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拭尘集》自序
有三种书,随便翻开一页,读便有味,《红楼梦》、《聊斋》、鲁迅杂文是也。喜欢鲁迅杂文,从没想过要写杂文。后来读冯梦龙《智囊全集》,有感于倪云龙之事,写了篇《清高》,被人称许。受到鼓励,心下窃喜,便偶一为之。2000年主持《五台山》杂志,想让刊物有点新气象,开了个《刊人话语》专栏,谈时论事,开始写“千字文”。本意抛砖引玉,谁知征稿不易,刊物催迫,便一篇篇写下去,既发而不可收,不意十年间竟写了百篇以上。 今年,已届退休,使命既将结束,文字亦当变更,杂文以后当无催迫之虞,千字文便可卸肩。是以结集,以为收束。 集名《拭尘集》,因所言皆常识。常识往往蒙灰,面目模糊,不再常识。美国为了垄断石油,出兵侵占伊拉克,颠覆一个主权国家,这是侵略,是野蛮,却被说成是帮助伊拉克人民推行民主政治;人生来平等,这应该是常识。然而,现实却是“货有三等价,人分上中下”,住房有等级,坐车有等级,看病有等级,上学有等级,就业有等级……城里人做工叫无产阶级,乡下人做工叫农民工。连人权都被分为资本主义人权和社会主义人权;共和国一建立就宣布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公仆。现实中,有几个当官的把自己当公仆?又有多少人认为干部不应该为民做“主”?国家是人民创造财富,纳税人拿钱养活的,河南一官员骂记者却说:你挣上国家工资,你为谁说话…… 当常识不再常识时,是非便要颠倒。禅宗神秀大师说:身如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心要勤拂拭,常识亦需拭尘。 年轻时感慨鲁迅写杂文误了写小说,常诫自己莫蹈覆辙,不意到头来仍拿十年时间写杂文。自从写上杂文,小说有好些年不写了。这才是:命运从来不由人,你想往西偏到东。既已走过莫后悔,但具一颗平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