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玄奘与瓜州

 昵称503199 2012-09-25

 

玄奘与瓜州

玄奘法师是著名的佛学家、哲学家、旅行家、翻译家、中印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和中外交通的杰出使者,唐太宗称他为“法门领袖”,鲁迅称他为民族脊梁,梁启超誉他为“千古一人”。2004年,国务院新闻办把孔子、老子、孙子、屈原和玄奘定为第一批对外宣传的我国历史圣贤。

玄奘与瓜州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

正因为如此,我才来到瓜州,追寻玄奘的足迹。在这里,我看到的东西,撞击着我的心灵。

[转载]玄奘与瓜州

瓜州东千佛洞——与莫高窟形体大致相同,但看到的是莫高窟所没有的壁画,尤其有《玄奘取经图》,非常珍贵。

[转载]玄奘与瓜州
[转载]玄奘与瓜州

[转载]玄奘与瓜州

[转载]玄奘与瓜州
[转载]玄奘与瓜州
东千佛洞里的壁画《玄奘取经图》,画面上有一匹马,也一个胡人,此人当是石槃陀,侧身而立的玄奘虔诚地朝拜观音。



在凉州讲经一个多月后,玄奘在当地僧人慧威法师及弟子的帮助下,昼伏夜行,风餐露宿,于公元627年来到了瓜州,住在城外的一个寺庙里,打听西行的路线。据专家考证,这个寺庙叫塔尔寺,其遗址保存基本完好。

有人告诉玄奘:“从这里往北行五十余里,那里的瓠轳河(即疏勒河)下广上狭,洄波甚急,深不可渡。上有玉门关,是必经的道路。关外西北还又有五烽,常年驻有守望的官兵,各烽间相距百余里,当中没有水草。五烽之外就是莫贺延碛,伊吾国境。”他听到后,内心极为愁闷,所乘的马又在这时死去,下一步不知该怎么办,只好在瓜州呆了一个多月。玄奘准备出境后先到伊吾国(新疆哈密一带),但还未出发,凉州方面已经发现他西逃的行踪,缉拿他的公文很快到达瓜州,公文上写:“有僧玄奘,欲入西蕃,所在州县,宜严候捉。”

[转载]玄奘与瓜州

锁阳城——当年的瓜州城,李昌在这里“会见”玄奘。[转载]玄奘与瓜州

锁阳城又名苦峪城,锁阳城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在甘肃省瓜州县城东南约 70公里戈壁滩上,始建于汉,兴于唐,其它各代都不同程度地重修和利用过。其形制保存了典型的唐代古城风格。城东北方向有一座大型寺院系元代建筑,大塔高14.5,千座小塔整齐地排列于一条线上。

锁阳城在汉代是敦煌郡冥安县治所,西晋为晋昌县,隋为常乐县,唐为瓜州郡。后历经战乱,明王室闭关后遭废弃。锁阳城之名缘于清代民间,因城周围有诸多味美甘甜的锁阳,后人因物命名为锁阳城。锁阳城是丝绸之路咽喉上的一大古城。在河西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诸方面曾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代锁阳城附近有一大片非常开阔的绿洲,是酒泉郡与西域联系的纽带。周围有几十处古城、古墓、石窟、寺庙,保存规模尤以锁阳城为最。锁阳城分内外两城,外城总面积80万平方米,内城总面积28万平方米。西北角墩高18,上有敌台、擂台等古代军事设施。
[转载]玄奘与瓜州

[转载]玄奘与瓜州

[转载]玄奘与瓜州

[转载]玄奘与瓜州

[转载]玄奘与瓜州

[转载]玄奘与瓜州

[转载]玄奘与瓜州

[转载]玄奘与瓜州

[转载]玄奘与瓜州

瓜州的州官李昌拿着追捕文书找到了玄奘,问道:“师父就是玄奘吧?”玄奘犹豫了一下,没有回答。李昌说:“师父如说实话,弟子可以给您想个办法。”玄奘见李昌态度诚恳,就说出了自己的名字。李昌赞叹道:“师父决心取经,研究佛法,真了不起,我一定尽力帮助。”说完便撕碎了追捕文书,说:“师父赶快走吧,天黑就出不了关了。”玄奘又惊又喜,却又发愁,西行路线不熟,担心万一到玉门关被捉,怎么办?

[转载]玄奘与瓜州

塔儿寺是唐、五代及宋元时瓜州地方官员及百姓进行祭祀的宗教活动场所。可见汉唐时代,这里是很热闹的。

塔儿寺现存大小塔十一座,寺门南向,东西两侧分置鼓楼及钟楼各一座、僧房数间,院墙正方形,面积1万平方米。寺院中心有大型庙宇建筑台基,其北面有一座高14.5的大塔,用土坯砌成,白灰抹面。塔顶为覆钵式结构。塔形庄严雄浑,十分壮观。

据《大唐西域记》记载,玄奘法师赴印度取经路过瓜州,在此讲经说法半月有余。《重修肃州新志》记载:“唐朝断碑,在寺基内,字画不甚剥落。一面逼真唐体,虽未为唐人之极佳者,而断非唐后之书,因首尾残缺,仅存中段,文义不能联贯而总系大中时复河、湟,张义潮归唐授爵,大兴屯垦、水利疏通,荷锸如云,万亿京坻,称功颂德等语。其一面,字体流入五代宋初,文义与前略相仿,似颂曹义金之语……

[转载]玄奘与瓜州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恰好有个叫石陀的胡人前来礼佛,并请授戒。玄奘为他授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他很欢喜地辞去,接着又很快送了些饼果前来。玄奘法师见他身体健壮,貌又恭谨,遂说出了自己的心愿。那胡人慷慨许诺,说:“很愿意送师父过五烽。”玄奘大为欢喜,出钱让石陀去买一匹好马。第二天傍晚时间,果然看见石陀偕一老翁,骑一匹瘦老赤马前来。玄奘见后,心里感到不快。石陀为他介绍说:“此翁对西路极熟,曾去伊吾三十多次,所以同来商量。”那老翁接着说道:“西路险恶异常,沙河阻远,又有鬼魅热风,遇到就要丧命。同伴众多,还常迷路,你现在单身一人怎么可行?还是多做考虑,不要自轻身命。”玄奘说:“我既然发誓西行求法,是决不会东退一步的,即使死在西行路上,我绝不后悔。”

老翁为玄奘的精神所感动,就将自己的赤色老马赠给了玄奘,说:“你若是一定要去,可乘我这匹老马。这匹马往返伊吾已有十五次,知路健行,它也许会帮助你的。”

也许是受白马寺白马驮经一事的影响,在《西游记》里,吴承恩把陪玄奘西行的马设置成了一匹白马。

玄奘就和老翁换马而别,开始和胡人石陀夜行。大概三更左右,才走到河边,远远望见玉门关。河岸有一丈多宽,两旁有梧桐树丛,胡人斩木为桥,布草填沙,驱马而渡。

[转载]玄奘与瓜州

[转载]玄奘与瓜州

[转载]玄奘与瓜州

[转载]玄奘与瓜州

[转载]玄奘与瓜州

[转载]玄奘与瓜州
玄奘夜过的河

过了河后,玄奘心中好像放下一块石头,在欣慰中解鞍休息。玄奘与胡人相距五十步,彼此下褥而睡。可是没有多久,他发现胡人突然拔刀而起,向他走来,但到距离十余步时突然又折返。玄奘怀疑胡人起了坏心,当即坐起,盘腿而坐,默默诵经。胡人又去睡觉,玄奘始终不敢入睡。天明时,玄奘喊胡人起来准备出发。胡人不想去了,竟说:“我觉得前途非常危险,又无水草,只有五烽下面有水,必须夜间去偷水而过,如果有一处被发现,命就保不住了,不如归去妥当。”玄奘当然不肯,胡人露刀张弓,命他前行。玄奘为防备意外,不肯居前。这样并肩走了数里,胡人又停了下来,叹息道:“师父一定通不过,如果被捉住,要牵连到我怎么办?”玄奘当即发誓道:“纵使切割此身如微尘,也绝不牵连你,请放心好了。”并赠马一匹,劳谢而别。从此玄奘就孑然一身,开始了孤行寂寞的沙漠。

玄奘远望前方,完全是无边的黄沙,根本没有明显的道路。他只好望着骨堆、马粪前进。由于初涉沙漠,孤单无伴,再加上人们传说的鬼话,他在极度惶惑不安的心情下,眼前产生了一幕幻觉。他忽然看见满沙碛间都是军队,乍行、乍息,又看见有无数裘褐驼马,旌旗大舞,移形换貌,倏忽间千变万化。像是遇到了强盗,后来又觉得像是见到了鬼怪。想到自己所发的宏愿,他重新抖擞起精神,心也就安定了下来。

约莫走了80余里,见到了第一烽。他怕看守的人发现,就隐伏在沙沟里,一直等到天黑。到烽西看见了水,玄奘就下去饮水,不料刚想取出皮囊盛水,忽然有一箭飞来,擦膝而过。正在惊骇间,又是一箭飞来。他知道已被发现,就大声喊:“我是从京城来的和尚,请你不要射我!”说完便牵马走向烽火台。烽上的守兵见他过来了,就停止了射箭,开门出来,领他去见校尉王祥。王祥命人点火照明,看玄奘的样子不像是本地的僧人,就问玄奘此行的目的。当他说明经过后,王祥说:“此去艰难遥远,恐怕师父难以抵达目的地。”但玄奘意志坚定,不为所动。于是王祥又说:“我不能帮助你偷渡出境,但弟子是敦煌人,你不如到敦煌跟张皎法师学习,他德才兼备,对贤能有德的人最为尊敬,看到你,他一定会喜欢的。”玄奘当即表示,就是使用刑罚也不东移一步,即使死在途中,也心甘情愿。王祥大为感动,表示不再难为玄奘,留玄奘住了一宿。果然,第二天饭后,王祥派人给玄奘准备好水和干粮,并亲送了十余里,嘱咐道:“从这一条路可以一直到第四烽,那里的校尉是我本家,叫王伯陇,到时你就说是我叫你来的,他绝不会为难你的。”

玄奘照着王祥所指示的路线,进入了第四烽,他本不想找王伯陇,怕节外生枝,打算偷偷取水,乘着夜色渡过烽火台。那知刚到水边,已有一箭飞来。玄奘无奈,只好报上姓名,见到了王伯陇,说明是王祥让来的。正如王祥所言,王伯陇的确是一位善良温和的人,他非常高兴地留玄奘住宿,并赠送马夹和一只已经装好水的大皮囊。还送玄奘走了一程,分手时还再三叮咛说:“法师不必经过第五烽,那边的人很粗暴,可能给您带来麻烦,最好绕过第五烽,从这里西去百里许,有一个野马泉取水,再往西,就可以抵达伊吾国了。”

从这里开始,才算踏上了长八百里的莫贺延碛,也就是戈壁沙漠。莫贺延碛位于罗布泊和玉门关之间,现称“哈顺戈壁”,唐时此处以西皆称“域西”,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西域”的起点。那里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也无水草,自然环境极其恶劣,是旅途中最艰苦的一段。在孤影伶仃的寂寞行程中,玄奘总觉得奇形怪状的恶鬼,围绕前后。他是信仰坚定的人,只是诚恳地默诵佛经,安定自己。当然谁都明白,这些心理上的幻觉,本来是危害不到他的,所以他始终能够安全地前进着。在沙漠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容易迷路。他走了百余里后,找不到野马泉,当取出皮囊时,因袋重一不小心把皮囊掉在沙地上,所储存的水全部流了出去。在沙漠里行走,没有水喝怎么活下去?玄奘打算掉头回到第四烽去,重新装好水再继续西行。可是回头走了十余里,想起自己发的誓愿:“宁可西行一步死,不回东土一步生。”于是振作精神,掉转马头,向西北方向前进。这时候的途中景象,乃是四野茫茫。夜晚遍地磷火,烂若繁星,形状非常恐怖;白天惊风拥沙,散如猛虎,使人睁不开眼睛。但这时候的他,因已下定了决心,丝毫不觉得恐惧。这样一连走了四夜五天,没有一滴水沾喉,不禁口干舌燥,头晕目眩,再也不能前进一步,不得不倒卧在沙漠里。玄奘心想:“这回可真完了。”在无可奈何中,只好默念心经。到了第五天夜半,他被惊醒,忽觉一阵冷风吹来,他便打起精神,勉强起来,向前行进。而经常走沙漠的马,有着特殊发达的嗅觉和认识道路的能力。这匹老马果然识途,大约走了不过十里,马忽然一反常态,发疯似的走向别路,玄奘也控制不住,只好由它而去,这样走了几里,就看见一大片草地,草地旁边有一池清水,澄清见底。玄奘大为欢喜,人马终于得救了。

玄奘在草地边休息了一天,把皮囊装满水,又给马准备了青草,才继续向前进发。经过两天时间,终于走出了大沙漠,到了伊吾国(今新疆哈密),这里是新疆通往河西及中原的第一要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