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始学习Lightroom,因为刚开始,有很多东西一下子搞不明白,有了成果会逐步与大家分享。 我一直习惯用Silkypix,那个里面有个Memory Color模式,可以非常有效地美化照片。Memory Color不是简单提高色彩饱和度来使照片鲜艳,而是用过变换色彩空间映射的方法,使照片色彩更鲜艳,这种鲜艳的色彩比较自然,很讨人喜欢。 用Lightroom,上网找了很多预设(preset),包括Erik针对E5的预设,基本都是立足于忠实还原色彩,美化上就比较欠缺。利用 Lightroom颜色调整的功能,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类似于Memory Color的预设,试了试效果还不错,写出来请大家品评。 因为本坛无法上传预设格式,只好让大家费点劲制作一下。 第一,把下面的代码复制出来,粘贴到文档里,文件取名的后缀必须是“.lrtemplate”; 第二,启动Lightroom,到“修改照片”里面,在“预设”下的“用户预设”,右键选“导入”,指向上面的预设文件即可。 下面是代码: s = { id = "18C7FDE3-DE03-431E-A8CE-EDD82445C247", internalName = "memory color by rivershaw", title = "memory color by rivershaw", type = "Develop", value = { settings = { AutoLateralCA = 1, BlueHue = 0, BlueSaturation = 0, CameraProfile = "Adobe Standard", ChromaticAberrationB = 0, ChromaticAberrationR = 0, Clarity2012 = 20, ConvertToGrayscale = false, Defringe = 0, DefringeGreenAmount = 0, DefringeGreenHueHi = 60, DefringeGreenHueLo = 40, DefringePurpleAmount = 0, DefringePurpleHueHi = 70, DefringePurpleHueLo = 30, EnableCalibration = true, EnableColorAdjustments = true, EnableLensCorrections = true, EnableSplitToning = true, GreenHue = 0, GreenSaturation = 0, HueAdjustmentAqua = -15, HueAdjustmentBlue = 8, HueAdjustmentGreen = 12, HueAdjustmentMagenta = 32, HueAdjustmentOrange = 0, HueAdjustmentPurple = 22, HueAdjustmentRed = 8, HueAdjustmentYellow = 15, LuminanceAdjustmentAqua = 15, LuminanceAdjustmentBlue = -12, LuminanceAdjustmentGreen= -10, LuminanceAdjustmentMagenta = 0, LuminanceAdjustmentOrange = 0, LuminanceAdjustmentPurple = 8, LuminanceAdjustmentRed = 4, LuminanceAdjustmentYellow = 10, ParametricDarks = 0, ParametricHighlightSplit= 75, ParametricHighlights = 0, ParametricLights = 0, ParametricMidtoneSplit = 50, ParametricShadowSplit = 25, ParametricShadows = 0, ProcessVersion = "6.7", RedHue = 0, RedSaturation = 0, Saturation = 0, SaturationAdjustmentAqua= -18, SaturationAdjustmentBlue= -5, SaturationAdjustmentGreen = 28, SaturationAdjustmentMagenta = 28, SaturationAdjustmentOrange = 10, SaturationAdjustmentPurple = 12, SaturationAdjustmentRed = 40, SaturationAdjustmentYellow = 64, ShadowTint = 0, SplitToningBalance = 0, SplitToningHighlightHue = 0, SplitToningHighlightSaturation = 0, SplitToningShadowHue = 0, SplitToningShadowSaturation = 0, ToneCurveName2012 = "Linear", ToneCurvePV2012 = { 0, 0, 255, 255, }, ToneCurvePV2012Blue = { 0, 0, 255, 255, }, ToneCurvePV2012Green = { 0, 0, 255, 255, }, ToneCurvePV2012Red = { 0, 0, 255, 255, }, Vibrance = 15, VignetteAmount = 0, VignetteMidpoint = 50, }, uuid = "C23B51F6-50D9-4CAC-B973-F0F881904938", }, version = 0, } 请注意,以前的数据蓝色部分错了,现在改过来了。 注意下面两点: 一、这个预设没有修改“基本”里面的白平衡、曝光、对比度,也没有修改高光、阴影补偿、黑白色阶边界等参数,因为这些是要针对照片内容修改的。 二、这个预设没有修改“细节”里面的参数。“细节”里面主要关于锐化、降噪的参数,这个要针对不同的照片拍摄时的感光度设定,照片内容的需要改变。 因为是初学,不知道能不能用,有兴趣朋友不妨试试。 “修改菜单”模块里有“基本”、“色调曲线”、“HSL/颜色/黑白”、“分离色调”、“细节”、“镜头校正”、“效果”、“相机校准”,下面开始逐个解释各个项目的使用方法。 “基本”,这个的确是最基本的。 ![]() 白平衡(绝对色温、相对色温),这个是所有RAW解码软件都必须有的基本功能。上面的是绝对色温,左端蓝色2000K、右端是琥珀色50000K,这个与光线的绝对色温应该一致。下面的是相对色温,左端绿色、右端品色,这个应该与光线的相对色温一致,所谓相对色温是光线在绿色、品色上偏离绝对色温的量。 白平衡的调整方法与其它解码软件一样,提供了灰点指定的白平衡选择器。有的软件叫一键白平衡、单击白平衡等等。用法很简单就是找到照片中白色的部分,点他一下。 曝光度、对比度,这个也普通,修改曝光度可以纠正曝光有偏差的照片,对比度可以改善照片的反差。关键在于LR3版本在曝光度、对比度之外,还有一个亮度,这个亮度把我搞晕了,不知道干什么用的。曝光度本身就有改变照片亮度的效果,配合对比度就可以使直方图比较均匀,应该不关亮度什么事,LR4取消了亮度,这样我就放心了。 高光、阴影,白色、黑色色阶,会用Photoshop的朋友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了。Photoshop里“图像”-“调整”里面有个“阴影/高光”,这里的高光、阴影与那个是一个意思。“阴影”可以提高、降低照片暗部的亮度,“高光”可以提高、降低照片亮部的亮度。Photoshop里“图像”-“调整”里面有个“色阶”,这里的黑色色阶、白色色阶就对应Photoshop里色阶的左右两个边界滑块。只不过,Photoshop里改变它们看出的是边界变化,Lightroom里以直方图完全显示为准,不显示边界变化,看出来的只有直方图的变化,相当于把Photoshop色阶调整里中间的直方图放大显示。 偏好包括清晰度、鲜艳度、饱和度,清晰度我不知道调整的是什么,从效果上看,好像是做了一个局部的对比度增强。鲜艳度是调整色彩空间偏蓝色的颜色的色相、饱和度、亮度。从心理学角度,偏蓝色、偏亮、偏饱和度高,被认为更新、更鲜艳;偏黄色、偏暗、偏饱和度低,被认为更旧、更暗淡。偏好里的饱和度就是普通的对所以颜色适用的饱和度。 归纳一下,一般软件里,在基本这块,就是白平衡、曝光、对比度、饱和度,Lightroom增加了高光、阴影、色阶边界,把饱和度放入了偏好,实际就是建议不要经常调整饱和度,以避免色彩失真。 我们知道,拍RAW的好处是可以后期调色温、色彩空间,并且对画质没有影响,需要特别、特别强调的是,实际上高光、阴影的调整,如果从RAW数据直接修改,也不会对画质产生太大影响,这一点,许多软件都没有做到,都是在RAW解码后的数据上重新计算,就像是Photoshop里调整“阴影/高光”一样,会产生很多噪点和杂色。Lightroom做到了从RAW数据的直接计算,所以这里的高光、阴影调整居然几乎不增加任何噪点和杂色,惊叹! 最后说说,这些参数应该如何调整。 首先,偏好里的清晰度、鲜艳度、饱和度不需要经常调整,建议用预设固定一组数据不变,比如+20、+10、0。 然后按下面顺序调整: 一、白平衡。 二、大致纠正曝光偏差。 三、调整白色、黑色色阶边界。调整的时候注意,一旦直方图越界,直方图左上、右上的两个小三角会变颜色,说明是什么颜色越界了,白色是亮度越界。 四、调整阴影。使暗部细节亮度合适。 五、调整高光。使亮部细节亮度合适。 六、精确调整曝光(修改中间调)、对比度。这里曝光相当于Photoshop里色阶的中间滑块,可以改变照片的中间调。对比度调整时不必太介意直方图越界,下面还要精细调。 七、再次适当调整白色、黑色色阶边界(避免直方图越界)。 八、反复调整四、五、六、七,直到照片影调合适。 下面用图片说明: 指定色温。 ![]() 调整曝光。因为拍摄时使用了向右曝光,先大致修正回来。 ![]() 调整色阶边界。 ![]() 调整阴影、高光。 ![]() 精确调整曝光、对比度,确保中间调合适,反差合适。 ![]() 最后再次检查、修正越界的色阶边界。 ![]() “修改菜单”模块里的第二个菜单是“色调曲线”。 ![]() 前面的“基本”里已经包含高光、阴影和色阶的调整,完全可以无视“色调曲线”的存在,不用曲线也能调好照片。但既然Lightroom里有这个东西,还是应该研究一下。 ![]() 先来看看Photoshop的曲线功能,在曲线中选中一个点,会出现输入、输出窗口,可以填入关键点的曲线转换数据。老鸟用曲线都是要记住很多关键颜色的数据的,不会随便瞎拽曲线。Photoshop里面通过曲线转换的都是相同R、G、B的数据,这些数据是标准,并且有规律的,要求记住它们也合理。 Lightroom则不同,它转换的是RAW到R、G、B的数据,RAW的数据没有办法记,每个照相机都不一样,而且RAW的转换曲线还在动态调整,所以不可能有固定的标准数据。只好采用乱拽的方式,但是为了拽起来有方向,Lightroom用三个滑块把曲线分成四个部分,分别对应高光、亮色调、暗色调、阴影,这三个滑块(参见上面图中红B)可以根据需要重新定义位置。而调整高光、亮色调、暗色调、阴影滑块时,曲线上用灰色给出了可调整的范围,这个是很有特色的。 更有意思的是那个点指工具(红A),点一下,再点照片中需要改变影调的位置,鼠标上移动增亮,下移动变暗,对应着曲线的变化。 “色调曲线”还有选择固定对比度的功能(红C),能设定线性,中、强对比度。 ![]() “HSL/颜色/黑白”是Lightroom的特色,其他RAW解码软件好像都是通过加载配置实现照相机色彩空间变换的,Lightroom用了一个简单的“HSL/颜色”,就简单实现了色彩空间的调整,就像是很多专业显示设备的色彩调整,这样虽然精度不高,但使用方便,效果看起来也还不错。 这个“HSL/颜色”可是比较专业的调整了,非懂行的人最好别动,如果有Erik发布的预设可以针对不同照相机的RAW设置一下,否则可能会使照片古怪地偏色。 ![]() “HSL/颜色/黑白”里,“HSL/颜色”是一项,调整“HSL”或者调整“颜色”都可以,它们是一回事,但“黑白”是另一个内容,这里面有八个颜色可以调,它们调的不是颜色,而是相应颜色对应的影调。 就相当于是拍摄黑白胶片使用的滤镜,但跟滤镜是反着的,比如减蓝色可以使蓝色的天空变暗,就像是用了黄色滤镜。比如胶片对绿色不太敏感,拍出的绿色比较暗,而彩色数码对绿色的影调还原的很好,绿色即使变成黑白也很亮,一点也没有胶片的效果,此时就可以减绿,这样就和胶片效果比较接近了。 这个功能对喜欢黑白的人,尤其是黑白胶片发烧友比较有用。 试着处理一张黑白,效果如下。 ![]() 相机型号:E-5 曝光时间:1/640 光圈:f/4.0 曝光补偿:0/1EV 曝光模式:自动 白 平 衡:自动 ISO感光度:100 焦距:22mm 拍摄时间:2012:04:03 08:36:58 分 辨 率:620*820 “分离色调”和下面的“效果”都是特殊处理功能,使照片产生古怪的效果,这里就不讨论了。 ![]() “细节”是“修改菜单”里很重要,仅次于“基本”的菜单,因为它包括了锐化和降噪。 锐化分为两个部分,一个包括“数量”、“半径”,我猜使用了拉普拉斯模板一类的东西,类似USM锐化。半径小的时候,锐化效果细腻,半径大的时候,锐化效果粗犷;数量小,模糊效果,数量大,锐化效果。如果是低感ISO100、200、400,建议数量75,半径0.7,如果感光度比较高,建议数量30 以下,半径0.7。 另一个是“细节”,这个是边缘增强算法,主要作用于图像的轮廓。因为现在处理的是原图,还未缩图以供特定场合需要,图像的轮廓太厉害,缩图后会产生噪点,所以不应该设置得太强,建议15-25比较合适。 蒙版是Photoshop的经典,就不说了。 Lightroom的降噪功能做得很不错,叫做“减少杂色”,分两种情况分别处理。 对于亮度噪点,有三个选项,“明亮度”,“细节”,“对比度”。 如果低感照片,干脆就把“明亮度”置0,这样就关闭了亮度降噪功能,如果高感光度ISO400以上,“明亮度”最大可以设置为60-70,感觉再大了降噪的效果不明显,只剩下模糊的效果了。 “细节”应该是亮度降噪的门限值、阈值,数值越小,降噪效果越强,同时图像也越模糊。对高感光度照片,这个的确要仔细调整。我用E-620,ISO1600拍片,感觉“明亮度”为50,“细节”为15-20,效果比较理想。 “对比度”应该是亮度降噪时的噪点对比度判定门限值,这个感觉对降噪的意义不大,设置大了会产生絮状斑点,建议设置为10以下,这个应该不需要经常调整。 对于杂色噪点,有两个选项,“颜色”、“细节”。“颜色”应该是杂色的范围,“细节”可能是杂色的门限。“颜色”太高,会影响一点局部的色彩饱和度,总的影响不大,应该设置高一些,比如50以上。“细节”我反复试验都看不出有什么区别,随便给一个值吧。这两个数值其实都不需要经常调整,可以固定下来。 ![]() “镜头校正”里面有三个选项,“配置文件”、“颜色”和“手动”。对O机用户来说,很遗憾,Olympus没有提供任何镜头的校正配置文件,这个功能就无法使用了。这个配置文件主要是纠正镜头的畸变、光晕,好像从M4/3的新机器开始,比如E-P3、E-M5,RAW是已经经过机内畸变、光晕校正后的数据,但此事我没有验证过,果真如此,Lightroom里就不需要再校正了。 “手动”校正与Photoshop里面的“镜头校正”功能基本相同,特色是上图中的红圈部分“锁定裁剪”,校正成功后再选中“锁定裁剪”,会自动去掉边边角角。 “颜色”是纠正色散的,通俗说就是消除紫边,这个功能很强大,即使简单地把“删除色差”前面的“√”选上,效果就非常不错了。特别的时候可以先找到紫边,再用吸管工具点一下,紫边就消失了。 下面是校正色差的对比结果。 ![]() ![]() ![]() “相机校准”,这个是真正的照相机色彩管理配置,可以保证照相机色彩还原的真实、准确,你需要有自己照相机的ICC文件,后缀“.dcp”,这个可以从网上找,自己制作比较复杂,放置位置在Lightroom安装目录下,Resources下的CameraProfiles下,我的是 “C:\Program Files\Adobe\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4.1\Resources\CameraProfiles\Camera\Olympus Camera\E-620-CCP.dcp”。 除去“修改菜单”,还有几个常用工具,“裁剪叠加”、“污点去除”、“红眼校正”等等,这里说说“裁剪叠加”和“污点去除”。 “裁剪叠加”是非常、非常常用的工具,下图红圈位置。裁剪工具可以完成所有的裁剪功能,包括制定长宽比,旋转等等。“裁剪叠加”工具里有个“锁定以扭曲”,这是因为裁剪与镜头扭曲校正有时是矛盾的,比如裁剪后镜头扭曲会出现边角,这些地方原本照片上是有内容的,可是被裁剪去掉了,所以有经验的朋友都是先做镜头扭曲校正,再做裁剪,Lightroom用“锁定以扭曲”和镜头校正中的“锁定裁剪”相一致,就解决了处理上的前后次序问题。 ![]() “污点去除”这个也非常有用,其中“仿制”就是Photoshop里面的橡皮图章,“修复”比橡皮图章还高级一点,能自动适应目标区域的光线情况。使用时,点击需要修复的目标区域,会出现两个圆圈,一个是要修复的目标区,另一个是采样区,移动采样区到照片中颜色、亮度接近的地方,修复即刻完成,查看修复结果,反复移动采样区,得到最好的修复效果。 ![]() ![]() 最后,导出照片加框、EXIF信息显示,可以参考下面这个。 http://forum.xitek.com/thread-656245-1-1-1.html http://www./www/binary-releases.html#windows http://www./products/lrmogrify2.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