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西山岛上的九品“小官”不仅让七八千户村民自发冒雪送米,更让俞樾、吴大澂、吴昌硕、徐悲鸿、胡适、朱自清、张大千等数百位名家为他做诗绘画题咏,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廉吏? 6月30日,展示暴式昭生平事迹及历代名人题咏等内容的暴式昭纪念馆在金庭镇明月湾景区正式开馆,让人始料未及的是,短短十余天之内,就吸引了上万名自发参观客,这样的场景就连业内人士都直呼“十分少见”。 河南人为啥能在苏州建纪念馆? 暴式昭字方子,祖籍河南省滑县牛屯镇。清光绪十一年至十六年(1885~1890)在苏州府太湖厅西山甪里巡检司任巡检官。巡检是最小的官,但是他在这个岗位上却“嫉恶如仇”,“爱民如子”。且因爱民而“忤上”,结果于1890年冬被罢官。他在罢官后不到十日,家中就已断了炊,也没有路费搬家回故里。这一天,家住堂里陈巷的一位张姓百姓上门看望暴式昭,结果一看便备觉寒心。当时正值春节前,但家里却冷冷清清,打开烧饭的锅,里面却是当时人家用来喂猪的“萝卜缨”,加少些米熬粥,以此度日。备受感动的张老伯回家后就拿着“栲栳”:我们省一口,大家救救他!老百姓知道后就你一升、他五升地凑在一起,接下来的40多天里,自动送米送柴“运动”的范围竟蔓延到西山岛上八十余村七八千户乡民。西山文人秦散之极为感动,为他画了一幅画,这就是《林屋山民送米图》。新编《苏州市志》54卷中,就载有《林屋山民送米图》卷一文,而晚清著名学者俞樾的《春在堂杂文》中又为暴式昭写过传记。随后吴大澂、吴昌硕、徐悲鸿、胡适、朱自清、张大千等数百位近代和当代名家,都以书法、诗歌、文章、绘画等不同方式,歌颂暴式昭。 暴式昭虽然是河南人,却在西山岛上演绎了一段“廉吏与义民”的真情故事。詹一先先生曾在西山岛上工作过,对当地历史人物有所了解,1999年写就了长篇历史传记小说《廉吏暴式昭》。之后,以小说为原型,《廉吏暴式昭》更被改编成评弹、锡剧等多种体裁。就在这时,西山文化人士也开始呼吁建暴式昭纪念馆,挖掘民间廉政文化,开发旅游资源。两者不谋而合,暴式昭纪念馆的建设被提上日程。 甪里为官为啥展馆却设在明月湾? 2008年,吴中区政协提案建议建暴式昭纪念馆,经区委区政府批准,由吴中区纪委主办,金庭镇承办廉吏暴式昭纪念馆,并批了经费,以通过集中展现“官是九品、为人一品”的暴式昭这个历史人物形象,教育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强化“万事民为先、当官廉为本”的理念。为此,金庭镇通过吴中区政协文史委,聘请了叶陶君、詹一先、邹志一、姚勤德、万金声、章本义、胡金楠、薛利华等一批研究吴地历史文化的老专家作为纪念馆筹建顾问,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先后策划了两个纪念馆方案。 暴式昭为官当时在甪里古村,按理纪念展馆应该在那里选址。但是经过几番论证后发现,虽然甪里古村靠近巡检衙门遗址和暴式昭故居,但所需费用巨大,征地建设场馆,预算超过2000万元。然而这还不是最主要原因,甪里古村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交通不便,游客稀少,一年只有不到3000人次游客,纪念馆无法真正实现教育展示的功能。而选择明月湾邓家祠堂陈列的好处则非常明显:邓家祠堂建筑庄严古朴,而明月湾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邓家更出过宋代谏官邓肃和清代两广总督邓廷桢两位著名清官,有较好的廉政文化背景,此外,明月湾为成熟的景点,一年游客达到30万人次,比甪里古村多100倍,有利于发挥廉政教育功能。经过反复论证和比较,暴式昭纪念馆最终落户明月湾邓家祠堂。 有多少实物“佐证”一代廉吏? 今年3月底,暴式昭纪念馆的装修布置正式开始。资料收集、实物征集、文稿撰写等工作主要由金庭镇地方志办公室、吴中区政协文史委负责,到目前为止,已征集到有关暴式昭的资料、实物200多件,撰写、整理文稿50多万字。暴式昭史料的征集过程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支持,许多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物浮出水面。 金庭镇辛村湾的费凤图已是一位八旬老人,获悉镇里征集暴式昭实物资料,他捐出了当年暴式昭写给爷爷的便条。在暴式昭纪念馆里,记者见到,这张红色便条是一张废纸的边角料,将原来无用的字迹圈掉后,暴式昭用它写了一封“回函”。据介绍,费凤图的爷爷当年曾请暴式昭写匾额,暴式昭写好后,费家派人到住处来拿,并按当时规矩带了一块玉佩作为谢礼。暴式昭不肯收礼,便写了这张便条,让来人将题字、玉佩一起带回,便条上暴式昭表明了自己的意思:既然匾额上落了自己的名字,制作匾额的钱,就要由他来出,他才会安心。具体的情况等下次他和费瞻见面时再详谈。虽然只是一张小小的纸片,却将暴式昭的廉吏形象表现得一览无余。 纪念馆内另一件实物“暴式昭题字的木制果盘”则是由负责布馆工作人员邹永明祖母捐赠。邹老师告诉记者,五一节期间,他带女儿回衙甪里村看望祖母,当时这个木制果盘已被废弃,女儿拿来玩耍。邹老师本想将果盘洗净后再让女儿玩,结果却意外发现了两行诗,经过比对,与暴式昭字迹一致,再询问祖母时,祖母告之当年曾听自家祖父提起,这是蔡家先人在甪里巡检司衙门当差时,请“河南来的暴老爷(暴式昭)”题写的。 有了这些实物佐证,一代廉吏的形象变得越发清晰起来。 暴式昭精神留给现代人什么财富? “暴式昭精神”感动了三代人! 当年,当地文士秦散之画《林屋山民送米图》起初是有感于“廉吏”与“义民”之间的鱼水深情,以图寄慨。他在图上题词赞许暴式昭在西山“兴利除弊,饮冰如蘖,山民戴之”,更有感于暴被罢官“未旬日釜已生尘,山民闻而感泣,相率日以米薪相饷,自冬历春未已,余闻为作歌,以作山中嘉话,嗣复写是图。 ”但他怎么也没想到,这幅画会引起如此巨大连锁反应,多少在近现代历史上的不朽文化名人为此画留下情真意切的题咏。这些题咏在两个时段特别集中形成高潮。一个高潮是《林屋山民送米图》画成后的辛卯年到暴式昭为抗日积劳病逝,苏州名士吴大澂、郑文焯、俞陛云、吴昌硕、曹允源、邓邦述等纷纷题咏。另一个高潮时期则是1948年暴式昭之孙暴春霆意欲印成《林屋山民送米图卷》,以永远留存祖先之德而时时教育后代,他节衣缩食,凑足印刷费,到北平请名家题咏,竟又掀起新一轮题咏热潮:“图卷由胡适作序,收有冯友兰、朱光潜、李石曾、朱自清、沈从文、游国恩、俞平伯等所题诗文数十篇,一致对暴方子的事迹高度评价。 ”著名画家徐悲鸿因郑文焯“雪篷载米图”埋藏地下致笔迹模糊而抱病重作《雪篷载米图》。冯友兰则认为,这不仅是暴家的镇家之宝,这图的流传未尝不可与我们眼前的腐败贪污以一个有力的讽刺。朱自清赋新诗一首,只说了一句话:傻心眼儿的老百姓才真公道。 ” 1999年詹一先先生出版《廉吏暴式昭》时又第三次兴起了题咏热潮,谢孝思、颜梅华、刘叔华、瓦翁、吴敖文文木、沙曼翁、尢玉淇、朱育莲、马伯乐、张晓飞、崔护、费之雄、程质清、顾曾平等纷纷题字、做诗、绘图以颂之。“晚清是中国吏制最黑暗的时代,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暴式昭仍能“清者自清”,让现代官员普遍认同的“环境影响论”不攻自破。 ”西山旅游办公室邹永明认为,暴式昭精神对现实的教育意义十分深远,正像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范伯群所说——更深刻联系实际向前贤学习,将褒廉肃贪的利国利民大业,诉之行动,并将这种历史的责任感永远镌刻在人民心的“东崖”上。 |
|
来自: 苏迷 > 《苏州名人逸事、名人与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