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闻田诗文集序

 遗韵斋 2012-09-25

  连做梦也没有想到,今天,我在为比我小20岁的胞弟闻田的遗作写序。

满腹才华、悟性极强、学有所成尤其在诗词造诣方面已入堂奥的闻田英年早逝,给我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创痛,苍天专拣贫弱摧,我真不知如何才能平复自己的悲伤。

闻田196631日生,19894月在轩岗矿务局参加工作,先后做过保卫干事和矿工报记者,生前系轩岗矿区中学语文教师、山西省诗词学会会员、中镇诗社社员。因患突发性大面积脑梗塞不幸于2010412日辞世。

我俩因长幼悬殊,尽管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并不多,但天然的手足之情,使我对他倍加怜爱。后来因诗词方面的共同爱好以及他近乎卓越的成就,使我在怜爱的同时又增加了几许骄傲。

今天当我在键盘上为他的遗作敲序的时侯,觉得就像在敲打自己的心。心痛之余,当年他曲折的成长历程以及我们一起切磋诗词、探索新知的一幕幕往事又浮现在我的面前。

十五年前,当我俩商量出版《昆仲诗词集》的时候,那种分头整理旧作、各自撰写序言的喜悦与首次刊出个人专集前的期待与激动,至今难以忘怀。连从不为人作序捧场的山西诗词学会副会长、吟坛大家马斗全先生得知后,也破例予以鼓励,并在山西日报上撰文宣介。

诗集出版后,长期默默无闻的闻田不仅让周围的人们刮目相看,并得到了诗词界的肯定。斗全先生指出:闻田“诗有七言五言,词有小令慢调,皆冲淡可读。虽亦为无师自通者,然于诗词之道,已非初涉,隐然间已见一股老辣之气。是惠连之作,已不在康乐之下矣”。省内外的朋友们也经常客气地对我说:“令弟的诗词造诣好像比你深吧”!听到这些,我并不为自己比闻田虚长20岁难堪,反而为他的天赋与聪慧倍感欣慰。

闻田初中期间就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文言文有特殊的偏好和兴趣,而且显现出超常的记忆力,这大概是一切奇才、怪才乃至大才偏颇一面的通病吧。18岁时,他高中毕业弃文从耕,当时我正在北京煤炭干部管理学院深造。一天,接到他用文言文写的一封信,同学们甚感惊奇,并争相传阅,纷纷夸奖他的文言文“真了不起”。

他上班以后,工作虽几经变动,但终不能发挥其特长,也难有钻研学问的时间与兴致。直到做了中学语文教师,他才感觉找到了归宿。不过对一个钟情诗词、渴望交流的人来说,在一个处于深山僻壤的矿区,始终难以改变孤吟独诵的窘境。特别是企业破产重组后,我离岗移居太原,他的一些能够在生活上给予一丝关心、精神上给予些许慰藉的挚友也相继离开矿区,这使他感到空前的孤独难耐。“年来情绪多郁恶,旧日良朋久断绝”、“平生知己空相忆,几度相邀不果来”,我有玲珑一片心,货遍人间无人识”,他经常用短信向友人倾诉。

除了诗词之外,闻田还有他的追求与抱负,他迫切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与经济状况:“劳劳世上民,逐逐野马尘。执鞭求富贵,我亦其中人”。当他怀着美好的憧憬到矿上工作后,看到的却是收入低微,诸事拮据,便几次与我说要放弃工作回家种地。为了挽留他,我承诺家中二老的生活费用由我负担,但他的工资仍难以支撑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尽管如此,他并不怨天尤人,只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奈何刚与拙,因之积年贫”。岂不知,在车水马龙、物欲横流的今天,处于社会底层而又老实本分的广大中青年,有几个不在生活的重压下挣扎呢?“君思白玉楼,我居茅土穴”,他终生居住在矿山棚户区没有配备暖气的狭小土屋寒酸度日,“我年四十不称意,把卷蜗居聊自宽”,“日落北风天远大,郁然不乐欲如何”在这种情况下,读书和写诗成了他唯一能够排解郁闷的途径:“途穷悲啸无今古,独立苍茫夜咏诗”。以后渐渐学会了借酒浇愁,以醉驱烦,“平生意气渐消磨,偶触情怀发醉歌”,“枯坐销愁杯已干,北风寥落晚生寒”。

困窘的生活最终把他压出病来。41岁那年,严重的腰椎病使他痛苦万分,直至卧床不起,小便失禁,然而妻子此时已经离家出走4年多了。在家人的全力帮助下,当冒着全身瘫痪的巨大风险请大夫给他做了腰椎固定的手术后,陪侍只能由两个少年儿女承担。由于护理条件极其简陋,加上孩子们不会做饭,营养跟不上,身体迟迟不能恢复。经过艰难的术后锻炼,他终于重新站了起来。但悲观和消极的灰色心理自此笼罩着他,导致他成了一个身心俱废的人,生活与心绪也大不如从前,“客里居贫人渐老,多病多愁,万事皆草草。落尽梨花春又了,心情不似昔年好”。在困难的环境中,他卧病恹恹睡起迟,幸能拄杖过东篱”,“庄生自恃能齐物,病骨衰颜不自支”。但仍以顽强的毅力支撑着自己,力求不拖累别人:“ 山前月色经千劫,梦里梅花放一枝”,“摧残休叹黄花苦,落日秋原健马嘶”。

2008年,大病初愈的他42岁,为了使自己的情绪尽快得到恢复,他不得不再次从诗词创作中寻找乐趣,同时希望得到大家名流的指导:生长太平世,而多杞国忧。地僻少知者,因思竹林游”。于是我把中镇诗社的几位名家介绍给他,这使他大喜过望,精神大振。他先后与蔡淑萍、陈仁德、金水等诗家直接以短信交流并得到他们的指导与垂青。与此同时,他还希望与高手对垒,互吟互唱。是年秋,当他得知三峡诗人余智武游完三晋刚刚返回,便冒昧地一夜向余发去五首以诗求诗的短信:其一为“莺莺塔畔多幽趣,豫让桥边兴壮怀。虞阪迁延骐骥老,不知夫子可曾来?”,直到对方不能回应。尽管“三复斯言无一复,碧凉天下景漫漫”,也使他在失望之余又感到了满足。

他曾对我讲,他对当代诗坛“八病”深感忧虑,决定撰文批评。认为“步韵和诗实苏黄恶趣,多半为了炫才,遣山极诋之。今人一学诗就入此,一学词就入宋末亡国之音,并亦步亦趋。宋末亡国,应有此声。今日名家俱作此态,甚无谓也。且篇篇雷同,一片哀音。更蹈前人死句,一涌而上。辞采看似华美,实则有字无句,有句无篇,求之全篇不知所云,已和近年来白话诗没有两样。弟唐至清词多能懂,但今贤之词多读不懂,读之但觉格律森森,鬼气森森。也许是我眼界太窄,看错了?”又说:“近日看了当代几位名家的词作,字面颇工巧,大抵临摹古人,坑人眼目。整篇而看,乏真情亦少深意,南宋二窗之末流。但在今人中确也不多见。” “弟以为唐以后诗歌走了下坡路,与崇奉杜律有极大关系,欲动摇杜律的正统地位,恐无人肯服。文中标榜古体五言绝句为正体,为文章重心,此文实动摇律诗一千年来正统地位。”文章初名《罪诸公书》,(诸公内实包括唐宋明清代表人物),几次与我商量,后改为《过诗人书》,觉得“这样稍平和一些”。最后改为《与子卿书》。说“汉时,李陵有一与苏子卿书,极著名,与司马迁报任安书齐名,弟欲袭之,径命为“与苏子卿书”,弄的诙谐点,而不说清楚,让读者去想。”文章经我在几家网站贴出后,立即引起很大的反响,很多读者在表示支持的同时,更对其纯熟的文言功夫赞叹不已。真名网的林一峰先生读后当即发言:“文言笔法如此圆熟,先生亦堪称当世高人矣。观先生此文,于诗词史又温习一遍,其中深见卓识,裨益颇多”。金秋说“张闻田先生如此才情,却屈就于一煤矿中学,虽是该中学之大幸,但还是觉得可惜”。鸿爪雪泥说:作者“于困厄中仍孜孜于国风雅韵,感佩之至。人生俯仰之间,有不幸者,必有大幸。昔老杜遭安史乱世,元好问有言:国家不幸诗家幸。故虽就教于煤矿中学,亦不妨芥子须弥,包孕天下”。

这一年,他还推出了另一部力作《人间词话批评》,为避狂妄之嫌,在网络发表时改为《人间词话评议》。这篇诗论不仅是他卓荦才华、深厚积累的集中展示,同时也是他对中国文坛最有价值的贡献。他长期研习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在饱览古今诗歌、谙熟古代典籍的同时,又对《词话》的一些观点不能苟同。认为“先生性格激烈,以而立之年著此词话,不假思索,有感即发,遂能惊动海内,指导一代之文学,诚由其见解之超绝也。然不善持论,多偏激之语,又前后冲突、自相矛盾。此则先生之失也”。几次征求我的意见,我鼓励他大胆写出,一吐为快,或许对振兴国诗有所裨益。随后,他短信告我:“弟已开始写《人间词话批评》,不参考别人,完全自出机杼”,“弟以为参考别人的东西没有价值”。40天后以“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决心和勇气将文章推出,由我转发在有关网站上。网友西暮藏之发帖说:“读毕评议,受益良多。今之网络,可谓垃圾遍地,扰人清静。于宝地能有幸得览佳篇,不亦说乎!幸甚,幸甚!”

这年10月初,我电话告诉他马斗全先生近日想看他诗论方面的文章,至少三篇,而且要得很急,不知能否赶出来。他当即回答没有问题。果然,他用两天的时间写成了《诗到元和体变新》~浅议李贺诗的艺术风格及其渊源,《浅论时下诗词创作的继承传统》和《李贺真得不写七言律吗?》三篇论文。其灼见与神速再次震撼了我。

这一年,是他一生中创作最丰的一年。除了网站发表的诗文以外,他的一些诗词还先后发表在《当代诗词》、《中华诗词》、《鸿雪诗刊》、《诗词月刊》、《江西诗词》、《重庆诗词》等全国有影响的刊物上。当代最有影响的中华诗词(BVI)研究院项目丛书、《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的诗部和词部均收录了他的作品。

特别令人感动的是,由于舍不得购置电脑,近年他所有写出的诗词和文章竟然都是凭借其一部手机和几本藏书完成的。每次当他把所作录到手机上时,就发短信让我打开“飞信”接收,然后由我整理、存档、转发至有关网站和诗友邮箱。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大批达官显贵和学者教授不顾尊严地在网上抄袭论文,盗窃成果,欺骗社会,而闻田却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为了振兴和弘扬诗词这一国粹,拖着病残之躯义无反顾地苦苦求索,默默奉献,真让人不可思议又甚感心酸。

现在回过头来看,闻田在最艰难的时期,他是否渴望通过自己的诗词作品,在较短的时期内得到社会的认可?但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诗词支撑他的信念和诗界方家、朋友给予的鼓励,闻田可能在那次病患手术之后就瘫倒了。在闻田44年的生命里,诗词或许是唯一能够唤起他生命激情的一抹阳光!

我曾对闻田说过:你的心多在古人圈子里转,诗也用事太多,成为事实上的“阳春白雪”,长此以往,不仅读者不会很多,就连周围的朋友也会越来越少。建议他关心时事,多写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他似乎也意识到这一点: “雪夜寻芳尽笑痴,贫居傲兀少相知”。其实他何尝不愿关心时事、不关注人民疾苦呢。只是因为自己长期困于偏僻山沟,加上家中既无闭路电视,又无电脑报纸,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少,固很难写出现实题材的诗作。但仅凭少量的作品也能看出他忧国忧民的内心世界。一首《伤时歌》,直指两级分化、贫富悬殊的社会弊端:“世多富豪善炒作,楼价直上云端里”,“天道悠悠不奈何,贫富相去几千里”,“富豪之富堪敌国,贫家终岁求衣食”。同时也表达了他不忘农民疾苦,敢为农民鼓与呼的情怀:“市场百物皆腾贵,连年米贱空叹息。媒体朝朝说富民,何因谷价须平抑”?

2009年,不知是什么原因,他的创作热情一落千丈,一年中,他除了应《重庆诗词》主编陈仁德先生约稿完成了《学诗杂感》诗论以外,基本没写几首诗。就连老父亲6月病故后我让他写一篇四言祭文,几次应诺,但终未写出。个中原因,至今是个谜。

在他病逝后,我听他的邻居介绍,这几年他确实活得太凄苦、太不易了。

俗话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闻田高中毕业高考落榜那年,父母已年近六旬,还在村里种了几十亩地,考虑到我多年在外工作,最好让他留在农村照料帮衬老人。天性封闭又心存孝道的闻田就这样屈从了这个近乎残酷的决定,放弃补习,放弃再考,委身农村,学习稼穑。紧接着在父母的半包办下,草草地结婚,过早地生子,从而也就决定了他的悲剧人生。

贫贱夫妻百事哀。尽管他后来有了工作,但长期的经济拮据,加上夫妻之间性格、志向的差异,在感情上逐渐拉大了距离,进而引发了无休止的吵闹和冷战,妻子最终选择了出走,直至离异,自己带着两个未成年的孩子艰难度日。七八年的残缺家庭和单身生活,经常有一顿,没一顿,饥一顿,饱一顿,不是借酒精浇愁,就是方便面充饥,使他的精神备受摧残。孤独、寂寞、病痛天天折磨着他。“苦吟幽邃伤龙骨,哀怨呕心不尽年”。最终夺去他生命的突发性大面积脑梗塞,除了腰椎手术后体重猛增、身体其他因素发生变异,而自己又“一生只慕道,万事不关心”外,其直接诱因就是他晚上在愁苦郁闷的状态下又独自喝了酒。 

今年2月,我突然接到他的短信,打开看是一首五律:《二月二日晚登东山远望》:“步上东山侧,凭高一望家。莺声初润柳,春气欲催花。大野龙犹蛰,边城日又斜。北风忽怒起,吹散满天霞。”末了,征求我的意见,要我改一改。读罢,我的心头突然泛起一种不祥的感觉,好好的心绪与意境,怎么就“北风忽怒起,吹散满天霞”呢?我当即用“飞信”回他说,前六句很好,结尾大煞风景,宜改,要让人看到美好才是。过了一会儿,他说改为“晚来无限好,欣看满天霞”可否?我回复说“很好”。今天回过头来看,他大概在冥冥之中忽然感到了什么,于是才有了这样异常的意象。当然有的朋友不这样看,说此诗实际是闻田的一首咏怀诗:认为自己尽管怀才不遇——“大野龙犹蛰”,但坚信会有施展抱负的一天——“吹散满天霞”。当然“诗无达诂”,为了尊重他的原意,在整理刊出其遗作时,我又把结尾两句恢复如初。

 “我本天上人,偶来世间游。命运薄如纸,劳困甚于牛”。我现在终于明白,一生默默无闻、忍辱负重而又备受生活煎熬、病痛折磨的闻田竟然是上天派到凡间体验人生苦难的使者。在你完成任务后一声不吭地遽然回到天庭了,同时也彻底得到了解脱,却把86岁风烛残年的老母和你最不放心的儿子留给了我,你就这么忍心吗?你年过花甲的兄长受得了吗?

苍天哪,你为何如此无情啊!

在他辞世的当天,寒风呼啸,天色晦暗,我老泪难禁,痛不欲生。哭道:

哀泣声声不忍闻,凝天恨地我无神。

奇才焉与明时悖,舛运难寻可处陈。

为避艰虞先上路,轻将老少甩兄亲。

捶胸直欲擒魂去,独立寒风涕泪频。

当我在瞒着老母将闻田安葬后,突然意识到,闻田的一生虽然短暂而平凡,但并非碌碌无为。他有才华,有胆识,有追求,有成就。于是提议把他一生中留给人们的诗词文论收集在一起刊出,这样既是对逝者最好的悼念,也是对诗词界乃至对中国传统文化做了一份贡献,在场的亲朋和其子女一致表示赞同。

在其挚友贾培文等人的协助下,我们收集到他一生中所能找到的全部作品,包括《昆仲诗词集》和《情满云中山》已发表的作品、戊子夏他在太原我家小住期间整理自校后存在电脑上的诗稿、保存在朋友手机中的赠诗以及所有诗论。在收集过程中,一个强烈的遗憾不时地撞击着我们的心,闻田这样一位才华横溢、过目成诵的人,每当兴之所至,常常出口成章,顷刻便可吟出若干首好诗,但在近20年的时间里,留给人们的仅有诗230首、词32阙、诗论6篇。究其原因我不认为是斗全先生所言“或属不肯轻易示人之严谨者”,而是怀才不遇的环境与困厄无望的生活长期影响和压抑着他的创作激情。“文章憎命达”,自古以来,大概有文才出众的人都是薄命遭际吧

斯人已矣,愿他用苦与泪幻化出的丽句华章长留人间!

 

                                                 2010419初稿2010517日定稿于太原寓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