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2年05月02日

 千年不老松 2012-09-25

秦少游后人高邮“少游村”寻根

(2011-08-08 10:47:42)
 
 
来源: 新华报业网

  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北宋)

  昨天是传统节日“七夕”,在中国为数众多的七夕诗歌中,最优美、最为脍炙人口的,当属北宋婉约派大词人秦观的《鹊桥仙·七夕》了:“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名秦少游后裔组成宗亲团,赶到少游的活动地高邮文游台和出生地高邮市三垛镇少游村寻根问祖,沾染先人的“文气”,度过了一个不一般的七夕节。本报记者全程陪同,倾听少游后人对先祖的缅怀之情,现场感受这个被人传诵为“寂寞人间五百年,风流不过秦淮海”(清·王士祯)的大才子的“人气”。

  先人遗迹

  “文游台”和“少游村”古风犹存

  6日大早7点多钟,“性急”的秦观后人在高邮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首先来到该市最为著名的景点,也是秦少游曾经读书会友的风雅之处文游台。文游台在高邮市区东北、泰山庙(又名东岳庙)后的东山上,始建于北宋,经多次重修,大部分为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重建,文游台因苏轼路过高邮时,曾和孙觉、王巩、秦观等知名文人在此饮酒论文而得名。

  记者随少游后裔赶往少游出生地高邮市三垛镇,车还未到,沿途就感受到秦少游的“气息”,不时看到路边“少游古里,水乡三垛”的宣传牌,当地人介绍,少游的出生地以前叫“秦家村”,现在干脆改成了“少游村”,更加直接、准确。

  后人瞻仰

  秦氏宗亲回“老祖宗”出生地

  博古之女秦新华盛赞先祖爱情词句

  记者注意到,人群中一袭红衣的秦新华十分引人注目,虽然已是古稀老人,但看起来十分年轻。祖籍无锡的秦新华目前是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会长,她是中共早期领导人博古(秦邦宪)之女,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铁映的夫人。谈起秦观,作为嫡系后人的秦新华显得特别自豪,也很激动。她表示,高邮文游台是和秦少游相关的最为重要的历史遗存,目前已经建成国家3A级景区,这让他们这些后人觉得特别欣慰和自豪。《鹊桥仙》是他最为脍炙人口的爱情诗篇之一,自己读了多少遍,仍然回味无穷,其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流传最广,最为出色,歌颂了美好的爱情和积极向上的爱情价值观,在当今社会仍然有着特别的教育意义和启示作用。

  秦新华说,高邮是少游的家乡,也是大家的家乡,衷心希望这座古城越来越美丽、富足。她还当场将李铁映同志手书的《鹊桥仙》赠送给高邮。

  86岁老教授出国讲学必说“秦少游”

  快到三垛镇时,记者和一位满头鹤发的健朗老翁攀谈起来。老人叫秦子卿,上海人,今年已经86岁高龄,也是这次宗亲团中的“大哥大”。记者了解到,秦老是少游第32代孙,离休前为扬州大学教授。

  “我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当时在苏北参加革命斗争时就寻访过少游的出生地,缅怀过先人。最近年纪大了,来得比较少了,这次来感觉我们的‘根’越来越美,家乡越来越富裕了。”秦子卿告诉记者,自己一辈子以博学多才的秦少游为榜样,活到老,学到老,早年在湖南大学教过书,后长期在扬州大学工作,教过中文、历史、科技。现在有一半时间在美国居住,另一半在上海。

  秦子卿老人经历传奇,和英国大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是好朋友。无论是在湖南大学、扬州大学,还是在国外高校讲学,“秦少游”都是必讲的。“国内的秦氏后人很多,国外也不少,我要把少游的才情多多传播,尽一个后人的义务。”老人说。

  无锡企业家秦燕平连称“来迟了”

  今年49岁的秦燕平是无锡一位企业家,秦少游第34代孙,“我真的是来迟了,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来,我们无锡有几千个秦观后人,和他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秦燕平告诉记者,北宋时,秦少游的儿子迁居无锡雪埝桥太湖边,后人繁衍形成村落,取名秦村,此后无锡的秦氏后人越来越多。

  “老祖宗秦观跟无锡还有一个很大的渊源,那就是他的墓就在我们无锡惠山,现在已经成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后人经常去凭吊。”秦燕平说,和外地比起来,无锡的秦氏后人还不算多,广东有3万多人,海南有2万多人,国外也有不少,有条件的话,后人们还是应该多来老祖宗的出生地看看的。

  北大毕业生设“少游基金”资助贫困生

  来自海南的秦杜华是秦少游第33代孙,对于少游村的一水一桥、一草一木,复建的少游宅第的一砖一瓦看得分外仔细。秦杜华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在北京科技大学深圳研究中心工作,这次是头一回来。秦杜华告诉记者,先前拜访的文游台规模宏大,文化底蕴厚重,设计得非常好,少游出生地也保护得不错。秦杜华认为,秦少游的后人分布很广,江南、海南、岭南和西南都有,影响很大,对他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他的文化和精神内涵还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其实秦少游的贡献不仅仅在诗词上,他还写了大量针砭时弊的政论性文章,有些见解甚至今天也有借鉴价值。

  秦杜华介绍,秦少游对后人的文化教育影响很大,自己所在的海南,成立了秦少游文化研究会。自己和其他后人一起还发起设立了秦少游教育基金会,每年帮助贫困的优秀学生上大学,大家陆续投入了600多万元,每年至少资助几十个贫困生,到现在已经五年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