,激动啊,可我的那些浙江同学却习以为常,因为那些高手大腕他们常见,有的甚至就是入室弟子。

宁夏的书友的,我们的条件差,可我们的精神不差,努力吧~

草梅:我一直都很同意老师的看法,但是现代书家作品可谓百家争鸣,优与劣先放在其次,其实每一幅作品的风格是作者书写时候把的主观感悟投射到了客观物体上的反映。他们都开始了个性化的独特,就象老师那天放的草书,他们的书写已经建立在公有性(书写方式具有溯源)的私人化(私人化是指在继承基础上的个性渗入)上了,但是我就是不喜欢,每个人都有他的欣赏眼光,蒙昧=惨痛,太过于夸张!!!!只要我觉得有些小东西没有必要太过于提倡!如果我们太在意那些小东西,我们势必会忽略别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拿不是更惨痛了吗?)!!!!

刘建明:不是提倡,而是揭示它的原因,叫大家不要在这上头犯迷糊,不知你咋理解的??

话说回来,周六晚我讲的这一课,我认为非常重要!我个人认为极端重要!!因为这些所谓的小问题根本不是小问题,而是太大的课题,完全够写一本书来展开论述!这关乎书法的笔法章法等等一系列顺此理才可成章的问题……你认为是小东西没必要这么过于强调,就像你不认为蒙昧=惨痛,我虽然很吃惊,但完全尊重你的意见,呵呵

刘建明:如果哪个老师提倡大家都来写小动作,那他就是瞎教;如果老师连这些小动作的原因都不给学生讲明白,那他就基本不适合当老师。

须弥一尘小动作真是书法笔法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对不可忽视。学习啦呵呵

不观风月:1、古人为了避免以上病笔的出现,在单字之内笔画间的起收、承接、过渡,以及上下字之间的承接,总是要做些调整笔锋的小动作以保证笔画的交代过程完善。

2、而是合理用锋、发力、调整节奏等动作带出的不可避免的副产品。

3本乎心而发之理

1是出现小动作的原因,2为出现小动作的必然,3乃对待小动作的态度,此三条非常精典。

另标题说是揭秘,这没什么不妥,因为这是相对的,从古到今的很多秘密总是先有一人或一些人知道,后来才会大多数人都知道,当很多人还不清楚时,对他们而言就是揭秘

还有本人认为,好的书法作品都不可能没有小动作,只不过藏而不露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