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年·跨越:推进教育均衡 实现教育公平

 3gzylon 2012-09-25

编者按

十年·跨越:推进教育均衡 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均衡不能成为一纸空文][教师的无奈:新理念难抗应试教育]

    近10年来,我国孩子们“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但“上好学”的问题依然突出,义务教育重点任务转向均衡发展。2003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举行,决定实施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攻坚计划,到2011年底,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特别困难的42个县“两基”验收通过,以此为标志,全面实现了“两基”目标。
   “两基”攻坚战实现了“有学上”,还要让孩子们“上好学”。 200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提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明确提出“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 【详细】

“这所学校好,教学楼很好看,同学也很合得来!”13岁的方宏靖从庙沟乡中心小学转入吴起县第二小学后,见证着学校种种变化。

各地努力区域内促均衡

    “过去,孔雀都爱往南飞,现在又回来了!”提起近几年学校的师资变化,北京市海淀北部新区实验中学副校长彭风雷颇有感触。作为海淀农村地区的一所初中学校,过去,由于地处偏远,老师待遇相对偏低,不少老师刚刚成长起来就纷纷往城里跑。
    变化出现在2005年。“从那年起,区政府每年给每个农村教师补贴1.29万元,这样一来,我们学校的老师月平均工资达到了5000元,比城区的一般学校还要高。”彭校长说,不仅如此,在区里支持下,学校建起了有塑胶跑道和人工草坪的田径场,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方便舒适的学生宿舍楼和教师家属楼……如今,教师“南飞”的少了,甚至有两名曾经“南飞”的骨干教师又回来了。
    北京市海淀区,是拥有18.6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教育大区。虽说名校云集,人才辈出,但在区北部,还有占全区53%的地域面积属于农村,由此造成了义务教育南北差距、优质教育资源布局不均。 【详细】

北京市海淀区,是拥有18.6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教育大区。虽说名校云集,人才辈出,但在区北部,还有占全区53%的地域面积属于农村,由此造成了义务教育南北差距、优质教育资源布局不均。

手拉手帮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

    2002年,一些地方政府集中办学,大量撤并学校建立新校舍,大家的主要关注点在发展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在校舍建好后,由于师资力量跟不上,与城镇学校的教学质量差距较大,有条件的学生就选择进城就读,造成集中建设的大批乡镇学校成了“空校”,而县城却出现了“大班额”的普遍现象,有的班甚至出现了一百多个学生的现象。这种情况,既误了城里,也误了乡下。
   根据国务院相关意见,原则上普通中学每班学生45-50人,城市小学40-45人,农村小学酌减,在入学人口高峰时期可采取过渡办法安排班额,但要采取有力措施解决班额超过55人的现象。
   “这表明仅仅专注发展的思路出现了问题,教育均衡的迫切性突显出来。”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5》中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意见指出:缩小城乡间教师资源配置的差距,建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制度,是新时期教育督导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行政执法的第一要务。
   2008年8月29日 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工作方案。《纲要》要求,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详细】

陕西省西安市教育部门组织教师,通过支教,转任交流、跟岗学习等形式,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城乡之间、校际间师资水平。2012年共安排920名教师进行城乡交流。西安市教育局表示,对主动参加教师交流工作、交流结束考核优秀等次的交流教师在职称晋升、评优表彰中同等条件下优先照顾。

对口支援促东西部教育均衡

    “作为一所优质学校、品牌学校,在发展自己的同时,总得承担一些责任,为社会做些事情。我们这样理解,也这样做,就一步步走到了今天。”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这样说道。
   人大附中与宁夏六盘山高中的结对帮扶,开始于2007年。每年六盘山高中选派8名学生到人大附中“留学”。这也给山里的孩子一个“同在一片蓝天,共享优质教育”的机会。从2002年开始,学校先后与中西部7个省市12个地区的中学“手拉手”联合办学。
   从地域上来看,我国教育发展的区域不均衡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分布基本一致,这种不均衡也表现在东西部之间。
   2005年在北京举行的教育部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已实施近4年的“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对促进东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推动。
   作为经济强省的浙江省,以对口支援方式,帮助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基础教育,并将支援重点在资金、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设备提升等方面。先后对口援助四川、西藏那曲、重庆涪陵、新疆和田、贵州等地。近些年,共累计援助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经费达4.8亿元。 【详细】

人大附中与宁夏六盘山高中的结对帮扶,开始于2007年。每年六盘山高中选派8名学生到人大附中“留学”。这也给山里的孩子一个“同在一片蓝天,共享优质教育”的机会。从2002年开始,学校先后与中西部7个省市12个地区的中学“手拉手”联合办学。

教育均衡不是一蹴而就 也不能成为一纸空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中强调,教育均衡是重中之重,如何确保此次《纲要》中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规定不再成为“一纸空文”?
   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规划纲要第三战略课题组组长董奇说,关键在于完善《纲要》中多次提及的义务教育均衡状况的监督督导制度。董奇介绍,均衡状况的监督督导要建立在评估制度的制定,科学的绩效政绩考核,及时的对发展状况进行公布和对责任的追究制度的建立。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很艰巨很复杂的工作,难就难在对于学校均衡不均衡,硬件指标达到不容易,但软件方面可能更难。在人们心目中,学校除了硬件不均衡之外,还有学校长期形成的校风、传统、特色。
   均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可能有全面、绝对的均衡,但均衡也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在发展中不断推进,实现相对均衡。【详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在义务教育阶段生源急剧增长的情况下,让每个孩子享受均等的受教育机会显得尤为迫切,在今后的发展中“上好学”将成为更大的挑战。

教育均衡 十年回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