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罪也,人之罪也。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同于己为是之,异于己为非之。 重言十七,所以己言也,是为耆艾。年先矣,而无经纬本末以期年耆者,是非先也。人而无以先人,无人道也。人而无人道,是之谓陈人。 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所以穷年。不言则齐,齐与言不齐,言与齐不齐也。故曰:“言无言。”言无言:终身言,未尝言;终身不言,未尝不言。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而然,有自也而不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恶乎可?可于可;恶乎不可?不可于不可。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非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孰得其久!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天均者,天倪也。 【译文】寄托的言论占十分之九,尊重古人的言论占十分之七,支离的言论天天讲,和谐于天的头绪。 寄托的言论占十分之九,借外人之论说。父亲不为自己的儿子做媒。父亲称赞儿子,总不如让别人称赞更可信服;别人说就不是自己的过错,而是别人的过错。与自己意见相同就应和,不与自己意见相同的就反驳;同于自己的意见就肯定它,不同于自己的意见就否定它。 尊重古人的言论占十分之七,因为是自己所说的,这是年长者的言论。年龄先于人,而没有条理、秩序地期待年长者,就不算是先于人。做人而没有先人的才智,就是没有人生道路的人;人没有人生道路,就是那陈旧的人。 支离的言论天天讲,和谐于天的头绪,因此发展变化,因而享尽天年。人都不说话就齐一,齐一的无言与有言不同,说话与齐一无言也不同,所以说:“无主见的言论。”说无主见的言论,就是终身在说话,却象没有说话;即使终身不说话,却也未尝不说话。可有可的原因,不可有不可的原因;对有对的原因,不对有不对原因。怎样才算对的?对的就是对的。怎样才算不对的?不对的就是不对的。怎样去肯定?肯定那些肯定的。怎样去否定?否定那应当否定的。万物本来就有对,万物本来就有肯定,没有什么事物不对,没有什么事物不可肯定。不是支离的言论天天讲,和谐于天的头绪,有谁能如它那样永恒持久呢!万物皆由种变化来的,以不同的形态相代替,始终象个圆环一样,不能了解它的道理,这是所谓天的均衡。所谓天的均衡,就是天的头绪。 【说明】所谓“寓言”就是以假托他人之言来阐发自己的道理,这是庄子论述自己观点的一种手法,这种言论占庄子全部言论的十分之九。所谓“重言”,就是尊重古人的言论,这种引用的言论占庄子全部言论的十分之七。所谓“卮言”,就是指庄子平时临时发挥的支离破碎、不成体系的言论。这种支离的言论在《庄子》中占很重要的地位。通过这些支离的言论,我们才能了解天的均衡发展。也就是说,天地、万物是均衡、和谐共存的,找到这种和谐共存的头绪,我们人类才能幸福地在这个世界生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