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招生录取十大重要数据

 仙人掌艾灸养生 2012-09-22
 在与家长和考生商量志愿的过程中,我们接触最多的就是省考试院、各高校、志愿填报咨询软件和书籍提供的各种数据。繁多的数据真是令人眼花缭乱。没有经验的家长和考生面临这些数据常常是一筹莫展,不知所措。笔者在帮助他们梳理、运用这些数据的过程中,对它们各自的意义、功能和使用技巧进行了归纳,现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1、省批次分——高考招录数据中的基础数
省批次分(又叫省批次线或省控线)是“基础参照分”。其他分都要靠它来比照才产生出自己的意义。所以省批次分是高考志愿填报中第一重要的数据。帮助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书籍、软件或网站都应给出这个数据。因为考生不能单靠原始分来选校挑专业。比如四川大2008年理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招录考生的最低分为6032009年某理科考生小何高分数是550,他也想报食品科学与工程,能行吗?只比较两原始分:603550,就会得出“小何不能填报食品科学与工程”的错误结论2008年理一本的省批次分593分。川大当年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实际录取分比省批次高出17分。小2009年的考分2009年的分(49852分。他填报科学与工程应该是非常有把握的。
 
2、分差——最常实际使用的高考招录数据是什么?
生的考分和高校往年录取数据中的各个分数都是原始分。所有的原始分都要经过省批次分“换算”过后才有意义。原始分与省批次分之间的差叫“分差”。“分差”才是有实际使用价值的数据。考生拥有的“分差”越大,考生的选择权就越大,考生选校挑专业时就越主动。高校或专业拥有的“分差”越大,其报考难度也就越大。从教育统计学的角度看,高校、专业若干年的分差平均值,比高校、专业单年的分差值更准确,可信度更高。
   在志愿填报中,最核心和最常使用分差有3个
A、考分分差=考分-省批次
B  低分差=际录取-批次分
C、平均=校录平均分-省批
考分分差是考生选学校挑专业的“资本”,是填报志愿中
知己知彼”的“知己”内容,是考生成绩档次排序的依据。批次内的最高分拥有的分差最大,他(她)就最有“资本”选学校挑专业。批次内的最低分拥有的分差为0,在填报志愿时自然就没有多少选择权了
    最低分差、平均分差是反映高校录取行情的最主要指标。一般来说,最低分差与平均分差呈正相关关系:最低分差高,其平均分差也高;最低分差低,其平均分差也低。在同批次内,高校依据各自的最低分差和平均分差排列出报考难度档次,是考生选择学校的主要依据。所谓“知彼”,就是指要清楚了解高校的报考难度档次。所以说,“知己知彼”填报高考志愿的核心过程,实质上就是考生以自己的成绩档次与高校的报考难度档次正确“配对”的过程。
笔者在指导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引入股市K线图,把“最低分差”和“平均分差”这两个反映高校招生录取行情数据,以K线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个做法受到了广大考生和家长的欢迎。他们普遍认为,以K线图形式反映出的分差,让他们一目了然地看到了各高校的录取行情,对他们填报志愿很有帮助。
 
3、高校调档分——入了场就等于被录取了吗?
高校调档分是“入场分”。达到“入场分”的考生就取得了进入录取场的“入场券”。但达到“入场分”不等于被录取。高校调档往往可以超过招生计划。超过的“机动”比例一般为1%-20%。就是说,“入场”考生中最就有1%-20%的人被“机动”掉。因此,调档分常常低于实际录取分。所以它不应被很看得很重。高考志愿填报的咨询书籍、软件或网站为了节省篇幅,可以不给此分数。
4、最低分和最低分差——最低分(差)真地变得毫无意义了吗
最低分是“门槛分”,表示某大学或某专业的实际录取分。进入某大学的最低分,为当年该大学的“学校门槛分”。进入某专业的最低分,为当年该专业的“专业门槛分”。以“学校门槛分”进入高校的考生,大多是被最不“热门”专业录取了。以“专业门槛分”被录取的考生,是当年进入该专业的“运气最佳考生”,因为他(她)的考分1都没有“浪费吃亏”。
最低分既然是“门槛分”,因此被认为是高校往年录取数据中最重要的参考分数。高考志愿填报的咨询书籍、软件或网站绝对应给出此分数。
考生填报志愿,首先考虑的是自己能否踏进某高校或某专业的“门槛”,即自己能否被录取的根本问题。考生以最低分为标准来研究高校的录取行情,就可以最大限度地用尽自己的考分,尽可能地防止发生“高分低就”、考分“浪费吃亏”的事。那种认为“最低分已变得毫无意义”的观点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使用的是“最低分差”,即最低分与省批次分之间的差。为了准确起见,我们往往使用高校或专业若干年最低分差的平均值,并按这个平均值来排列高校和专业的报考难度档次。
只要考生选择“服从专业调配”,就可以拿自己的考分分差,来与高校近些年的最低分差均值比较,然后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再做出是否填报此校的决定。
 
5、平均分和平均分差——挑选专业依据什么数据?
平均分反映了某高校或某专业录取考生的整体生源水平。考生可以把平均分作为“挑选专业资格分”来使用。高校不论是按专业大门类还是按专业小门类来招生,考生面临的选择都不是等同的。从高校的角度看,专业有强项与弱项之分;从考生的角度看,专业有喜欢与厌恶之分;从社会的角度看,专业有热门与冷门之分。那么,考生达到什么分数才具备了挑选专业的资格呢?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考生只有达到平均分后,才具有了挑选专业的实力,才敢选择不服从“专业调配”。
平均分同时又是选高校挑专业的“保险分”。对于不太计较分数被“浪费吞吃”、不想复读,或者是其他条件很一般(如没有特长、没有重要获奖经历等)的考生,以平均分为标准来填报志愿就比较保险了。几乎所有分数年年都会上下浮动。但是,平均分相对来说要稳定些。填报志愿以平均分为标准确实比以最低分为标准更安全、保险。
在实际操作中,真正使用的是“平均分差”,即平均分与省批次分之间的差。与最低分差一样,为了提高可信度,我们也是使用高校或专业若干年平均分差的均值。不准备服从“专业调配”的考生,就得以这个平均分差均值为标准来与自己的考分分差比较。
 
6、最高分和最高分差——最高分(差)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最高分反映了某高校或某专业录取的最优考生的水平。按分数优先的原则,最高分考生应该是被该校“最好”专业录取。所以,考生要挑选某校“最好”专业,并决心一定要读上那个专业的话,自己的考分就要以该专业的最高分为标准。因此,最高分常被看作挑选“最好专业资格分”。
实际使用的是最高分差,即最高分与省批次分之间的差。与上面相同的是,也是使用多年最高分差的平均值更可信。当考生“瞄准”了某专业并决心非读这个专业不可时,就要以该专业近几年最高分差的平均值来与自己的考分分差相比较,只有你的考分分差达到了最高分差的平均值,你才具备了被该专业录取的基本资格。
近几年,出现了对最高分过分强调的不正常现象。在各种指导考生填报志愿的书籍里,在多个帮助考生填报志愿的软件中,在所有高校介绍本校往年招生情况的网页上,都见得到对“最高分”的统计数据。而对考生有极大参考价值的最低分和平均分等重要数据却被“省略”了。为什么人们这么“不约而同”地都青睐这个“最高分”呢?果真是“最高分”对考生填报志愿挺重要而变得不可或缺了吗?我们可以把它作为该校招生录取的“门槛分”来使用吗?下面我们来逐一回答上面这三个问题。
在招生宣传中,所有高校都要突出宣传本校的生源是如何如何地好。但是,不同层次的高校有各自的宣传重点。一流名校“炫”状元,其他院校“耀”高分。非一流名校,特别是一般院校,有意无意地淡化,甚至干脆不公布本校的实际录取最低分和平均分。有些书籍、软件和网站的编者,或者因为得不到最低分和平均分的数据,或者因为不懂考试统计学,对各个高考数据的内涵和价值不甚了解,或者因为媚俗要讨好数量众多的一般院校(他们是刊登广告的主体客户),只给出最高分,于是就出现了过分突出最高分的现象。
如本节开始所述,最高分的价值仅仅就是挑选“最好专业资格分”,绝对不能取代最低分和平均分。
考生如果把最高分作为某高校招生录取的“门槛分”来使用,自然会乐翻该高校,因为此校的生源质量就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更比一年高了。可是对报考非名校的考生来说,吃的亏就大了。考生把“最高分”作为“门槛分”来运用,往往会产生高分低就的结果,考生十年寒窗苦苦挣来的分数必然要被吞吃一大截。
比如上海大学2008年文科录取到的分是641。其最高分差为43如果2009年考生把43分作为最低分差来填报上海大学的话,那就是说,要上了583的考生才敢填报。事实上,2009上海大学文科的实际录取分是553分。大家看,不亏?而在文一本批次内,实际录取分在583-553这个区间的学校还有42所,其中不乏一些文科专业很强的全国名校,如:北京语言大学(576)、中国传大学573)、南学(562)、汉大学(581)、北航空航天大学567)、中国民航大学(555)等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最高分的参考价值很有限,忽略最低分和平均分是非常不妥的。
 
7、考分分差——考生选校的“资本”
    考生的高考考分是原始分。考分与省批次分之间的差叫考分分差。这是考生选校挑专业的“资本”。志愿填报的过程,就是用考生的考分分差去与高校的最低分差、平均分差、最高分差相比较的过程
 
8、第一志愿报考率——高校的“人气”看什么数据?
   第一志愿报考率,实际上是指达到省批次分考生以某校为第一志愿的人数,与该校当年招生计划人数的百分比。此数据最能反映一所高校的“报考人气”。第一志愿报考率也是判断分差值可信度的重要指标。当第一志愿报考率大于或等于100%时,第一志愿报考率与分差值呈正相关关系。但是,当第一志愿报考率小100%时,分差值的可信度就要作必要的修正了。因为高校招收调配志愿或征集志愿考生较多时,分差值有时会虚高上扬。出现这种情况时,就要对分差值作必要的降级处理才更准确。即使志愿平行了,A志愿报考率仍是一个很重要的数据。
 
9、录取志愿情况——志愿梯度由什么数据决定?
录取志愿情况是录取志愿的记录。在“排序志愿”时期,这方面的数据就告诉我们,哪些院校从来没有录取非一志愿,哪些院校是可以录取非一志愿的。考生就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来给自己的志愿排序,以使自己的志愿有“梯度”。现在进入“平行志愿”时期,五个志愿都平行了,考生还有必要了解高校过去的录取志愿情况吗?完全有必要。表面上看,五个志愿都是平行的,但还是有ABCDE这样的先后之吧!名校录取AB志愿的定多一些。也会有高校只录取到了E志愿的考生。考生了解了这些信息,对他们今后合适排序自己的志愿很有帮助。特别是,对那些学校主要录取了征集志愿的高校,今后考生就可以把它们作为“垫底志愿”来考虑。
 
10、招生
招生人数指高校实际招生录取的人数(与招生计划不一定相同)。招生人数反映了该校的招生规模。招生规模越大,其相关数据的参考价值就越高。招生规模常年少于3的高校,其招录数据的参考价值很有限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