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开四
古人衡文论诗,讲求知人论世。王君鸿程的《自画像》为自己勾勒了这样的形象:
不媚上/不压下/唯傲谄佞小人/能治病/能教书/亦可评古论今/喜周游/喜交友/还爱吟诗作赋/善待人/善对物/也能严律自己/真男子/真丈夫/理应自强不息
以我多年和王君的接触,这《自画像》可谓得之。我们常说“文如其人”,但生活的复杂性决定了现实生活未必如此,以至于钱钟书先生就浩叹“文章不足征人品”。不过王君的自画像确是真实的存在,他的为人为文表里如一。作为医学专家,数十年悬壶济世,有口碑存焉。作为诗人,他迭有佳作问世,在儒雅中往往有“真男子,真丈夫,理应自强不息”的豪气。他的诗歌富于特色,兹拈出三点,以概其余。
王君热爱生活,其作品真率自然,直抒性灵,追求的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大凡生活中,每有所得,他均以诗歌出之,并不刻意装饰,却深得生活意趣。且看《游西湖》:“双桨轻摇碧波漾,映日荷花衬湖娘,和风续送吴侬语,情侣依偎断桥旁。”且看《题坎儿井》:“也曾倾倒都江堰,又见水利一奇观,地下沟渠六千里,滋润火城吐鲁番。”类似的篇什,所在多多。大量的国内外记游诗歌既是锦绣山河及异域风情的真实写照,也寄寓了作者对生活的情思,毫无做作的矫揉。就是生活中的琐事,王君也能挖掘出其中的诗意,并以幽默的笔触自嘲。《西江月》(中秋手机短信戏言)就是其中有趣的一首:
昨天手机生病/号码丢失殆尽/有心问候发短信/无力恢复记忆//只得守株待兔/采用古人惯技/且等诸君自投网/中秋祝您好运
类似的事,在生活中是谁都会有的体验,王君却以诙谐的笔墨点染,令人忍俊不禁。游戏是人的天性,游戏的心态是自由的心境,对于文人的创作尤其具有意义。综观鸿程的诗歌,没有世俗的功利色彩,写作灌注的是热爱,是自己的一种生存方式,也是尘命的对象化和生命的延续。正因为如此,他的诗歌清新,有勃郁的生气。如果把创作看成是一种职业或某种敲门砖,苦心孤诣,自己写得累,别人也看得累,那就丧失了文学本来的意义了。
鸿程大约可以说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六十年的风雨沧桑铭感于心。这一代人特有的家国情怀在他的诗中有突出的反映。像以下的篇什都和时政有关。随手拈来即有《十大元帅赋》、《松花江畔》、《水调歌头》(上山下乡四十周年纪念)、《青平乐》(献给小平百年诞辰)、《七律》(胡、连会谈有感)、《清平乐》(贺香港回归十周年)、《蝶恋花》(贺嫦娥奔月)、《七律》(丁亥年除夕有感)、《七律》(闻台湾大选揭晓有感)等。读这些诗词,你可以真切感受到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是空穴来风,而得之于自身的体验。中国的知识分子从来是和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今天的改革开放,历史的变革和社会的发展,在鸿程敏感的心灵中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其中对历史题材的把握,极富个性。《十大元帅赋》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秉笔直抒,实事求是。而写于2004年9月18日的现代诗《松花江畔》尤能反映出作者的思考力度。“九—八”是一个令所有中国人沉重的日子”,《松花江上》那低哀悲怆的熟悉的旋律给每个中国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曾经是那样热血沸腾,曾经是那样拼死抗争,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我们付出了多少牺牲?”在对历史的追忆中,呜程更写出了自己的思考:
一个小国侵占一个大国/而且至今认罪不诚/当我们痛定思痛的时候/除了对侵略者的愤慨和谴责之外/我们是否还应该/认真地反思些什么
民族曾经的灾难,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它是带不走的“伤痛和烙痕”。但是,我们也同样应该反思,《松花江畔》的结尾值得我们深长思之。
鸿程不是职业作家,他的主业是医生。职业的特征间或也在鸿程的诗词中忽隐忽现地表现出来,同样也构成了他诗歌的特色。这种表现或者以医学知识为喻,或者以救死扶伤为题。前者如《湿地》一诗,后者则是直接书写医疗工作者在汶川大地震中的见闻。现分而论之。
《湿地》写的是环保,但是独辟蹊径地从医学切入。“我关心人类的肺脏,是因为——我是一名呼吸科医师;我关心地球的湿地,是因为——我是一名环保支持者,更因为湿地是母亲的肺脏。”作者把湿地比作大地之肺,以诗歌的语言曲尽其妙地描绘出湿地作为重要脏器对自然和人类的重要功能,从而抒发了一个医生和一个环保工作者保护湿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的生态意识,这在类似的写作中可谓别开生面了。汶川大地震,鸿程受命率17人紧急救援医疗队急驰绵阳,参加唐家山堰塞湖决战。《绵阳抗震救灾记实》(六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这些诗真实地记录了那一场生死决战的现场情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抗震救灾中的医务工作者奋战灾区和灾区人民“决战唐家山”的豪气。
这是鸿程的第二本诗集。鸿程虽已年过花甲,但就其心理年龄而言却保持了青春的活力。他的诗歌生气洋溢,感情充沛,并能娴熟地驾驭各类诗歌体裁,可称难能可贵。谨祝这位诗人医生、医生诗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医为文齐头并进!
王鸿程: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何开四:四川省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原副主席),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当代文坛》主编,著名的文学家、辞赋家和文学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