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行杂记之三

 周伯昆的图书馆 2014-11-21

    西行杂记之三-----大哉圣僧

  我敢说,在中国出生长大的人没有不知道唐僧的。

  我还可以说,绝大多数人不是从史书,而是从一本唤作《西游记》的小说,或由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中认识这位僧人的。

  《西游记》这本书太神奇,太有意思了。唐僧骑着白龙马,在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的保护和陪同下,历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取得了真经。在人们心中,目的无关痛痒,过程才是真真的妙不可言,以至大家忽略了取经的核心人物唐僧,全把注意力转移到那个猴头身上。吴承恩是在写神话,不是写历史,孙悟空作为神话的主角无可非议。然而说到去西天取经,真正的主角就只能是玄奘,那个被老百姓俗称为唐僧的和尚。

  《西游记》中唐僧和孙悟空们历经的磨难多为妖魔鬼怪,还有些考验唐僧意志力和原始欲望的可爱、可笑或者可憎的异性生灵,至于纯自然的劫难,倒不是太多。印象最深的当然是过火焰山,冬天读那一段文字描写,看得都能出一身汗!

   后来读历史,才知道玄奘取经一路艰苦万分,但到底艰苦到何种程度,并无体会,因而我给玄奘的评语也就是几个字------不简单呀!

这次到敦煌等地参观游览,在玄奘当年停留、讲经和西行的沿途走马观花似的看了看,真的是百闻不如一见,对玄奘的认识突地发生了一个飞越,我以为他不仅是位可敬的僧人,他更是一位让人仰视,需顶礼膜拜的圣人呀!

在敦煌莫高窟,只顾得参观,钻石窟看彩塑、壁画,顺便骂一声该死的王道士,没想到玄奘。后来在前往锁阳的路上倒是随意问了一下和我们一起参观的史学家宋先生,玄奘到过敦煌吗?宋先生说:“是的呀,他到过敦煌,但《大唐西域记》中没有记载,只在《唐京师大慈恩寺释玄奘》中有几个字,说'奘,驼马相运,至于沙州’。沙州就是唐代的敦煌。虽未提到当时玄奘到达敦煌的具体路线,但可以说他是由阳关而达敦煌的。”宋先生接着说:“今天我们要去参访的锁阳,玄奘不仅到过,而且住过些日子,《大唐西域记》中有详细记载。”这话,让我留心。

 

(玄奘取经图,壁画。)

从敦煌东行,汽车开了两个多小时,到达锁阳城遗址。钻出车,热风扑面而来,吹得人打咧咧,望四周皆黄,黄色的土地、高高低低形状奇特的黄土岗(显然是人工而非自然的)、断断续续延伸着的黄土墙。在停车场的前面,有一方方正正,如小城市火车候车室样子的黄色建筑,门上贯一醒目的红底白字条幅,写着:“热烈祝贺锁阳城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哎呀,了不得,刚离开敦煌这个“世界文化遗产”,迷迷糊糊地,一不小心我又踏上一处 “世界文化遗产”!赶紧进到厅内,看厅内的说明,才知道,锁阳城是个刚登榜,当上不到一个半月的“新科状元”!2014622日(我们的参观日期是85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锁阳城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锁阳城遗址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是集古城址、古河道、古寺院、古墓葬、古垦区等为一体的古文化遗存地,这里的古代军事防御系统和烽燧信息传递系统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范本。

(锁阳城遗址文物管理所)

  在大厅看了说明,看了图片,抓紧时间出来参观。我们改乘无污染的环保电瓶车,进入遗址区。坐在车上,四面皆空,热风横吹,车虽有顶棚遮阳,一路也十分难熬。大家都叫道:“好热!”我联想到吐鲁番地区的果农把新鲜葡萄挂在在四壁搂空的砖房内,以热风阴干葡萄做葡萄干的一幕,我们现在如同一串串鲜葡萄,如若坐此电瓶车超过一小时,我们都有可能被热风吹成“人干”的。还好,车停停走走,每停一处就是一个景点,让我们下车喘息之余领略了域外风光,不一一枚举,最后我们就停在了塔尔寺前约百米开外,下车,踏上新铺的木道,为防止灼日暴晒,大伙儿用纱巾把头包得严严实实的,一个个如朝圣的阿拉伯人那般,趋前向塔尔寺遗址走去。

(锁阳塔尔寺遗址)

解说员,一位用红“沙龙”包裹得像大红辣椒似的小姑娘等我们一行人到齐,就指着这锁阳城遗址最高的塔介绍了一气,因风太大,声音被风稀释,进耳朵的没几句。“玄奘,也就是唐僧,他在西行取经期间在这塔所在的寺庙里讲经有一个月……”她一提到玄奘,我的听力立刻灵敏了好几倍,听她娓娓道来,历史就在我眼前展现开。

我看到,玄奘昼伏夜行,风尘仆仆沿河西走廊来到了瓜州城……

我看到,他找到一家客栈悄无声息地住下,他眉头紧锁,正绞尽脑汁想如何才能走出这风声鹤唳的边卡,要知道他没有“签证”呀……

我看到,他跪在塔尔寺内佛祖的像前闭目膜拜……

我看到,众多百姓聚集到他身旁,听他弘扬佛法……

我看到,他为一位商人石槃陀受戒……

我看到,风高夜黑中,玄奘在石槃陀的带领下偷偷摸出了瓜州城,向着无边无际的大漠走去……

小心!这胡人石槃陀怎么向他的师父举起了弯刀,而玄奘毫无惧怕,闭目念佛,石槃陀无奈而放下弯刀……

太阳升起来了,石槃陀离开了玄奘,玄奘义无反顾地一个人继续在大漠中艰难行进……

烈日如火,热风如火,玄奘继续跌跌撞撞在无垠的沙漠上前行。哎呀,怎么搞的,他带着的水囊里的水被他不小心弄洒了,没有水怎么活,回头吧……

太阳如火,沙漠如火,玄奘在火中,火灼烧着他,但他不回头,他心中有佛,信念支撑着他,不到天竺非真人……

九死一生,玄奘终于孤身走出了大漠,九死一生!
(玄奘当年走过的瓜州沙漠一角)

近些年,有些驴友,为了体会当年玄奘的壮举,也沿着当年他走过的沙漠探险。他们成帮结伙,每个人都全副武装配备了导航仪、手机、急救包、防砂防热行头还有带着大量饮用水的沙漠越野车尾随,就这样,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无法坚持走完这不过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半途败下阵来。遥想当年的玄奘,只身一人,哪有GPS,哪有手机、哪有后勤?他有的就是信念,信念给了他勇气和毅力,让他不仅走出了瓜州这百多公里的沙漠,更让他坚忍不拔继续向西,终于到达天竺,取得真经。

我虔诚地凝视着那曾经辉煌的高塔,虔诚地瞭望着那曾经辉煌的瓜州城池,虔诚地膜拜那正在向西方独行的高僧的背影,任那烈日灼烤,任热风狂吹,我要感受哪怕只是玄奘所经受的苦难的万分之一,而仅仅是游戏一般的万分之一亲历,也胜过读一万卷书。

 

玄奘,你是真正的圣人!

驱车要离开锁阳了,等车的时候,导游指着一处空地说,正筹资要在这个位置建一座孙悟空的塑像。我惊异,问:“为什么?”导游说:“那胡人石槃陀就是孙悟空的原型,这里就是孙悟空的故乡呀!”

我无奈地摇着头上了车,大不以为然。

吴承恩当年写《西游记》时,一定参考过《大唐西域记》,石槃陀这个胡人启发了作者,估计吴老先生没见过胡人,以为是满身长毛如猴子般的人,于是杜撰出孙悟空这个猴头的形象。就算那石槃陀是孙悟空的原型,然而这个原型也只是当了唐僧几天的徒弟,还差点把师傅给杀了的劣根徒弟,有什么可以让锁阳骄傲的?把他钉在耻辱柱上还差不多。

在锁阳真正应该竖立的是玄奘的塑像,他给我们带来的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永不放弃的正能量!

大哉神圣----唐三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