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最好的自己——《与神对话》读书笔记

 hnr360 2012-09-26
做最好的自己——《与神对话》读书笔记 & 再论“心想事成的秘密”(转)(2011-11-26 07:56:36)
标签:

杂谈

分类: 今日学堂
 

做最好的自己

作者:赵刚

你能够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你能够做任何你想做的事,你能够拥有任何你想要拥有的东西。

——与神对话

《与神对话》中的这句话,估计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承诺。不过与承诺之美好相对应的,却是我们境遇之糟糕。因此很多人都会在心里犯嘀咕:GOD先生说的话是真的吗?

其实在我看来,这是G先生透露的又一个大秘密。此话怎讲?且让我们先从“心想事成的秘密”说起吧。

 

一、心想事成的秘密

我们都受一个威力无穷的自然力量支配,我们都被同一个规律指导着。宇宙中的自然规律是如此的精确,以至于我们可以运用这些规律来建造宇宙飞船而毫无困难。

——秘密

这是电影《秘密》中的一句话,这里所谓的秘密,其实就是“吸引力定律”。我们都知道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吸引力定律则是牛顿定律的进一步扩展,吸引力定律认为构成这个世界的基本元素就是能量,任何思维、话语、事物,本质上都是能量而已。相似的能量之间互相吸引。因此吸引力不仅存在于物质和物质之间,而且存在于思维与思维之间,思维与话语之间,思维与事物之间。

虽然这个秘密为所有大师所知,为所有人类所用,然而“秘密”之所以为“秘密”,乃是因为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它的工作原理,当然也没有有意识地去掌握运用。就像在牛顿之前,虽然我们都能够看到苹果落地,但是不知道它为何落地,也制造不出太空飞船一样。

这个“秘密”一时很难理解。如果说思维与话语,思维与行动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尚且可以接受,然而思维与物质之间又怎么会相互吸引呢?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需要借助一下量子物理学家的研究成果。量子物理学家发现,世界上无论是多么坚硬的物质,一旦把它放在电子显微镜之下,就会看到它们实质上都是由粒子组成的。不同的物体,其粒子会按照不同频率不停地振动消长。另一方面,我们的思维就是纯粹的能量,有其不同的振动频率。两者的频率一旦契合,引起共振,就会出现相互吸引的现象。

思维、话语、行动、事物四者之间之所以会相互吸引,也是同样的道理。由此可推,你拥有什么样的思维,就会拥有什么样的境遇,最后会拥有与之对应的人生。

   因此,再要说“心想事成”就很容易理解了。但是,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总是感觉自己“心想事不成”呢?那是因为我们的“心”想错了。电影《秘密》告诉我们,要想创造梦想中的美好生活,要想实现我们常说的“心想事成”,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要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因为只有当你的思维集中于你真心喜欢的事物上,你才能跟它共振,把它吸引过来。

第二,相信。相信它已经是你的了。而不要管自己的梦想是多么的离谱和难以实现,因为宇宙能够创造万物。

第三,接受。我们必须将自己处于一种和自己所要求的东西相一致的状态。简单地说,就是要让自己处在已然心想事成的状态中,感受喜悦与感恩。

接下来,让我们回到本文的主题:我们该如何运用这个秘密,使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呢?

 

二、你认为你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创造的过程始于思维(观念,概念或者形象)。思维是创造的第一个层面,话语是被表达出来的思维,它是创造的第二个层面,比思维更有创造力。接下来是行动,行动是移动的话语,是创造中的神——或者被经验到的神。

——与神对话

如果你是一个“无神论者”,觉得老是“神”来“神”去地不太适应,我觉得这里所谓的“神”完全可以理解为“最好的自己”。

通过这段话,G先生告诉我们,创造的过程可以很简单地表述为:

思维——话语——行动

根据吸引力法则,你之所以成为现在的你,都是你“心想事成”使然。换句话说,你关于自己的思维创造了现在的你。

所以,改变自己,就是改变自己的思维;要想成为最好的自己,就要改变关于自己“不好”的思维,留下关于自己“最好”的思维。

因此,成为“最好的自己”的第一步就是要知道自己现在“不好”在哪里,“好”在哪里。因为,正是这些“不好”的思维创造了现在“不好”的你;那些“美好”的思维创造了此刻“美好”的你。

那么请问:你认为你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已经习惯了自欺欺人,很久没有坦诚地面对自己了,更何况是告诉自己、告诉别人自己的“丑陋”与“不堪”呢?

可以说,大多数人都是自恋与自卑的结合体,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消长。

因为我们都需要存在感,一种被人需要的感觉。所以本质上我们都是“自恋”的,我们觉得自己的存在应该是美好的,是被人需要的。然而渐渐地我们却发现,事实上自己并没有想象的那般美好,也没有几个人真正地需要我们,所以我们的内心就会变得“自卑”起来。

然而,就在我们身陷“自卑”,缺乏存在感的时候,我们会更加迫切地需要这种感觉,更加害怕自己不被需要。为了抵抗这种恐慌,我们会变得非常“自恋”,通常会通过否定事实、自欺欺人的方式来让自己获得虚幻的存在感。当然其结果只能是越陷越深。像网上流行的“芙蓉姐姐”和“凤姐”之流就是典型的案例代表。她们种种令人咋舌的“自恋”言行,其实只不过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卑”而已。

所以,要回答上面这个关于自己的真相的问题,的确不易。这个问题是要揭开所有“自恋”的面纱,把自己赤裸裸地呈现在自己面前,直接面对内心深处的“自卑”。写着写着你甚至可能会有“撞墙”的冲动,因为实在是很痛苦。

然而,要想获得身心的自由和解脱,这又是一条必经之路。G先生告诉我们自由的五重路:“先开始对自己讲关于自己的真话,然后对自己说关于别人的真话,然后对别人说关于你自己的真话,然后对别人说有关他人的真话,然后对人人说事事的真话。”

下面就以我为示现,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尝试着对自己、对别人说说关于自己的真话:

我是一个很不接受自己的人,不接受自己的外貌,不接受自己的欲望,不接受自己的愚痴。

我是一个很会自责与愧疚的人。

我是一个很容易恐惧和执着的人,我很怕鬼魂。

我是一个虚伪而喜欢掩饰自己的人。

我是一个喜欢美色,放纵性欲,很不道德的人。

我是一个控制不好自己食欲,特别馋的一个人。

我是一个很不慷慨,非常计较钱财的人。

我是一个很不宽容,很容易愤怒的人。

我是一个身材矮小,又很难看的人。

我是一个喜欢压抑自己和批判自己的人。

我是一个睡觉打鼾,又有难看的臭脚,业障深重的人。

我是一个自恋而容易嫉妒的人。

以上这些就是我内心里对自己的批判词,措词可能有点激烈,但这确实是我内心里的真相。我一直都是用这种方式来批判自己的。更要命的是,因为我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丑陋”和“邪恶”,所以很多情况下我并不知道自己内心里关于自己的真实想法——它进行着如此激烈的批判!直到我把这些最能表达内心感觉的话语写出来之后,才发现自己对自己是多么的苛刻与残忍。

根据吸引力法则,正是这些关于自己的深层思维,创造了现在的我。一个满身毛病,很不接受自己的我。那么,我该怎么克服这些问题,使自己变得完美一点呢?

 

三、你想向周围的世界展示你是怎样的人?

你的生活要“平步青云”,首先你要想清楚那种生活是什么样的。想想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做什么事,要拥有什么东西。要经常想,直到你已经考虑得非常清楚。

——与神对话

这里所谓的“平步青云”,指的就是让自己拥有理想的生活,成为最好的自己。G先生希望我们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去成为这样的人?这其实就是《秘密》中“心想事成”三大步骤里面的第一步:问。

问自己:你想让周围的世界展示你是怎样的人,怎样来展示?

下面,我还是就近取材,以自己为案例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我想向世界展示我是一个接受自己,爱自己的人;

我想向世界展示我是一个愿意改变自己的人;

我想向世界展示我是一个自信、豁达的人;

我想向世界展示我是一个清心寡欲的人;

我想向世界展示我是一个慷慨大方、慈悲包容的人;

我想向世界展示我是一个善于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人;

我想向世界展示我是一个拥有智慧的人。

我想向世界展示我是一个讨人喜欢,受人尊敬的人。

怎样来展示?

1、时时刻刻检视自己的每个思维、话语和行动。改变不符合以上目标的思维。

2、时时刻刻告诉自己:我完完全全接受现在的自己,我好爱好爱我自己。我愿意接受自己的“丑陋”,接受自己的“邪恶”,接受自己的“愚痴”。

写完之后,比照上文,很容易就会发现,我理想中的自己和我现在所认为的自己,有非常大的差距,甚至正好相反。

上面两个题目就像是在照镜子,第一题照出了镜子中的我,明亮的镜子使我所有的缺陷展露无遗;而第二题则是照镜子的我,看到镜子中的自己,我很不接受,因为我觉得自己不应该像镜子中的那样,我应该是美好的。

由此可见,我生活得是多么的分离。怪不得我的内心要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矛盾与冲突。

虽然G先生接着说:等你想得非常清楚之后,就什么都不要去想,消除所有的怀疑,拒绝所有的怕,训练你的头脑,让他能够抓住原始的创造性思维。

但是,很遗憾,我目前还做不到。

因为当我向世界宣告“我是一个接受自己,爱惜自己的人”的时候,其实内心里的原始思维是:我是一个不接受自己和不爱自己的人。而思维背后的思维(即原始思维)是真正创造力的来源。所以,我越是这样说,可能越是和我的期望相反。

除非我有坚定的信仰——我从内心里坚定的相信G先生说的每一句话,我坚信必将成为“最好的自己”,没有一点怀疑。否则,我越是说出自己的期望,就越是心虚,反过来越是不喜欢现在的自己,越容易对自己口诛笔伐。

这让我想起G先生提醒我们的话:“你责怪的,将会责怪你;你批判的,将会变成你自己。”而我真的是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我越是批判自己,就越是加速变成那个被批判的我。

而这也是吸引力定律使然。G先生解释说“厌即是恋”。当你厌恶某样东西,说明你的思维里是认可他真实存在的。然而所有思维都是具有创造性的,所以厌恶某样东西其实是一个赋予这样东西生命的行动。因此,你厌恶某种能量,你就让这种能量出现。你越是厌恶,你就越让它变得真实——无论你厌恶的是什么。

因此之故,我越是讨厌那个我不喜欢、不想承认的自己,就越是证明他存在的真实性,于是他变得越来越真实,最后他变成了我。

常此以往,我会变得越来越分离,一方面认为“真正的我”应该是美好的,是“爱,喜悦与和平”的化身;另一方面,我却发现事实上的我却是如此地“不堪”。不停的批判与排斥,将会造成持续的分离与痛苦。分离到极限,就会演变成精神分裂与双重人格。

那么接下来,我该怎么办呢?

 

四、如何成为“最好的自己”

做任何事情的理由只有一个:向宇宙表明你的真实身份。反之,不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也只有一个:因为这件事情不再表明你的真实身份。它不反应你。它不代表你。也就是说,它不重新呈现你。

——与神对话

看过《与神对话》的人都知道G先生无所不能,面对任何问题,他总能够回答得滴水不漏,启人深思。

对于像我这种不接受自己、不爱惜自己,一时又难以建立起坚定信仰的人,G先生说:如果你不想要它,那就不要让它出现在你的脑子里。如果你无法不想起它,那么请不要去厌恶,而是去正视它,不管它是什么,接受它的存在。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思维,才能使自己既能坦然接受自己的缺陷与不足,又能自信我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呢?

经过张老师的点拨,我恍然大悟,原来从“分离”到“合一”可以如此轻巧与巧妙。

接下来让我重做这两个题:

一、你认为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我是一个在学习接受自己的人,每天学习接受自己多一点,学习接受自己的外貌,学习接受自己的欲望,学习接受自己的愚痴。

我是一个在学习面对恐惧的人,学习看破恐惧的幻相。

我是一个在学习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每天多一点宽容大度,多一点慈悲包容。我是一个正走在宁静与祥和之路上的人。

我是一个在学习为自己的一切负责的人,学习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学习为自己的遭遇负责。学习自信积极地面对人生的每一个挑战。

我是一个在学习表达自己的人,学习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习接受自己的情绪。

我是一个在提高自己身心合一程度的人。

我是一个在提高自己身体协调程度,练拳进步的人。

我是一个在向世界展示自己公平正直、认真负责的人。

二、你想向周围的世界展示你是怎样的人,怎样来展示?

我想向世界展示我是一个正在学习提高自己的人,随时向周围的人事学习,学习接受自己,学习为自己的一切负责。

怎样来展示?

时刻练习检视自己的思维、话语和行动;一旦发现自己的问题,就立刻告诉世界我的身份;

时刻告诉自己:我完完全全地接受现在的自己,我为自己的一切负责,我好爱好爱我自己。

看完之后,你应该能够发现,现在镜子中的那个我和实际上的我“合而为一”了,不再分离,我也不再批判。

而且,这关键的思维一转,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已经走在了“心想事成”的路上,因为这些话一下子就完成了《秘密》中“心想事成”的三个步骤:问,相信,接受。

就我自己的体会而言,转换思维之后,你发现此前处处和你“过不去”的世界,其实是如此“用心良苦”——你遭受的每一个打击与失败,其实都是在成就你,它们都在提醒你:你还需要学习,你需要做得更好。你甚至可以从生活的边边角角里学到很多东西。而你来到这个世界上,其实就是来学习的,学习忆起你的真实身份,学习重新创造出“最好的自己”。如果你要想有所成就,你的思维、语言和行为必须与此保持一致:时时向宇宙表明你作为一个学习者的身份。这样我们的身心灵才能够走向合一。

如果能把我们原来“分离”的思维模式,换成现在这种“合一”的思维。你还愁做不了“最好的自己”吗?

 

后记:本文涉及的那两个关键题目其实是张老师给学堂一班的孩子布置的作业,孩子们辛辛苦苦写了两天。当然在此期间,我们也沾了孩子们的光,顺便在一旁学习了这么深刻的智慧。

如果您也有兴趣做一做这两个题,建议先用“分离”的思维模式去写,坦诚地去写。写完了之后,再用张老师教的“合一”思维去写。因为只有经过“分离”之后的“合一”才是真“合一”,否则是假的——只是“混沌”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