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据质量管理:牙钻与数据质量

 MTC-DQM 2012-09-25
        说我强迫症也好,说我职业病也好。我早已习惯把日常生活和数据质量挂钩了。
 
        昨天我的搭档下午才来,我问他干嘛去了。
        他说“我去咄咄咄了。”
     “啥?”
     “挨钻头去了!”
     “啥?”
     “我去看牙医了好么!”
     “哦,哦,牙钻!牙钻!”
 
      
 
        对于同事,我深表同情。我太了解牙钻有多恐怖了。这些恐怖来自于小时候看牙,牙钻发出的恐怖声响以及牙钻在口腔里令人恐怖的哆嗦劲儿。你们知道我有多少个虫子牙?5颗!现在知道我有多害怕牙钻了吧。
        啰嗦半天,这跟数据质量有什么关系?
        以前我写过很多文章说数据质量的积极预防和被动清洗。也应用了一系列的比喻来说明在数据质量上积极方式与消极方式的区别。这次同事看牙医的经历让我想到了更恰当的比喻。
        刷牙和使用牙线(嘿嘿,我知道很多人不用牙线的)对牙齿来说就是缺陷预防,只不过不是预防数据缺陷,而是预防虫牙和牙周疾病。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些预防措施……那么保不准牙齿就会被蛀或者发炎。把牙齿被蛀的部分去除并堵上这些洞就像是数据清洗,不过不是纠正已经发生的数据质量问题,而是在牙齿被蛀的更坏之前做点什么进行阻止。

       和处理数据质量问题时不关注根本原因一样,很多人在看牙医的时候也不关注引起口腔疾病的根本原因。不过一旦产生了危害,正确的应对措施是必须的——至少要做到在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之前采取应对的措施。我想人们在补牙的时候都忍不住想,早知道就好好护理牙齿了,省的现在受罪,还花冤枉钱。这个恐怕和数据清洗时,人们觉得数据清洗是一笔没必要的成本一样吧。

    “虫子牙啊,你伤害了我,我一笑而过”,但是我怎能一笑而过啊!!!
 
    补第一个虫子牙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太讨厌牙钻这东西了,但是我却一再放纵自己,直到治疗第五颗虫牙的时候被钻到了神经,我才知道好好保护牙齿有多么重要。呵呵,比较幸运的是,那些是我初中毕业之前的事儿了。
这个看牙的例子,也许不能给数据质量管理这行经常讨论的问题带来新意。不过,这个比喻让我觉得无比的贴切。大部分人可能会忽视他们牙齿保健,直到出了比较严重的牙科问题(通常是要感到无比疼痛)时才后悔莫及。这个和数据质量管理有什么区别,真的是现状如此啊。大量的组织忽视数据质量问题,等到明显的问题出现(通常是经济上的巨大损失)并引起严重后果后才后悔莫及,只怕悔之晚矣。
对于数据质量,我们应该像刷牙和清洁牙齿那样,定期对数据进行梳理,定期做例行的数据审查。要尽可能地进行缺陷预防,将数据质量评估常态化。
 
    我相信你不会喜欢数据清理工具的,就像我牙痛时不喜欢牙钻一样!干脆换句更通俗的话吧,数据质量管理,需要行动起来。而不是坐以待毙!
 
@MTC数据质量管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