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是什么 知青,是下乡知识青年的简称,曰知青。应的是主席的伟大教导“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知识青年。其实,“知青”是现在人这么叫我们,当年在农村,不管是自己叫自己还是贫下中农叫我们,都是用的全称“知识青年”,以表敬意。 知识青年,跨度很大,从1966年的高三学生到1976年的9年级学生,共13届的学生,不是十年,是十三年(概念错误,应该追溯到大跃进以前)。66届高三学生大多出生在1947年;76届9年级学生出生应该是1960年。差13岁,差不多一代人了。所以,文革后恢复大学教育,第一批入学的77届大学生 ,我们班的年龄差别为13岁。这也是世所罕有的。 这十三届学生当中下乡的叫知识青年,留城的不叫,农村中学的也不算,人家那叫回乡青年。 人们熟知的叫“老三届”的是指66年7、8月间正式停课闹革命的时候在校的高中生,高一、高二、高三,老三届。 还有小三届,这是跟着上面的叫的,指的是当年的初中生们,三届初中生。 知识青年,顾名思义应该是很有知识的人们,其知识程度为,初一到高三不等,因为66年一直到68年下乡之前的3个年头里面就没有读过一天的书了,6届学生一起都去干革命去了。按那时的教学大纲,高三学到解析几何;初一刚刚学完初级代数,也就是刚刚明白埃克斯加外等于大老开那么个水平,连平面几何还没学。下乡了,老农民说,知识青年啊,给我们划个门框吧?说,不会,没学过。哪个可是几何 学呀。 1968年,老三届小三届一锅端,都走了,原小学4、5、6的学生也就一锅端进了中学,曰:复课闹革命。原来小学6年级那届的学生上不了中学,在小学里窝了两年,既没有书读,也不干革命,轮不上他们,所以,这三届学生最能打群架。现在有人说起,当年红卫兵大串联的,武斗的,指的是老三届小三届;说当年满大街打群架的,就是这个后三届了。“后三届”这个名词叫的不响亮,一般是他们自己的戏称吧 ,曰:后娘养的三届。这三届是一起上的中学,分三年下去的。老大9年级,70年走的,后两届就是71,72。没有69届。大家一起留了一级,叫了两年9年级,或7,8年级。为什么?因为68年 一共6届的学生,贫下中农招待不过来。从68年中有试点的红卫兵奔赴农村开始,到68年底正式号召,持续到69高峰,分批地走,直到70年初还有68届扫尾的。 因此,大多数城市理论上没有69届中学毕业生,但有69年下乡知青。细节不用多说,老六届就是这样了。下一集会更多地讲他们在文革中和下乡前后的事,再回头述说这段公案。 继续说“后娘养的三届”。 9年级算什么呢?高中毕业,不是初中,是高中。还是毛主席说的也,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所以复课闹革命的时候学制就改了,5年小学,2年初中,2年高中。所以当年小学六年级刚刚学完了分数应用题的小孩突然自豪地发现他们是高中毕业班的学生了。然后复课闹了两年革命 ,什么课都没有开过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就走了,带着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大知识大智慧去接受再教育去了。主席说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说你们在城里读洋书读得太多了,去农村让贫下中农教教你们怎样种田挑粪的吧。是的,书读得太多了,都知道啥叫最 大公因数了,再读下去一定读傻了。 还有呢,72届下乡的,66年的时候才小学4年级。我都不知道他们学过啥了,不管学了啥了,小学学了4年,然后大街上横晃晃了6年,学啥都忘了。听说他们有的后来推荐上了工农兵大学,连小数点都不会。 所以,文革十年,最惨的就是这三届。这三届几百万人都是1953、54、55年生的,祖国的高生育期生人们。他们的孩子今天大概在25-30岁之间吧,也是高生育期的人们。这三届里面上大学的人最少,因为77年高考的时候恶补也补不上那些课程了。而没有上大学的后来的社会遭遇也是最惨的吧。80-82年安置知青回城工作,他们的工种就是建筑工,清扫工,搬运工什么的了。所以累了一辈子,最低收入一辈子。而且可能早早就下岗了的。 所以,戏称后娘养的三届还真的是不幸言中。 然后,后面还有73-76届,属于正常小学中学,正常下乡,年龄也小,书也读了,所以后来大学,电大,中专,技校,基本上都安排了,还过得去,没有太多的故事了。而且等到这后面的4届走时,下乡的制度已经规范化了,各种安置政策也趋于完善,比早先的老九届就好多了。 记得我就亲手安排了好多届知青新战友,一开始叫我大哥,最后那两届小女生已经有管我们叫大叔的了,唉。但是越到后来的,受老农民欺负的就越少,最后不知谁欺负谁了,那是后话。 最小的知青小弟小妹们今年也五十了吧。老三届的孩子们最大的应该有40出头了。是的,我69年末从东北去上海探亲,在大连上船,晃悠两天两夜,同船就见到几对黑龙江插队落户的知青战友抱着孩子睡在通铺上,天哪,那孩子今年正好四十,连那孩子的孩子都 到了当年我们下乡的年龄了。 咳,岁月催人,还是多写点这样的流水帐作为记录留给他们吧。我没有写日记的习惯,但是,那个时候的事情确实记忆犹新,铭心刻骨的,应该很生动地写下来的。 这一篇作为开头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