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博物馆藏青铜饰件

 书楼寻踪馆 2012-09-27


 

国家博物馆藏青铜饰件

北方青铜文化,指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中国北方长城沿线广大地区的北方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融合了中原地区及欧亚草原地区的文化因素,形成了自身特色。北方民族使用的装饰品有头饰(包括耳饰)、项饰、服饰等,这些装饰品种类繁多、造型富于变化、制作精美,洋溢着浓郁的北方民族风情。本篇为国博《古代中国》展中的部分青铜(金)饰品。


国博青铜饰
狼噬牛纹金牌饰、嵌宝石金牌饰 战国 1972年内蒙古伊克昭盟准格乐旗出土

国博青铜饰

国博青铜饰
长角鹿形青铜饰件、卧鹿形青铜饰件 战国 内蒙古出土



国博青铜饰
人首方形青铜器 此器可能是架棺立柱上的部件 战国 百越 1973年广东四会出土


国博青铜饰


国博青铜饰

错金银犀牛青铜带钩 战国.巴 1954年四川昭化出土

国博青铜饰
错金嵌松石银钮青铜带钩、鎏金嵌松石玛瑙青铜带钩 战国

国博青铜饰
黄金耳饰、镂空青铜饰 四坝文化(约公元前2000——前1600年)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


国博青铜饰
青铜武士像 战国.赵 1955年山西长治分水岭出土

国博青铜饰

砖座舞蹈人物青铜俑 湖南省博物馆藏,南朝,通高27.5cm。1983年津市孽龙岗南朝墓出土。舞蹈人双足并立于砖座上,脸型方圆,绾发,侧颈作仰望嘻笑状,小袖短服,左手持莲花状物,右手握拳上举。青铜铸造的舞蹈人物形象南朝时少见。


国博青铜饰


国博青铜饰


踞马形青铜饰件 战国 1962年内蒙古伊克昭盟准格乐旗出土

国博青铜饰

【透雕双驼纹铜带饰】西汉时期佩饰物,1983年宁夏同心县倒墩子出土,长9.6厘米、宽4.8厘米。匈奴人身束革带,革带两端不便直接缚结,故在其上装有装饰带具。此类带饰的图案多动物形态,正富有北方草原游牧生活所赋予的艺术特点。

国博青铜饰

三人奏乐青铜带钩 西汉 1956年内蒙古准格乐旗出土

国博青铜饰

【牛形铜饰】西汉·服饰品,1956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郊出土,长5.3厘米、宽3.8厘米。牛是匈奴族的主要牧畜,在其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他们装饰艺术中常见的形象之一。这件铜饰作卧牛状,造型别致,堪称匈奴族的一件艺术品。


国博青铜饰

【双羊铜饰】东汉·车饰,1967年河北张家口出土,高7.7cm。东汉初年,匈奴分裂。北匈奴坚持与汉为敌,后被打败远遁西逃,从此消失。南匈奴则入居边郡,成为汉境内的一个少数民族。这件铜饰,作双羊伫立状,羊首低俯,双目圆睁,长角盘曲,短尾上翘,为南匈奴遗物。


国博青铜饰

鎏金四人舞俑青铜扣饰 西汉 1955—1956年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

青铜扣饰是滇池国较具特色的器物,多用做带饰,也有些装饰在棺椁或其他竹木器上。

国博青铜饰

安徽省淮南市博物館藏汉代北斗七星带钩钩身呈灰綠色,13厘米,由七个小球连接而成,模拟天空北斗七星,組成斗魁、斗柄。斗魁四星、斗柄三星,在斗魁与斗柄相接的星球上置一蘑菇状钮。此钩是从淮南市废品回收公司铜库车间拣选而得。

国博青铜饰
【鎏金嵌玉镶琉璃银带钩】战国·魏,1951年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长18.4厘米。带钩由白银制造,通体鎏金,钩身铸浮雕式兽首和长尾鸟,分列钩前后两端,及左右两侧,盘曲逶迤。钩身正面嵌饰白玉玦3枚,玉玦中心各镶一粒半球形蜻蜓眼式的琉璃彩珠,钩身前端镶白玉琢成的雁首形钩首、工艺精湛。

国博青铜饰
鎏金立凤植物纹银饰 1982年青海海西州都兰出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