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是从禅开始的

 東泰山人 2012-09-23

养生是从禅开始的

  《少林禅医说养生》   释延亿 著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11年8月出版

  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禅宗祖庭少林寺,自达摩西来,医亦随行,并在与中国医学的不断交融中吐故纳新,成为少林寺禅医体系中极具代表性和实用性的一环,百代不衰。因其方法简单、注重实效,从古至今,少林养生方法都是人们争相使用的防病法门,名扬中外。

  《少林禅医说养生》为“健康大智慧”系列图书第一册,由嵩山少林寺释延亿法师编著。全书以承续千年少林禅医理论为基点,以少林“调心”和“调身”妙法为根本,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故事和精彩的图解将少林禅医养生精华贯穿你我日常生活,依十日谈的形式分别从少林素食疗法,观象识病,艾灸、拔罐、拍打等经络疗法,少林功夫保健小动作,禅修调心……多角度讲述日常小疾小病的防治与身体的养护,娓娓道来,法简意深,一用就灵。

  作者既是少林寺僧人,又拥有执业医师资格,医学研究生毕业,对佛教医学典籍进行了长时间、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实践中长期与患者接触,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保证了本书内容简单易行,严谨实用,源来有据,不存在哗众取宠、恶意夸大的弊端,无论对于大众日常保健,还是疾病防治都大有裨益。

  作者释延亿法师:俗名王单一,曾在河南中医学院攻读针灸推拿专业,硕士研究生期间主要研究方向是少林寺伤科子午流注用药法。主修药师琉璃光如来法门,2004年在河南嵩山少林寺,依礼上永下信法师剃度,法名延亿。现在主要负责少林寺海外文化中心的课程设计研究和推广、少林寺医药文化的挖掘研究和整理开发,对少林寺养生有比较精深的研究。

  1999年至今随释永信方丈积极参与少林药局的恢复重建、挖掘整理、研究创新工作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等。精通少林八段锦、少林内功、少林易筋经等相关内功心法;擅长运用针灸推拿治疗颈肩腰腿痛等相关疾病,运用传统运动疗法康复训练,运用中药进行伤后调补;擅长时间养生、运动养生、本草养生。

  精彩书摘

  少林揉腹功,主疗糖尿病

  少林寺僧人经过长年揉腹得出一些亲身的体会:认真揉腹6至7遍时会感到腹部温暖,甚至会头部出微汗,这是内气汇聚的表现;坚持揉腹一段时间,动作熟练后慢慢每次会出现胃肠蠕动的感觉,有时甚至别人也能听到你肚子“咕咕”的声音,这是内气汇聚后运行通畅的表现。做完后普遍会感到头脑明显轻松,疲劳感一下子消失,因为揉腹可以使中焦气机健运,清气上升;揉腹后早上起床可能出现大便黑臭、拉肚子或者肚子疼等表现,这是内气汇聚攻冲宿疾、排出胃肠毒素的表现;胃口会变好,消化吸收功能增强。身体瘦弱者体重会增加;虚胖者身体会变得结实,肚子赘肉消失,腹部有弹性,这是元气汇聚充沛的表现;当然对于养生美容来说坚持锻炼揉腹,面色会变得越来越光彩,皮肤细嫩,身体强壮,因为长期揉腹可以使内脏血运丰富,内分泌协调,内脏元气充盛自然面色红润,身体强壮。

  传统医学认为,“背为阳,腹为阴。”腹部是五脏六腑所居之处,有肝、脾、胃、胆、大肠、小肠、肾、膀胱等脏器分布,因而腹部被喻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本保健法与普通的揉腹方法不同,不仅将上脘、中脘、下脘三穴打通,而且揉法一直沉到丹田,将中焦和下焦连成一片,通过圈揉和回环晃海,横向联通足阳明胃肠、足太阳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和任脉等经脉,使整个腹部的内脏得到运动。本功法属于强壮功法,通过培护脾肾达到补气益精的目的,因此常练此功,有助于治疗肺结核、高血压、神经衰弱、慢性肝炎、遗尿、尿潴留、遗精、阳痿、早泄等虚损性疾病,同时对于女子痛经、月经不调亦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淋巴液循环,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增强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有助于防治消化不良、胃炎、胃下垂、胃神经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和便秘等疾病。此外,揉腹可以产生的啡肽类物质,能够迅速缓解大脑疲劳,使人产生愉悦清爽的感觉,非常有助于脑力劳动者恢复疲劳。

  最最重要的一点,对于糖尿病的病人来说,揉腹法是一项绝佳的运动。它可以刺激内脏运动,使脏腑气血运行通畅,特别是胰腺的血运通畅,帮助恢复胰岛功能,唤醒沉睡的胰岛,增多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素活性,直接解决糖尿病的根本原因;通过外在的手法按摩,可以促进内脏血液运行,加速肠、胃、肝脏、胰腺等的血液供应和新陈代谢,消耗血液中的糖能量,从而直接有效地降低血糖含量。

  我在临床上碰到不少糖尿病人,其中很多是四五十岁甚至更年轻就开始发病。我分析了一下他们的规律:第一,他们属于社会中坚力量,正是干事业的时候,往往饮食没有规律,要么饿过劲、要么猛吃猛喝,饥饱不调,损伤中焦脾胃;第二,因为工作压力大,他们的睡眠通常不足,疲劳日积月累,得不到有效缓解,生命能量一直处于透支状态,这些都会导致”元气不足、阴火上升”,最后不得不尝下糖尿病(类似中医的消渴病)的苦果。金代名医李东垣把这个过程就描述为”饥饱劳役,损伤脾胃,百病丛生”,认为应从中焦脾胃入手进行调理。只要中焦脾胃运化良好,气血运行通畅,内脏功能自然健运,消渴病自然消失。本保健法以按摩腹部为主,通过外在的自我按摩,使体内中焦之气汇聚运行,恢复中焦脾胃功能,从根本上助疗糖尿病。很多人听了我的建议,长期坚持此法锻炼,血糖状态都比较稳定。

  药师法门,女性痛经的少林妙法

  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引起痛经的原因主要是经血外流受阻,造成潴留,刺激子宫痉挛收缩。大家都知道经期不能吃生冷的东西,不能洗冷水澡,或长期居住在阴湿寒冷的地方。因为这些不好的生活习惯,都可导致经血运行不畅,造成子宫收缩增强或痉挛性收缩,引起痛经。另外,心情不好,也会导致气血不能通畅,经血排出困难,也可以导致痛经;气血虚弱,肝肾亏损,子宫失于滋养,也可引起痛经。

  下面我就教大家一个从民间老中医那里得到的好方法。我在临床上又进行了改进,效果非常明显。取皂荚粉约30克、冰片10克共研极细末,取少许置于掌中,并捂鼻呼吸,顷刻喷嚏频作,继而微汗痛减,每天2~3次。月经前取伤湿止痛膏中间黏绿豆贴穴位取关元(脐中下3寸,即用手比脐下一巴掌),三阴交穴(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即内踝上一巴掌),每个穴位每次按50次,每天3次,2~3天更换一次。

  妙招选摘

  1 顽固性失眠

  很多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患有顽固性失眠,非常痛苦。这种失眠大多跟心和肾有关,而且使用药物效果不明显。每晚临睡时盘腿打坐,足底向上,然后屏气静心排除杂念,用双手大拇指时重时轻地按摩两足底涌泉穴200下,促使心火下移,肾水上升,一段时间后睡眠就会有很明显的改善,偶尔半夜惊醒,只要按前法补做,又能继续入睡。

  2 坚持必灵的补肾法

  每天先身体后仰21次,再前俯21次,然后立正双手捶打两肾俞63次,接着下蹲抱膝数10个数,最后按摩肾俞5分钟。这个动作要反复慢慢做,一定要让腰热起来。有的人当时就能放几个屁出来,这时命门火动,把寒气拱出来了。

  3 酒后催吐

  现代人应酬多,难免会碰到醉酒的时候。有的人醉酒后感觉要吐又吐不出来,难受得要命。这时候你使劲儿掐按足三里很快就能吐出来,吐出来后最好再吃上几粒藿香正气丸来保护胃气。

  4 心律不齐

  我们知道,肺经的经气运行时间是早上3:00~5:00,太渊穴呢,又刚好在号脉的地方,可以用来探测心跳的速度。老人一般醒得早,早上天不亮就醒了,一般正好也在这个时间段。这时候,将右手搭在左手的手腕上,亲自感觉自己的心律,如果跳动的速度不平衡、不规律的话,太渊穴就要即时派上用场了。可以先在床上按揉一段时间,大概 2~3分钟,等心律平稳一点了,再穿衣起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